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只为直属下一代负责

 育邻人 2020-04-08

家庭教育只为直属下一代负责

育邻梦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一代管一代,哪有孙子养老太。”养育孩子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是为人父母的重要职责,是人生完成第二次成长的重要环节。《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孩子成长是自然赋予每个人为人父母神圣且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应对孩子成长负全部责任,其次是专职老师负有“传道受业解惑”之职责,且未有说孙子的养育需要祖辈负责。

父母与孩子同学

育儿须趁早

俗话说,“育林先育苗,育人当育小。”“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育就是从小打开人生成长的“心门”、用智慧知识的“星星之光”为孩子指引成长方向,运用道德与律法标准为孩子修剪枝叶。童年是人一生中性格最可塑的时期,有人说“孩子如同白纸,是最适合作画的时期。”孩子在七岁左右时大脑就已基本发育完整,也就是说个人脑细胞的活跃基数在七岁左右就已基本确定,该有的思维架构已搭建完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已基本确立。所以,孩子在家庭中学到的东西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骨架性的内容,后续的学习成长就是在此基础上添加血肉。

诺贝尔奖获得者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最好的时期就是童年,童年时期的孩子身心灵犹如洁净的“白纸”般可塑,童年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抗拒之心。俗话说:“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没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没有信仰差别,无贫富、贵贱之分。但是,社会生活的现实是无论以多大的区域做对比,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就在于他们出生之后父母给了他们完全不同的成长教导,他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性,在与父母朝夕相处的生活中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习惯给自己的生活添上了习惯的印记,比如饮食习惯、作息习惯、文化语言习惯......

养育孩子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育儿先育己

正所谓:“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孩子的优秀离不开父母的模范教导和“狠心”执法。如果把家庭比作机器,那么它更像一台复印机,家庭之中的父母是印刷的原件,孩子就是印刷好的复印件。如果您发现复印件出现了瑕疵,那么您最应该检查的就是原件是不是本就不完美,期待培养完美孩子的基础就是优先做完美的自己,在生活中能够高标准“狠心”执法自己的行为习惯。孩子是天生的学习“专家”,他们饶有兴趣的从第一任老师【父母】那里学习各种生活行为习惯,继承并发扬父母关于认知世界真、善、美、丑的的标准。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与父母日夜相伴的成长活动中不自觉的染上了父母的色彩,这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根本来源。

人们常说:“惯子如杀子。”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是让他们自食其力,而是一味的“有求必应”,最终满足不了子女的所有需求,惯坏了孩子。养育孩子不仅仅需要满足他们饮食、健康、安全的成长需求,更需要按照社会道德与律法标准,为孩子的成长行为修剪枝叶。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着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教育的本质就是赋予人们适应生活的智慧,家庭教育更是从根本上教导孩子如何适应社会群体生活分工、协作的技能;父母不仅赋予孩子生命,更是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成长规划师。刚出生的孩子不带“一丝牵挂”、不带任何智慧或财富,他们唯一带来的就是学习和适应的能力,他们懂得如何快速“入乡随俗”。很多孩子出生后不久便能够辨识亲人的味道,就会表现出“认生”的行为,这就是孩子适应环境的表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绝大部分生活习惯和人生性格都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或者被“娇惯”的,父母做到严于律己就是从行为示范上给孩子做好榜样,做到当您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不会因孩子回怼说“我都是跟你学的”而无地自容。

为孩子成长指明方向

教导孩子须方向明确、行为准确

个人如同原点,每时每刻都为向何方前进而不断选择,而孩子作为缺乏生活经历和经验的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处事行为上需要家长给予明确而坚定的方向指引。毕竟世界那么大,每个人也都只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当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在就必须担负起帮助孩子选择饮用哪一口水、用那一餐饭、学习哪一种文明的职责。卢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在“悄无声息”言行示范中为孩子进行“言传身教”。

天下没有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是每个人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成长导师。每个为人父母的人都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如何教导孩子,就是将家庭中最好的东西传授给孩子,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在生活实践中引导孩子养成热爱生活的习惯,正所谓“滴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人生成长历程中的好习惯、所取得的成长成就多是童年被父母“狠心”带出来的。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钢琴练习是非常痛苦的,朗朗小的时候同样萌生过不想再学下去的念头。为此,郎朗的母亲希望孩子开开心心就好,也不一定非要这么努力的练习钢琴。但是,朗朗的爸爸却说他现在是没有什么判断的能力,现在“狠心”要求他练习是为了将来少受苦。于是朗朗在父亲的监督下日复一日的坚持刻苦练琴,直到现在成为了世界顶级的钢琴家。周杰伦小的时候学钢琴也被妈妈逼迫的很惨,当周杰伦练琴的时候妈妈就拿着藤条站在他身后,只要他弹错了或者弹的不好就打他一下,于是周杰伦也就更加刻苦的练琴,一点都不敢懈怠、出差错。所以,现在的周杰伦弹钢琴弹得非常不错,并且成为乐坛上无以复加的“星星”。

家庭教育只为直属下一代负责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家庭教育只为直属下一代负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