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解鬼谷子谋篇(十)

 南庄小筑 2020-04-08

参考了诸多解读,加上自己的理解形成以下解读,各位看官各取所需,欢迎质询探讨。

【原文】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

【所有的谋划都是有道可循的,首先要找到事情的原因,才能求得实情。根据实情的研判,采用三分法:上(天、阳、正)、中(人、和、补)、下(地、阴、奇),参考三仪以确定谋略,相互吸收互补,确定出最恰切的那一个,奇谋就产生了。奇谋就是让对手无法应对。这是始于古代的启示。

其他:只有知道了对方所赖以依靠的东西(“因”),才能接近对方的真实想法。换言之,摸到了对方的底牌才能了解对方的实情。

凡出谋划策,要提出三个方案,一个为正,一个为奇,一个为补。如此正奇结合,既符合正道规律,又能出奇制胜。正是稳健,是为了避免风险;奇是为了剑走偏锋,出人意料;补是为了周密严谨。

 这里体现的是思考问题分类、分级的方法,三分法,上中下、正奇补,阴阳和,天(上)地(下)人(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

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 ,亦事之司南也。

【办事要讲求方法,就像进山要用司南车一样,避免迷路。办事的方法就是判定人、度量能力、分析事理】

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 ,斯盖其分也。

【如果都能有所获,能让情形类似的人越走越近;如果只有一方受益,即使有相同的欲念的人最后仍然会分道扬镳,因为利益不均;而即使双方都受损,有相同的敌人或祸患的人仍然能走到一起,是因为同命相怜;但如果只有一方受损,因为心理不平,即使有相同的敌人或祸患到最后也难免分崩离析。

因此相互成就就会走到一起,相互损害则越来越疏远,这是定数。这就是为什么要仔细甄别人间万事的原因。墙总是坏在接缝的地方,木头在有节的地方容易折断,都是因为这里有罅隙。

这一段像是叫人如何离间和联盟,同情(处境)、同欲(诉求)、同恶(对手)是三种情形,要拆分或促成双方可以通过操纵利益实现】

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变化生出事端,处理事需要谋略,谋略会落到计策,计策会引发议论,议论中就会有说服,说服后就要向前推进落实,有进就要谋划退路(阴阳谓之道,思考问题的方法论),想清楚退路之后才能够真正的全盘把控局势(就是制,不能光有油门没有刹车,需要考虑各种风险及应对),真正掌握了全局的主动权,从而营造出制胜之势。任何一种谋事都要遵循一个法则(上述谈到的法则),任何一种图谋都是为了使事态朝一个方向发展(有利于我的方向)。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崇尚“仁”的人不在乎钱财,用金钱去诱惑没用,但是可以反过来让他出钱;崇尚“勇”的人不怕死,吓唬他没用,但是可以反过来让他去“趟雷”;聪明的人能看透一切,跟他玩“套路”没用,但是可以跟他讲道理,用建功立业来诱惑他,因为聪明人都不甘寂寞……愚蠢的人容易被蒙蔽,能力差的人容易被吓唬,贪婪的人容易被诱惑。

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也。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对那些外表亲近而内心疏远的人,要从内心入手游说,用真诚来打动,换的真心,一定要说到对方从内心接受为止,不要浮于表面,这往往成败攸关。内心亲密而表面疏远的人,则不必说得太深,有事说事、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因为彼此心意相通,很多事你不说对方也明白,说多了反而显得啰嗦,让对方感觉你没有把他当朋友,跟他“见外”了。

方法:从对方的疑点着手来改变他,以对方的亲眼所见来坚定他的想法,以对方的言辞去迎合他的本意,根据利于对方的形势去成全他,根据对方憎恶的东西来帮他谋划解决,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祸患来设法排除。如果这些不能有效,就要在摸清对方意图之后再威胁,夸大事情的严重性使之动摇。进一步借助事实和例证使他有所改变。以阻隔来蒙蔽,搞乱形式来迷惑。这些做法就是“计谋”。

