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定会平安还——记平凡的生命卫士

 春天书屋 2020-04-07
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定会平安还——记平凡的生命卫士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病区的医务人员正在工作中 图片来源:北京援鄂重症医疗队提供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杜贝):“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定会平安还。”这是北中医科医生王小岗在三月初的一篇日记中写道的。4月6日,他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分享:“千言万语一句话,人民万岁!”当天,他与其他556名来自北京的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圆满结束在武汉两个月的抗疫支援任务,凯旋返京。

为应对一月底二月初在武汉出现的新冠肺炎重症病例激增的情况,国家卫健委组派委属委管医院和各省级医院重症专业团队,成建制接管重症病区。1月25日,中国农历新年大年初二,141支医疗队率先启程前往武汉,随即第二批、第三批队伍陆续奔赴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场,医护人员总计超过1.9万人。许多网友称这批汇聚了全国最强、水平最高的重症救治专家的队伍为“国家队”,他们代表了全国医疗的最高水平,中国在集中最精锐的医疗力量支援武汉。

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定会平安还——记平凡的生命卫士

王小岗医生在工作中 图片来源:北京援鄂重症医疗队提供

王小岗所在的北京援鄂重症医疗队,直接接手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承担起280张病床重型患者的救治任务。他本人是一名中医大夫,但参加工作后曾多次在急诊、感染科室等轮转,临床经验丰富,因此当得知医院要组建援鄂队伍的时候,他认为自己符合条件,便放弃了原本与远在异地的家人团聚的机会,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王小岗说:“我是学中医的,但西医能干的事情我也可以帮得上忙,去了就是双重身份,就可以多尽一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第三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开始纳入中医治疗方案后,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联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一剂良方。

王小岗亲身经历了很多新冠临床病例,非常肯定地对记者说:“中西药搭配使用后,确实缩短了不少重症病患的核酸转阴时间,挽救了他们的生命。中医重在辨证施治,也就是要根据每个患者自身的不同情况,病情所处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很多病人们是信服的,他们在服用过中成药或中药颗粒剂后,感觉到自己的某些症状得到了缓解,于是心情也舒畅了,非常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就是有益的循环,我想这可以算作宝贵的‘中国经验’。”

针对新冠疫情,重症患者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重症救治医疗团队是与死神争抢时间的一群人,他们每天面对的是挽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定会平安还——记平凡的生命卫士

许小毛医生刚下夜班 图片来源:北京援鄂重症医疗队提供

从三月开始,武汉平均每天都有百余例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转为轻症患者,在院重症患者已从最高峰的9000多例下降到4月5日的231例。重症病患数量的减少,病区的“清零”是所有医护人员最愿意看到的事情。“真的不容易,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才坚持到今天。”4月3日,北京援鄂医疗队成员,北呼吸科主任医生许小毛刚刚结束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最后一个晚班。还没来得及摘下全是水雾的护目镜,他这样感慨。

许小毛一上班就接手了一例年轻的危重症患者。当时,病人刚经历了心跳呼吸骤停、胸外按压、插管上机,情况很不乐观。许小毛用对讲机传出一条条医嘱:血管活性药物、纠正酸碱平衡、利尿……全力挽救4小时后,待病人血压、血氧、心率逐渐恢复稳定后,许小毛马上与专家组沟通,立即对病人实施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第2例体外膜肺氧合(ECOM)+床旁血液滤过救治方案。在重症病区,正常的夜班一般持续6个小时,但许小毛的这一个夜班长达12小时,直到患者管路顺利连接,病情初步稳定,他才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

这样高强度高压的工作状态,不是一位医生或一位护士的特殊经历,相反,大部分重症医务人员的工作常态就是如此。

早在新冠肺炎爆发初期,就有专家研究指出,在新冠肺炎临床病例中,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远高于SARS,并强烈建议及时检测重症患者的肾功能,这可能是大大降低死亡比例的关键。中央指导组专家也曾多次在新冠肺炎重症救治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病毒除了攻击肺部,还会攻击心脏、肾脏等多个器官,造成器官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北肾脏内科主任毛永辉教授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是肾脏方面的专家。此次听闻医院要组建队伍奔赴武汉,他也主动请缨出征。毛永辉教授面貌清秀,说话从来都是细声细语,但在工作中,她作风“硬核”,一到武汉就开始建规范流程、组建多学科(MDT)团队、查房、抢救、制定个体化、血液净化治疗方案等各项工作。在这60个日日夜夜里,几乎每天都坚持工作在一线病房。这位身经百战的“拼命三郎”也曾经在经历了数小时的抢救后,独自在走廊里流泪,但短暂的自我调节过后,她会返回病房对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和检验结果,进行检测梳理和分析。

毛永辉教授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连续肾脏替代与体外膜肺氧合(ECOM)和呼吸机强强联合等一系列优化的治疗方案,多次帮助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说起这次赴武汉参加抗击疫情的经历,她很欣慰:“作为一个肾科大夫,我们在新冠肺炎的治疗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针对‘炎症风暴’,我们采用的血液净化治疗,还有对于危重症的抢救,我们采用的肾脏替代治疗,都对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定会平安还——记平凡的生命卫士

刘晓医生收到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图片来源:北京援鄂重症医疗队提供

在3月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转归为治愈的比例已经从14%提高到了88%。随着危重症患者数量的减少,支援武汉的国家重症医疗队也逐一结束任务,返回原省市。北京援鄂医疗队队员,北消化内科医生刘晓,在离开武汉的前一天度过了自己39岁的生日。回忆起这两个月“好像眨眼就过去了”。她拿着一张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纪念证书,激动地说:“这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非常有意义。现在除了北这个家以外,在同济医院我也有了一个新的家,那就是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里是我工作过、战斗过的地方,我会一辈子记住这里。”

截至记者发稿时,全国现有确诊病例1242例,重症病例211例。疫情还没有结束,抗击疫情的工作还将在一定时间内继续进行。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平凡的医务人员始终冲在最前线。他们在气溶胶中,在护目镜后,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挽救了无数鲜活的生命。

正如王小岗医生所说:“我们的任务还未结束,我们随时准备着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抗疫工作。”

遮蔽严实的防护服,行色匆忙的医务人员。很多人叫不出名字,很多事也没能实时记录,但他们不会被遗忘。

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定会平安还——记平凡的生命卫士

医疗队离开武汉时,当地群众自发送行 图片来源:北京援鄂重症医疗队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