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泡出来的春白茶,没有别人的香?这里罗列了10点原因!

 小陈茶事 2020-04-0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作者:村姑陈

《1》

春日迟迟。

到了下午以后,难免会沾上困意。

小憩一会,悠扬的午后时光里。

偷得半日闲,眯一会儿眼,与安静的世界同频。

一觉睡罢,清醒过来,泡一杯高香的春茶。

一泡好茶,静心净气。

长呼吸,慢品味。

放松而专注的闻香,缕缕茶香带来不少的喝茶愉悦感。

过了清明后,梨花将要谢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喝好茶,少不了一段香。

提到喝茶闻香,许多茶友曾经好奇。

为什么自己泡出来的茶,没有在外面喝到的香呢?

《2》

茶叶品质的原因

一款茶,香气表现馥郁与否,首先与茶叶自身的芳香物质积累有关。

常言里道,无米难为炊。

同理,一款本身干茶闻起来就不香的春白茶,自然不会泡出茶香清新高扬、花香与毫香浓郁的特征!

那到底,春白茶的芳香物质积累多寡,与哪些方面因素相关?

1、产区环境的影响。

上者烂石,高山产好茶。

高山茶园的综合环境优势,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与积累。

具体到茶香表现上,生态环境极佳的高山茶园,能够为春白茶增添独特的高山韵。

喝茶的时候,更多了一层独特的地域香。

如山林间吹来的一阵风,拥有着缤纷的山花香、植物香。

而平地茶园,或者部分生长在黄泥地里的茶树。

由于生长环境比较恶劣,茶树内部保留的养分物和芳香物积累有限。

故而,原生家庭环境不好的白茶,自然不论在茶香或是茶味上,都没有任何可圈可点处。

2、天气因素的影响。

气候环境对茶树的芳香物质积累,会产生影响。

如,2018年太姥山春茶季的那场倒春寒,让往年还在产白牡丹的时节,采到了春寿眉。

于是乎,那一年春季生产出来的高山春寿眉,花香特别奔放。

论茶香,完全可以堪比白牡丹!

又譬如,去年2019年的太姥山,刚好也是在清明前后。

山上难得一连放了五、六天的晴,沐浴着明媚春光的是白牡丹们,生长了爆炸级的花香。

现在去喝2019年的清明白牡丹,能透过茶汤感受到争芳斗艳般的明丽花香。

而若如果采茶的时候,天气不好。

甚至于是雨天采下来的茶青(不合制茶规定)。

雨天采下来的鲜叶,本身含水量偏高,叶片内部的芳香物质容易被稀释。

与此同时,制茶烘干的难度还会增加,影响到成品茶的香气物质保留。

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会让一款茶的茶香表现,打下不少折扣!

3、制茶工艺的问题。

白茶的茶青鲜叶在采摘下来后,需要第一时间及时薄摊、薄晾。

唯有如此,才能帮助茶叶内的水分,更好的完成“走水”。

萎凋结束后,需要进一步的烘干。

将茶叶内部的多余水分,内外逐渐烘透。

让成品茶的干度,控制在国标规定的8.5%以下,才能合格。

如果春白茶的茶青,没有及时得到处理。

而是厚厚的堆在一处,在闷与湿的环境下容易让茶叶内部的鲜爽香气,消耗折损大半。

另外,当春白茶进行烘干时,如果工艺没有到位。

烘干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导致茶叶的芳香物受损。

而草草烘干,敷衍了事。

甚至是茶叶的干度还未达标,就提早将这部分粗制的春白茶推向市面。

买到没烘干的春白茶,囿于茶叶内过多水分的影响。

会导致在喝茶闻香的时候,闻到的水味重,原有的茶香淡薄。

4、储存

内质积累丰沛的春白茶,唯有在保存得当的前提下,才能延续美好品质。

白茶的储存,基本要求是避光、密封、干燥、阴凉、常温、无异味环境储存。

存茶环境的室内湿度,建议在45%以下。而温度以常温25℃以下为宜。

长期储存白茶,建议用标准的“三层包装法”,即是用瓦楞纸箱、铝袋、塑料袋逐层密封,进行保存。

当妥当的做好存茶防护工作后,能够为白茶的安心陈化,提供良好的环境。

储存在箱内的白茶,芳香物质们可以不断的发生聚集,越聚越甘香。

伴随着时光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仓储后,新白茶存成老白茶, 茶香可以变得愈加甘香悠扬。

不过,如果在后期存茶时,存茶工作没有做到位。

白茶的包装没有足够密封,会增加茶叶跑气受潮的危险。

茶香干燥馥郁的白茶,一旦跑了气,受了潮,茶香会越存越寡淡。

甚至是整体品质发生了劣变,产生出明显的杂味与异味!

