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占景盘」看中国传统插花技法的传承

 thuringen 2020-04-08

传统插花

有没有技法体系

从宋代以来,中国传统插花一直约定俗成统称为瓶花,瓶花技法传承即是中国传统插花的技法传承

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瓶花没有技法体系,没有构型原则。即使有人谈中国传统插花,也多是借鉴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相关论述,并没有触及到中国瓶花的根本。前贤对此也没有确切的论述。

明代张谦德《瓶花谱》认为“幽栖逸事,瓶花特难解。解之者,亿不得一。”

在所有文人雅事中,如品茶、弹琴、写文章、作画等等,瓶花是最难的,一亿人里面没有一个能够了解瓶花的。这说明瓶花对侍花人的要求非常高。明代高濂谈到了瓶花的技法,但并没有展开论述,只是从审美的层面提出了瓶花的构型原则。

“四时花纪,俱堪入瓶,但以意巧取裁。”“幽人雅趣,虽野草闲花,无不采插几案,以供清玩。但取自家生意,原无一定之规,不必拘泥。”《四时花纪》里谈到的花都可以插到瓶子里,如何插,插成什么样子,取决于插花人的“意”和“巧”,有雅趣的文化人,野花闲草都可以拿过来插花。插花取的是你自己的想法,你自己觉得怎么好看就怎么插。

当然,你觉得好看,别人不觉得好看,说明你的修养不够;你觉得好看,别人也觉得好看,说明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审美,已经契合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这是立足于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中的“幽人雅趣”,对日益远离了这样的文化背景的当代人来说,“自家生意”往往变得难以捉摸,如何寻到契合于传统文化审美中的“自家生意”,成了当代人首先要解决的课题。

△徐文治老师侍花作品 苏州博物馆

中国瓶花

技法究竟如何

在一千多年的瓶花史上,中国人是如何管束花枝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去传统的瓶花史料里去寻找,去探索黯然不彰的中国瓶花技法。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与插花技法相关的史料我觉得应该首推五代陶榖《清异录》中记载的“锦洞天”:李后主每逢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

隔筒,即竹筒。密插杂花,可见此时插花的技法主要是密插,靠的是有一定空间的竹筒内花材本身互相支撑,以达到管束花枝的效果。

如果我们用广口的盘子、盆、碗等容器,又该如何插花,怎么把花竖起来呢?

这就讲到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角——占景盘。

郭江洲的

「占景盘」

郭江洲有巧思,多创物,见遗占景盘,铜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许,底上出细筒殆数十。每用时,满添清水,择繁花插筒中,可留十余日不衰。

五代·陶榖《清异录·占景盘》

郭江洲生平不可考,据陶榖的记载,大概他生活在五代时期。

这个人有巧思,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发明家,他独创了很多有趣的东西。陶榖见过他创制的占景盘——为插花而发明的广口的盘型花器,它是瓶花史上第一件专门为插花设计的花器

在占景盘之前,甚至在此后,瓶花花器的主体还是借用现有生活器具,独立用来插花的花器是从占景盘开始的。占景盘不仅仅是花器,它还是有意识控制、管束花枝的花器设计,在它的设计中体现了郭江洲的插花技法,那就是把花材插在直立的管子中,从此花材不需要靠彼此的支撑就可以挺立起来,为后来的瓶花构型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从此开始,中国插花就有了管束花枝的技法,这一创举影响了此后一千多年的插花技法,被广泛应用到了各种花器之中,可以不夸张地说,此后插花技法基本都是脱胎于此。

接下来我想从历代遗存的花器实例来讲后人对占景盘管束花枝的技法继承和发展,它又是如何从附属于花器而慢慢独立出来,变成单纯的技法工具。

占景盘

独立与变化

最直接的传承实例是在盘中的运用。浙江出土了北宋时期的青瓷五管占景盘。初期研究者一直把它定义为油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才认识到这其实是一件花器,它是直接模仿郭江洲的占景盘,只是简略了许多,数十细筒被简化为五管,材质也变成了大众更容易得到的瓷器,从铜器到瓷器的材质的变化,说明了它的普及性,它已经从郭江洲的创物化到了大众的日常插花实践之中。遗存实物里也发现了南宋官窑多管占景盘残件‍,说明此时宫廷也在插花实践中使用占景盘。这一技法直到清宫还在使用,台北故宫收藏的白瓷七管花插即是它的精致体现。

