分享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流深shi 2020-04-07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本篇为故宫良渚展最后一篇,主要讲良渚玉器的制造与影响,前面两篇详见:

故宫良渚大展(一) | 做手工、修水城、筑大坝,东亚最早的国家到底厉害在哪?

故宫良渚大展(二) | 一文搞懂各种良渚玉器的来龙去脉

1、良玉配良匠:良渚人的玉器制造术

看到这些精美的玉器,想必大家对于它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都会很感兴趣。在近年的发掘中,考古人员也找到了不少玉器作坊的遗址,为我们揭开了良渚玉器的制作流程。

2018 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德清县博物馆联合发掘了德清县雷甸镇的中初鸣遗址群。这正是一处良渚文化晚期的玉器作坊遗址群,位于良渚古城东北 18 公里处。中初鸣是原来的村名,此处散落的玉器在民国的《德清县新志》里就有记载:「中初鸣、下初鸣、桑育、高桥,地中时掘有杂角古玉及圈环步坠等物,质坚,色多红黄,时人谓之西土汉玉,佳者极珍贵。」当时的人恐怕不会想到,这些玉竟然会来自五千年前。

这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玉料和玉器半成品,器形主要有锥形器、管、坠、隧孔珠等,还包括了燧石钻头、磨石等加工工具。虽然这里的产品原料、种类较为单一,以小件玉器为主,但生产规模非常大,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规模最大的玉器加工作坊遗址群。这些也让我们得以了解许多当时玉器生产、加工流程的信息。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中初鸣制玉作坊遗址群及良渚时期采玉地点图(图:方向明)

此次重点发掘的保安桥遗址,据推测可能是一处小型家庭作坊。主体是一座人工土台,土台中间有屋舍,边上有墓葬,可见制玉的匠人生死皆在此处。土台相对较高,台四周发现了许多生产垃圾。可能当时不用的玉料、残件,就被顺着土坡扔到沟中。在沟状堆积物边上,还发现了两口井的痕迹,当时制玉人的生活用水大概就来源于此。可以想见,此处密布着众多这样小作坊,合起来成为一个大型的制玉园区。从山上采集的玉料则靠着密布的水网进行运输,舟船可直接停靠到作坊的土台边。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中初鸣良渚文化制玉作坊复原图

良渚人在盛期主要用透闪石这种软玉来制作高级玉器,采自四周的山中。获得原始玉料之后,第一步便是要制坯,就得用到制玉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切割技术。良渚工匠主要采用了两种技术:片切割与线切割。无论是哪种方式,切割玉石的材料都是高硬度、颗粒细小的解玉砂(当时以石英砂为主),片切割是用竹片一类的片状硬物粘上解玉砂来回纵向切割,而线切割则是以绳子带动解玉砂运动来切割。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良渚玉器加工流程

显然,片切割由于工具本身是平直的,更容易切出整齐的切面,力道也比较好把握;而线切割则很容易弄成波浪型的起伏切面,常常需要后续打磨再加工,费时费力。但在良渚文化时期,大多数玉器都是用的线切割,只有一些对切割深度要求不高的小型玉器(玉管、锥形器等)用到了片切割。很可能是因为当时长江中下游还没有能直接利用的大型片切割工具,切割深度受限,良渚工匠不得已进行了妥协。后来的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都广泛应用了片切割技术,生产力也就蹭蹭上涨,制造的大型扁平式玉件越来越多。

这次展览带来了中初鸣遗址刚出土不久,还热乎着的玉料和玉器半成品,得以让我们近距离感受最新的发现。下面这两件玉料就分别带有两种切割方式的痕迹。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左为带片切割痕玉料,右为带线切割痕玉料(德清中初鸣遗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打造良渚玉器的另一重要的技术是管钻。大的如玉琮、玉璧、柱形器等器物中间的圆孔,小的如玉器的榫头,卯孔的掏膛靠的都是管钻技术(也有一小部分,如方形卯孔,是用的桯钻,也就是实心钻 )。管钻通常是用空心的管状物粘上解玉砂来进行钻孔,这种管状物大的可能用的竹子,小的(最小的管径只有两三毫米)可能就是禽鸟肢骨。当时制陶工艺中已出现了利用高速快轮旋转装置的拉坯技术,管钻工具的高速旋转可能也是用类似的方式。

另外为了减少深度管钻的阻力,同时避免单方向管钻造成器物另一面的破裂,良渚人采用了双向管钻技术,先钻一面,再钻另一面,直到相通。如果定位准确,双向管钻可以几乎不错缝。琮王的双向管钻相接处的台痕错缝就只有 1 毫米,技术相当到位。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双向管钻示意图与钻出的玉钻芯(图:《玉芯述说的「管钻技术」》)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玉钻芯,可见双向管钻的台痕(德清中初鸣遗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左为石钻芯,右为小玉钻芯一组(余杭钟家港遗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对于一些特殊的形状,需要在原始坯体上进行打样,然后照着打样线进行切割打磨。下面这件玉琮半成品,上下端面留有射口的重圈圆打样线,四边壁留有弧凸打样线。说明在切割成柱体后,琮的四壁要根据打样线制作成特意的弧凸面。我们可以想象,管钻之前也需要在两端都刻划上射孔的打样线来精确定位管钻的位置,以便双向钻取后减少内孔壁的修磨工作量。这种正圆的打样线也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圆规。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玉琮半成品(余杭吴家埠遗址采集,良渚博物院藏)

