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姓讲坛》俗说论语之—孔子的孝道观( 五)

 太行野老 2020-04-08

百善孝为先(五)

                                      太行野老


  1.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有关孝道的问题,孔子说:“父母只需要为自己的疾病担忧”,(做子女的恭顺敬孝,自强自立,通达谨信,父母除了自己的疾病,再没有其他需要忧心的事情

孟武伯孟懿子之子,也是鲁国当政的三桓之一,本章是孔子针对其问孝所做的解答

 

孟武伯出身贵族,谥号为,应该是一个任性勇容易事之人。作为孟孙家族的继承人,想来其父孟懿子也是为操碎了心即使身染重病,亦难以心安。所以孔子回答他,父母唯其疾之忧,即为“孝”。

 

中国有这样两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女最是让父母牵肠挂肚,爱之深必忧之切。大到学业家庭、人身安全,小到衣食住行、小病小灾,无不时刻不让父母关切忧心为人子者,如何才能做到不让父母忧心,这是个大学问。我们只有充分理解父母这种忧烦之心努力完善提高自己的行为人格,做到让父母心安,才是一个孝者所为。

 

我国古人讲到“孝道”时,有这样的论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丝毫毁伤”,应该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论语》记载,孔门中以孝著称的曾子得了重病,弟子们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看看有没有损伤)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思是言行要谨慎)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从今以后,我知道我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啊!

 

子女平安一生,是父母最大的安心。

 

有人说,为了供养父母,去偷去抢,也不失为一种“孝”的行为;殊不知,作奸犯科,使父母蒙羞受怕;或东窗事发,受到律法的制裁,令双亲痛心悲苦,是最大的不孝,又怎能称为“孝”呢?

 

至此,我们来回答上一节留下的问题,很显然,只是表面上对父母做到了和颜悦色,但是,凡事都不让父母省心”,肯定不是一个孝者应有的行为。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它最终到来,但作为一名怀有孝心的子女,我们可以尽量追求父母唯其疾之忧”。

      

 

那么,当父母与我们意见相左,或有一些小过失的时候,子女应该怎样做呢?且听下回分解:事父母几谏”。谢谢您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