△宋·青瓷五管占景盤

△南宋官窑多管占景盘残件

△清·白瓷七管花插·臺北故宮

在占景盘出现后,其他的器具设计很快借鉴了郭江洲的创意,把它和不同的器具结合,生产出了更具特色的独立花器。

我们先来看五管花瓶的设计。五管器在南北朝时期即有留存,多是作为魂器使用,瓶肩五管多是象征性的装饰,不具备使用功能。北宋时期,大概是得到占景盘的启发,开始出现五管口径加粗,直通瓶内的设计,明显具备了插花的功用。北宋白釉莲花口弦纹六管瓶还能看到从魂器向花器转变的痕迹。台北故宫藏的哥窑五管花器、四川遂宁出土的两件南宋龙泉窑青瓷五管瓶已完成了对占景盘所蕴含的瓶花技法的传承,为中国瓶花花器家族添了精彩的器型。此后清代还出现了新的变体。

△南宋龍泉窯青瓷五管瓶 四川遂寧出土

△宋代哥窯五管花器 臺北故宮

△北宋 白釉蓮花口弦紋六管瓶

五管花瓶应该是郭江洲的占景盘向瓶器过渡的典型,体现出来的即是瓶器管束花枝的技法。

△北宋磁州窑黑釉花碗

对占景盘技法创意的发展体现在此后不同的花碗的设计和制作。2015年北京大学有个展览,展出了一件器具,是北宋磁州窑黑釉花碗,碗的底部隆起半球体,上面有好多孔洞,而不是管子,这就是从占景盘发展而来的。从占景盘一个个直的小管子,衍变成半球体孔洞,其不变的是管束花枝的技法功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三十一孔的花器,这是一个青瓷碗,和上面磁州窑的碗其实是一样的,里面有一个倒扣半球体,上面有孔洞,我们可以把花枝插在上面,它同时在碗壁上设置了多组三件的短管,更加丰富了瓶花的构型。牛津大学阿斯莫林博物馆还藏着一件像脸盆一样的花器,有十九孔,可以把花插在上面。

△北宋三十一孔青瓷花碗 臺北故宮

另一个更为极端的发展来自台北故宫收藏的宋代哥窑花碗,碗内堆塑了一个莲房,在莲房中心开一小孔,有点像瓶子,但它其实是一个碗,在中间莲房的莲心里面的小孔,可以用来管束花枝。

△宋哥窯花器 臺北故宮

到明代时除了五管花瓶外,其他的瓶器此时也开始尝试嫁接占景盘的创意以管束花枝。我们刚才看的碗,盘子里面要做小孔来插花,到了明代,竟然在瓶口上作文章,开始出现了五孔、六孔、七孔这样的花瓶,这些都是管束花枝技法在瓶子上的尝试。

△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七孔花插·臺北故宮

△明景泰藍七孔花瓶

△明吉州窯孔雀綠六孔花瓶

这些器型对占景盘的借鉴,拓展了中国瓶花的花器类别,也同时把占景盘所开创的管束花枝的技法在其他的器型作了有益的继承和发展

北宋时已经开始用上古的青铜器来插花,但使用并不普遍。此一时期因为宋徽宗征集青铜器,故而民间青铜器收藏并不普遍。到了明代中期,因为文人收藏古董风气的兴起,传统的青铜器收藏得到了文人群体的追捧。此时使用青铜器插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青铜器插花,怎么来管束花枝呢?高濂主张要用锡做一个内胆。这个内胆有两个作用:一是防止冬天水结冰,把青铜器冻坏。二,利用内胆收口,变成一个小孔,由小孔来管束花枝。