顺着对方的疑惑变幻自己的说辞,顺着对方的见识证明自己提出的道理,顺着对方的说法提出自己的论点,顺着对方的形势成就某事,顺着对方的厌恶进行权衡,顺着对方的担忧一一进行解决……我们不是在说服对方,而是让对方自己说服自己……

“摩而恐之,高而动之”是在“讲道理”;对方如果不听的话,那么就“微而证之,符而应之”,也就是举例子、摆事实;对方如果还不听的话,那么就“拥而塞之,乱而惑之”,也就是给他“吃吃药”、“上上课”。这就是“计谋”的三个进阶步骤。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勿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勿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计谋的实施,从公开层面推动不如从私下推动,私下推动不如通过利益结盟从而发动更多力量一起推动。

运用常法不如运用出人意料的奇妙谋略。因为,出人意料的奇妙谋略是变化无穷的,实施起来就像流水一般,使对手无法阻挡。如果要说服老板(“人主”),一定要用奇谋,因为老板天天被人洗脑,你没点新鲜玩意他根本听不进去;如果要说服下面做事的人(“人臣”),一定要跟他谈他个人的利害关系,因为没有人是大公无私的,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才会真的上心。交深话浅则会逐步疏远,交浅话深则意味着危险(也有解读为泄密会被疏远,窃密会造成自身祸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要好为人师,这样都不会取得效果(“不知”是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无知”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前者可以教,后者不可以教。正所谓“夏虫不可以语冰也”。同样的道理,我们读书,其实读的是自己的内心,不是吗?)。投其所好,避其所恶(真想处好跟某人的关系,那么他的爱好,你就去学点,他讨厌的东西,你也躲远点。这些事儿你自己暗地里做就行了,不必说出来。(“阴道而阳取之也”))。所以要采取私下充分运作和筹划(阴),最终通过合规合法的方式(阳)来达到目的。圣人谋之於阴,故曰「神」;成之於阳,故曰「明」。如果想除掉对方,那就用计谋使他放纵错误;等到他放纵犯错误时,你可以乘机除掉他。(想要除掉某人(“去之”),那么一定要先放纵他;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很放纵,那么一定是想利用他。(“乘之”))。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可以将大事托付给他。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

【在用人方面,只有你彻底地了解他,才能任用他;如果你不够了解他,那么用计谋的时候就不要使用他。所以说任何事情都贵在制约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所控制。控制了别人,自己就掌握了主动权,就可以操纵别人的命运;被别人控制,自己的命运也就操控在别人的手中。所以,圣人谋略的原则是要秘而不宣,愚人的谋略是大张旗鼓。】

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 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所以说一个人灭亡或者遭遇危险都是自取的,外人其实也无法改变什么,更谈不上拯救。正如上文所说的,我们没法真的“说服”某人,也没法真的为他出谋划策,我们能做的其实只是让他自己说服自己,自己采纳某个计谋,既顺水推舟,所以说是“无为”,是“贵智”。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智谋的运用要奇,智慧要用就要大家不能知不能见!一个是“阴”,一个是“密”。陶弘景举例伯乐:犹如伯乐教所亲相驽骀,教所憎相千里!神龙见首不见尾。】

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

【要实施智谋,先要判断是否能够做到隐匿,如果可以,则择事以不为人知不为人见的方式推行;如果做不到隐匿(暴露),也要选择一些事情,混淆他人的判断,避免真实谋略的暴露

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之义,则可于语。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所以,先王之道是隐而不露的,古语有言:“天地的运行,在于高远与深邃;圣人制定谋略,在于隐秘和藏匿。”然而,使用谋略不仅要讲求忠诚、信义、仁慈、义理的原则,还要做到内心中和正道。只有通达了这些道理,才可以与他谈谋略的事。如果能体悟到这些,就可以懂得驱使天下的道理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