《3》

茶具选择的原因

好端端的白茶,干茶上闻起来香气还不错。

但是经过冲泡后,泡出来的茶汤内却闻不到明显的香气。

这往往,与茶具的选择,也有关系。

5、保温壶、保温杯一类的茶具,易将茶香闷坏。

茶香清纯馥郁的白茶,冲泡是最怕长时间的闷泡。

干燥的白茶芽叶,一旦在冲泡时接触到了沸水。

茶叶内的饱满茶香,便能够源源不断的释放,分外高扬。

唯有快出水,才能让茶香释放出来的精彩,更好的保留。

若是出汤时间慢,或者长时间的闷泡,会让白茶释放出来的香气物质,待在相对高温闷热的茶具内。

时间一长,茶香就折损了大半。

譬如,如果用保温壶、保温杯泡茶,一泡直接让白茶在高温高热的环境下,闷泡小半天。

到最终闷出来的茶汤,除了浓酽苦涩不说,茶香还会直接减了大半。

6、采用特殊的紫砂壶、会吸收茶香。

冲泡白茶,最好用的茶具,是白瓷盖碗。

经过高温烧制的白瓷,外表还经过了专门的釉烧,质地细腻紧结。

用白瓷盖碗泡茶,最明显的好处是可以原真本味的呈现一款好茶的精彩。

与白瓷相比,紫砂显然是一种特殊的材质。

紫砂的性质,介于瓷与陶之间。

由于泥料的特殊性,紫砂具备双气孔结构,材质内部的气孔率高。

使用紫砂壶泡茶,注入沸水后,紫砂内部的毛孔受到热力影响,从而舒张。

一泡好茶内部,原有的高扬饱满茶香,会被紫砂壶内的毛孔所吸收。

于是紫砂壶才能够达到,在使用多年后,不投茶,光注水,同样能释放茶香的效果。

既容易“吸香”、亦容易“吐香”的紫砂壶,。

会对白茶原有的精彩茶香表现,造成负面影响,闻起来自然没有那么香。

7、大碗茶、玻璃杯、马克杯泡茶,容易让茶香散失

泡茶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

投茶,注水。

顷刻间,袅袅茶香便能够不断上扬。

如果泡茶时用的是简便的茶具,如大茶碗、玻璃杯等。

通常这类的茶具,拥有着一点共性——茶水不分离。

并且,茶具的敞口略大、略宽。

注入沸水泡茶后,伴随着茶汤的散热,大量的茶香风味释放到空气里。

以至于,等到最终喝茶时,由于茶香过多的散失,自然闻起来就没有那么香。

《4》

泡茶因素的影响

8、温水、或冷水泡茶

泡好茶,要用到沸水。

这是茶圈里的一条至理名言。

因为只有足够高温的沸水,才更能够激发出茶叶内部的深层次茶香。

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拥有不同的释放沸点。

既有高沸点的,香气表现相对高扬的类型。

也有沸点较低的,茶香表现悠扬的款型。

这些不同沸点组合的芳香物质,最终组合成了白茶精彩茶香层次。

泡茶时趁热闻香,冷后再去闻香,闻到的茶香表现大不相同。

将水烧沸后,直接注入泡春白茶,能够激发其深层次的茶香。

伴随着茶汤温度的自然下降,低沸点的香气错落有致释放。

若是一开始泡茶时,水温不足,对茶叶内部的刺激有限。

自然泡出来的茶汤,香气表现会逊色不少!

9、出汤时间太慢

高山白茶的内部,茶味物质积累丰沛。

于是,冲泡品质较高的春白茶,要做到快出水。

一手注水后,另一手紧接着倒出茶汤。

尽量的缩短整个泡茶过程的用时。

如此一来,能够让茶叶内部的风味物质,更能妥当的释放。

泡出来的茶汤,浓淡合适,茶香高扬。

而若是采用相反的方式,长时间的将茶汤闷泡与坐杯。

那么,闷出来的好茶,远没有快出水冲泡的泡法香!

10、投茶量偏少

泡好一杯茶,投茶量的多与少,影响很关键。

唯有在最佳茶水比例状态下,泡出来的茶汤滋味与香气,才能达到接近完美的状态。

以白瓷盖碗泡茶为例。

常见规格的100-110ml盖碗,建议投白茶干茶5克。

在这样的黄金茶水搭配下,香气表现效果更好。

如果泡茶时,没有预先用克秤称茶,随手抓一把就直接冲泡。

那么,投茶的数量容易出现误差。

在注水量不改变的情况下,只有2、3克干茶冲泡。

这样投茶明显不足的条件里,茶香自然不够浓,不够郁!

《5》

春白茶的香气,与春天的气息契合。

不论是花香、毫香、竹林香、草药香……

那些清新、自然、活泼、高扬的香气,闻起来分外令人愉悦。

清明过后,天气就要正式变暖了。

春日生发出来的新鲜事物,此时已渐入佳境。

新芽长成叶。

春花开成景。

而一年一度的春白茶,正在缓缓归来。

再过不久,2020年度的春白茶,就要正式来临。

值此时,喝一泡去年留下来的白牡丹。

沏一杯春茶,轻轻抿一口,仿佛也能喝到春天!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