高濂丨燕闲清赏笺 论古铜器具取用:觚、尊、兕,皆酒器也,三器俱可插花。觚、尊口敞,插花散漫,不佳,须打锡套管,入内收口,作一小孔,以管束花枝,不令斜倒。

高濂把在其他花器上实践的瓶花技法巧妙嫁接到上古的青铜器上来,创制了胆这一独特的工具。内胆不仅解决了上古青铜器的供水问题,同时巧妙地解决了管束花枝的技法问题。

正是得益于高濂内胆的创意,此后,清宫造办处在内胆制作方面精益求精,把内胆推向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境界,尤其是内胆的收口,不再是一个简单地小孔,此后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孔洞和镂空缠花纹。其间空隙用来管束花枝,把管束花枝的技法功用和装饰功能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同时这一内胆技术开始应用到古玉器,瓷器等敞口花器中,把古玉琮、其他大型器具等引进了瓶花花器的行列。

面奉上谕:尔等照朕批示做一花篮,花篮做紫檀木边,嵌雕象牙,中心花要透地。将花篮的提梁分为四瓣做帽架,花篮内安铜烧珐琅胆,取出当器皿用,上安珐琅盖,盖上留眼插鲜花,又像盘子,盛得香圆佛手,熏冠用。钦此。

雍正九年六月三十日·杂活作

(雍正朝家居档案辑录)

内胆的创制,把原来固化在器具上的管束花枝的瓶花技法独立了出来,这时瓶花技法不再是花器的固有部分,所以在满足装饰性的同时有了丰富的创作空间,为瓶花技法的独立提供了可能。这一可能很快就到来了,那就是李渔提出的“撒

磁瓶用胆,人皆知之,胆中着撒,人则未之行也。插花于瓶,必令中窾( kuǎn 空窍。),其枝梗之有画意者随手插入,自然合宜,不,则挪移。布置之力,不可少矣。有一种倔强花枝,不肯听人指使,我欲置左,彼偏向右,我欲使仰,彼偏好垂,须用一物制之。所谓撒也,以坚木为之,大小其形,勿拘一格,其中则或扁或方,或为三角,但须圆形其外,以便合瓶。此物多备数十,以俟相机取用。总之不费一钱,与桌撒一同拾取,弃于彼者,复收于此。斯编一出,世间宁复有弃物乎?

李渔 闲情偶寄丨器玩部 制度第一 炉瓶

李渔的撒不仅不再固化在器具上,甚至脱离了内胆,变成了一件独立的只有管束花枝功用的独立工具。可以说,到李渔的撒,中国瓶花的技法得到了质的飞跃,这一独立的技法工具可以运用到好多的器型之中,甚至一件撒可以用到不同的器具里面。这种独立性为瓶花的构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七宝形花留可以说是撒的扩展,作为独立的管束花枝的技法工具,它又重新回到了盆、碗、盘、洗等广口器型之中,和后来的剑山担负起了瓶花技法的重担。

脱胎于占景盘的

千年创新变革

从高濂的胆、清宫造办处的各式内胆到李渔的撒,是一个完整的承续过程。

它是从占景盘发展出来的管束花枝技法在不同花器上的运用,同时从附属于器具到慢慢的独立出来,逐渐演变成独立的技法工具。

而这一千多年的创新变革,都是得益于郭江洲的占景盘。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好不夸张的说,中国瓶花技法基本都是脱胎于占景盘。

我们从占景盘的小管子到青瓷盘的管子,到了后来碗、盘子里面的小孔,再到后面青铜器里的内胆收口,李渔木制的撒,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一直在用的瓶花管束方法。所以说中国瓶花是有技法的。

郭江洲发明了一个瓶花花器,通过具体的分析,我们知道占景盘的背后其实是瓶花的技法,从历代器具的遗存实例,我们可以梳理出中国瓶花管束花枝的技法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徐文治

*本文于2018年韩国首尔

《中日韩三国插花研讨会》宣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