良渚玉器以雕刻出名,在这方面不同的切割技术可谓是各显神通。

减地浅浮雕是良渚玉器中最为高端的琢玉工艺之一,极为耗时这种工艺类似于刻章时刻阳文,需要用到片切割,利用的是短边刃部或是尖刃部的工具。包括浮雕中凹下去的打洼,也是先刻再磨。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各种龙首纹,都是如此精雕细琢而成。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琮王神人兽面纹介字形冠尖突部位残留的减地片切割痕迹(图:《良渚文化玉器的琢制工艺》)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琮王兽面大眼的打洼(图:《良渚文化玉器的琢制工艺》)

良渚王后的那件透雕玉璜,则需要用到一种叫线锼透雕的高端工艺,即穿孔后利用线切割技术进行锼锯,这种线切割主要用于玉器纹样的镂空,也用于带钩钩体的切割。玉器上经常见到的圆形雕饰(如兽面纹的大眼睛)则要用到管钻技术。此外,神像纹饰中还潜藏着高超的微雕阴刻技术,琮王上的神人兽面纹,1 毫米内细密的阴刻线就有五六条,技术非常精湛。这种细密线条的刻划很可能是用燧石一类的工具。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琮王的神人兽面像刻纹细部(图:《良渚文化玉器的琢制工艺》)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燧石(德清中初鸣遗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五千年前,良渚人就有了这样高超的琢玉工艺,让今天的我们赞叹不已。这也成为良渚文明以玉造神,进而治国的前提。

2、良渚之后:玉文明的辐射与进化

毫无疑问,制作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社会的特色。在北方,与良渚文化同时期的红山文化也创造了数量、样式都极为丰富的玉器,这些都是先民精神信仰的反映。到了商周时期,玉器成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玉琮、玉璧、玉璜这些良渚时期就有的玉器也就此成为周礼中的六器,无论它的用途是不是后人的附会,至少这种形制流传了下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良渚玉文明的因子就以物质形式融入到后续的华夏文明之中。但良渚玉器体现原始宗教信仰和权力身份的文化意义,却随着良渚文明一同消逝了。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周礼·春官·大宗伯》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良渚玉器的扩展与影响

良渚玉器的直接影响,北到达山东大汶口,西到安徽,南沿着赣江直至广东,其范围也已足够广。良渚文明消亡后,这些玉器的形制和后来的文化融合,产生变化,最后成为商周玉器的来源之一。这次展览也拿来了各处的玉器,展现出良渚玉的广泛影响。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广东地区石峡文化的玉琮,节面上还保留了兽面纹(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出土,广东省博物馆藏)

拿玉琮来说,在良渚文化之后,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出土的并不多,而黄河中上游的陶寺、齐家文化则相对丰富且形成了固定的形制:素面、近正方体、切割的射口多不圆弧。考古学家据此还原出了这种玉琮可能的承袭路线:最早来自于陕晋地区,进而扩展到黄河上游,最后为商周玉琮所传承。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黄河上游齐家文化的玉琮(甘肃定西高泉村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下面这件宋代的瓷器,也用了玉琮的样式。虽然当时早已不再制作玉琮,甚至人们连玉琮长啥样都不知道,但它的存在也表明这种远古以来的形象已经深深地植入进了华夏器物文明之中。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宋代,故宫博物院藏)

展览的最后为了体现一下故宫的元素,特意准备了乾隆的彩蛋,可说是非常有特色了。

汉代的时候玉琮已经慢慢不再使用,后世的人见到此物并不知道具体是干啥的。乾隆皇帝把玩起清宫里藏的汉玉(其实是良渚玉器)之时,还以为玉琮是汉代贵族车辇抬竿上的饰件,把它叫做辋头。看到这么高古久远又有特色的东西,我们的大诗人自然要诗兴大发一把,于是就这样把诗刻在了玉琮内壁上。

当时宫里人很会玩,把玉琮盘成了褐色,然后配上珐琅铜质内胆,套在一起就变成了插花的小罐子或笔筒,还挺接地气。五千年前象征神权的神圣器物,到这时成了颇具生活气息的世俗之物,倒也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神奇趣味。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被乾隆题《咏汉玉辋头》诗的玉琮及其内胆(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高贵的玉琮笔筒(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这么爱写诗,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用的良渚玉璧。

故宫良渚大展:乾隆爷玩的良渚玉是如何在五千年前打造出来的?

被乾隆题《咏汉玉素璧》诗的玉璧(故宫博物院藏)

展览终于看完,最后引一段话来概括良渚以来的玉器文明之精髓,并以此作结:

玉之所以能够在中华民族的心理上造成如此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其原因之一是因为这种被赋予「山岳精英」的矿物,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诞生起了催化酶的作用,从而将随着文明而来的政治权力,牢牢地包裹在了神秘的袍套之中。可以说超越自然属性的玉和政治的神秘化共同熔铸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

——牟永抗《良渚文化玉器》

参考资料:

[1]《良渚文化玉器的琢制工艺》 方向明

[2]《玉芯诉说的「管钻技术」》 王祺程

[3]《浙江德清发现良渚文化玉器加工作坊遗址群》

[4]《琮·璧 良渚玉文明因子的接力与传承》方向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