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补益剂(一)

 康泰wjr图书馆 2020-04-07

1、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是()
A.生附子、干姜、肉桂、炙甘草
B.白术、人参、茯苓、炙甘草
C.白术、人参、干姜、炙甘草
D.茯苓、生附子、干姜、肉桂
E.人参、干姜、桂枝、炙甘草

2、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
A.和中益气 ,升阳举陷
B.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C.益气健脾,养血通脉
D.养血通脉,升阳举陷
E.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3、参苓白术散的主治()
A.脾虚湿盛证
B.脾胃气虚证
C.阴两虚证
D.肝胆湿热证


答案解析

1、B 

【答案解析】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等分。故选择B。

2、E

【答案解析】补中益气汤的功效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故选择E。

3、A

【答案解析】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故选择A。  


第九单元  补益剂

细目一  概述

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

补益剂主要适用于虚证。凡是由于正气不足,气、血、阴、阳虚损所导致的病证,均可使用补益剂治疗。

2.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要辨清病证的虚实真假。“大实有赢状,至虚有盛候”,真虚假实证可以使用补益剂;若为真实假虚证,误用补益之剂,则实者更实,且贻误病情。

(2)要辨清虚证的实质和具体的病位。虚证有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并有心肝脾肺肾等脏腑部位的区别,临证区分清楚,给予合适的补益剂。

(3) 注意脾胃功能。补益药性多滋腻,容易壅中滞气,故在补益剂中适当配伍理气醒脾之品,以资运化,使之补而不滞。

(4) 补益药大多味厚滋腻,故宜慢火久煎,以使药力尽出。

(5)补益剂多以空腹或饭前服用为佳,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细目二  补气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各等分。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治当益气健脾。方中以甘温之人参为君,益气补虚,健脾养胃,脾气健旺则运化复常,气血化生充足。脾胃虚弱,运化乏力,易致湿浊内阻。故以苦温之白术为臣,健脾燥湿。白术与人参配伍,益气健脾之功显著。佐以甘淡之茯苓,健脾渗湿。茯苓、白术相配,健脾祛湿之功增强,并能顺应脾喜燥恶湿的生理特性。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一斤  薏苡仁一斤  砂仁一斤  桔梗一斤  白扁豆一斤半  茯苓二斤  人参二斤  炒甘草二斤  白术二斤  山药二斤  大枣。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湿浊内盛所致。治当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故方中配伍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补虚。山药甘平,健脾止泻;莲子肉甘平而涩,补脾厚肠,涩肠止泻。二药协助四君子汤以健脾益气,并有止泻之功。白扁豆甘平,健脾化湿;薏苡仁甘淡微寒,健脾渗湿。二药助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止泻。脾胃气虚,运化功能不及,而补气之品又易于碍胃,故配伍砂仁芳香醒脾,行气导滞,化湿和胃,寓行气于补气之中,使全方补而不滞。桔梗宣利肺气,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与诸补脾药合用,有“培土生金”之意。炙甘草、大枣补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配伍,补中焦之虚损,助脾气之运化,渗停聚之湿浊,行气机之阻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功,则诸症自除。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辩惑论》

组成:黄芪五分,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炙甘草五分  人参三分  当归二分  橘皮二分或三分  升麻二分或三分  柴胡二分或三分  白术三分。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配伍意义:本方证是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治当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宜。故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白术、炙甘草,甘温补中,补气健脾之功更著,为臣药。血为气之母,气虚日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甘辛温,养血和营;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的枢纽,清阳不升,则浊阴难降,气机失调,故以陈皮调理气机以复升降,并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二者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轻清升散,协助诸益气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药。《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元气内充,诸症自愈。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之法而除之。《脾胃论》云: “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即因烦劳则虚而生热,采用甘温之品以补元气而虚热自退,为“甘温除热” 法,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

全方配伍特点:补气为主,升提为辅,补中寓升;甘温益气为主,略佐行气,补中兼行,补而不滞。

运用:

(1) 辨证要点

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体倦乏力。面色萎黄,乏力,少气懒言,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本方亦可用于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以增辛散之力。

(3)使用注意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生脉散——《医学启源》

组成:人参五分  麦门冬五分  五味子七粒。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因外感暑热,或久咳伤肺而致气阴大伤。治当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故方中配伍甘温之人参,大补元气,益肺生津,是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既可补充因多汗而耗损的津液,又可解除咽干口渴之症,且能润肺止咳而治干咳少痰,与人参配伍,气阴双补,用以为臣。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既固气津之外泄,又收敛耗散之肺气,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 共奏益气养阴、 生津止渴、 敛阴止汗之效,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生,故名“生脉”。


编辑:青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