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行业打卡活动还能怎么玩?(二)

 星爵互动 2020-04-07

教育打卡玩法的弊端及优势

目前打卡玩法玩的比较多的,多以成人英语和知识付费产品为主,采用的激励方式往往离不开现金回报、返课程费用、现金券等跟金钱相关的利诱举措。仔细分析背后的原因可以发现,因为实用英语类是一种弱需求,成人英语学习并不像高考、考研那样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很多人学习成人英语更像是玩一个小游戏,想学习的时候学习,不想学习的时候就偷懒。

因此相关公司为了保证用户活跃度跟获客数量,只能靠营销手段去刺激返现送东西,这样会更容易达到效果。

例如最常见的打卡利诱玩法像这样,只需要在某平台打卡180天,成功获得200元现金奖励,而课程的客单价是98元。这样自己只需要花98元购买产品,坚持打卡半年后,不仅课程费用全退,自己还净赚了112元现金。

成也萧何败萧何,这种玩法最大的弊端同样在于用户端。利诱打卡对用户来说非常煎熬,坚持一个月很容易,坚持两个月靠的是毅力,坚持半年完全靠自己的执念。这对于打卡学习的本质来说是背道而驰的,打卡的本意是记录每个人学习的动态,而不是为了金钱利益去盲目的打卡。

教育打卡玩法该何去何从

教育是最依赖口碑传播的行业之一,但利诱分享、打卡制造的“伪口碑”不但会给用户带来困扰,也会造成从业者对内容本身的忽视。因此此次微信的整顿,会对教育行业造成一定的震动,但并不意味着教育打卡玩法就将从此消失。

因为该政策并非针对所有朋友圈打卡行为,而是有“利诱”的大条件限制。换而言之,重点在于打卡活动不能污染朋友圈。

那么打卡活动我们还能怎么玩,简单举个例子:

某平台发起课程打卡活动,但不强制要求用户必须每天打卡或者分享内容,只需要在规定的一个月内,完成14天的打卡计划即可,每个用户可自由分配学习时间,而且打卡并非是分享朋友圈或者社群,而是听完一节课即算完成一次打卡。

这种玩法强调的是什么?强调的是回归在线教育的本质:让用户学习更多知识。通过这类玩法,用户学习到真正的知识,也没有花钱,也没有繁琐的朋友圈利诱打卡,对用户来说属于非常愉快的学习体验。

那么对于企业方来说呢,14天内完成相关课程,但每个人总有着自己的各类情况,总有人会中途半途而废,那么对于企业来说,这部分人就是保证盈利甚至不亏本的地方。

哪怕该活动即使所有人都完成了打卡任务,但对于该企业来说,一次打卡活动顺利收拢了一批忠实的用户粉丝,教育行业最在意的就是口碑,口碑效应一旦建立,后续的持续性玩法将会更多。

例如在人人秀平台上,针对打卡玩法就提供了7天打卡及签到打卡两种玩法,7天打卡则以基于打卡H5的环境下,满足7天打卡的内容后则可以领取打卡奖品。整个操作都是在打卡H5的环境下完成,避免了对朋友圈的骚扰,也规避了打卡利诱的风险。

教育行业回归内容为王的竞争赛道

价值观上看,”打卡“活动本身是一种教育手段,微信不可能一棒子打死。

微信的出发点还是希望教育机构能把自身重点围绕用户发展,推出更加友好更加效果突出的教育产品和课程。毕竟如果现在的教育机构获客模型只有依靠打卡裂变这一条路径,那这个公司早晚也会被市场淘汰。

因此,接下来一段时间,对于教育机构来说, ”打卡XX天可得XX福利“、”打卡满XX天全额返现“之类的宣传用词应该要杜绝,把更多精力放在自身课程产品的打磨上,提升学员对于自己品牌的忠诚度。

未来教育行业的营销核心都会聚焦在转化模型+营销产品设计+目标产品设定上, 这对于高端机构来说不是难事,他们有足够高的客单价支撑产品的进化,但对于中小型教育机构来说,则需要考虑后打卡时代,如何通过其他方式为自己获取更多的流量。

无论朋友圈打卡还是社群打卡,依靠物质利益刺激终究不是罪稳妥的方式,教育机构还需要回归教育本质。不论是何种营销方式,既然是在教育的核心本质之下,内容始终应处于最权重的位置,最具竞争力的获客渠道同样也是基于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