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坐席”与“行礼”

 zqbxi 2020-04-08

现代人每遇婚丧嫁娶等重大事宜,都要举办隆重而又热烈的仪式。并要在家里或酒店设宴款待亲朋好友。而参加亲友举办的各类婚丧宴请,民间叫“坐席”,或曰“行礼”。关于“坐席”之“席”,今人多理解为桌面上的佳肴珍馐。如到宴会场所预定饭菜,谓之曰“订席”。订席时也往往根据饭菜质量确定席面的价格。其实,这是对“席”字固有文化内涵的误解。

“席”与“筵”,是上古时期人们生活起居的必备之物。唐代以前的中国,盛行传统的坐礼。这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坐姿有许多讲究。通常为“跪坐”,或曰“安坐”。“安坐”是最体面的一种坐姿,即以膝居地,小腿平置于地,臀部贴于脚后跟。有学者考证,“安坐”源于神灵受祭时的特殊姿势“尸坐”,是一种神圣的坐姿,其时的贵族在公开场合都是这么个坐法。而“蹲踞”(土话叫圪蹴)、“箕踞”(两腿伸开像簸箕一样坐于地上)之类的坐法是不合礼仪的。故古有“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一说。孔子有个弟子叫原壤,有一次踞坐(圪蹴)着等候孔子,被孔子用拐杖打小腿,并斥之为“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长期跪坐于地,不免会受到湿寒的侵袭,患上类似于关节炎之类的风湿病。古人为了隔潮防凉,便用竹篾或蒲草编成坐具,跪于其上。用竹子编成的坐具,称为“筵”,用蒲草编成的坐具,称为“席”。东汉郑玄在注《周礼》时解释说“筵亦席也,铺陈曰筵,籍之曰席,筵铺于下,席铺于上,所以为位也。”说的是“筵”与“席”的用途一样,都是坐具。将筵铺在下面,席子铺在上面,就是一个“座位”。“坐席”,就是参加宴会或其他重要活动时,跪坐于主人为自己专设的席位上。并由此义引申为“参加宴会”之义。

从商代开始,一直到汉代,中国的跪坐礼仪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随着文明的演进,坐具的规格有了详细的规定。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主要记录先秦时期的礼制,其中的《礼器》一章讲到:“天子之席五重,而诸侯用三重,大夫两重。”是说古人在进食或朝堂议事时,天子要铺垫五层席子,诸侯铺三层,大夫铺两层。正因为古人进食时是坐于筵席之上,所以,后世就将酒席就称为筵席——所谓“筵席”,最初的含义是宴会上的座位。并由此产生了许多词汇。如“首席”、“出席”、“大摆筵席”等等。

与“席”义相同的还有一个词汇——“荐”。 荐,本义是一种草。后来将这种草所变成的席子称作“荐”。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讲到:“荐,席也”。古人议事时,都是按照固有的礼仪跪坐于荐席之上的。而“荐席”所代表的“席位”也是有严格的次序之别的。如果其中的一个人因事功或其它因素得到提携,其座次也会随之前移。所以,后世又有“推荐”一词。

古人设宴时,遵循严格的礼制。《礼记·曲礼上》:“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讲的是宴会上,南北向的筵席,西方的座位为上座。东西向的筵席,南方的座位为上座。因古代筵席一般都是南北向的,所以贵宾席位设于西方,称为“宾席”, 以示敬重。在古代社会里,“老师”是最受敬重的,故凡有老师参加的宴会,其“宾席”多为老师所设。渐渐地,“西席”这一称呼就变成了“老师”的代名词。如《红楼梦》第二回:“知他正要请一西席,教训女儿。”而东边的主位则由主人来坐,以示陪客。故后世称主人为“东家”或“做东”。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游牧民族大举进入中原,起源于中亚地区的“胡床”也逐渐被引进中国。“胡床”的出现,在中原地区的“坐礼”上,引发了一场变革。其结果就是由原来的“安坐”或“跪坐”逐渐演变为“胡坐”——就是臀部置于高处,双足下垂的坐姿。

现有资料表明,从传统的“礼坐”到“胡坐”的变革,经历了南北朝(420年—589年)乃至隋唐(581年—907)近500年的演进历史。现代日本盛行的“跪坐礼”就是唐代时期传入日本列岛的。进入宋代以后,由于“椅子”的流行,“跪坐”作为一种传统坐礼,被中国人彻底放弃了。在苏轼的《私试策问八首》中,曾谈及中原坐礼的变化:“古者坐于席,故笾豆之长短、簠簋之高下,适与人均。”说明在苏轼年代,中原的人们已经放弃了跪坐。其后的一千余年间,人们久坐椅上,渐渐忘却了曾经的膝下之席。乃至将“佳肴珍馐”误解为“席”。正应了那句老话:历史,就是被用来忘却的!

与“席”字一同被误解的,还有“行礼”的“礼”字。古之“礼”,既是礼法,也是礼节,更是礼仪。是对人与人之间交往时言行举止的规范。“行礼”之义,就是参加重大活动时,按照一定的仪式或姿势向主人或神灵致敬。是故“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礼记·曲礼下》),“脩六礼以节民性”(《礼记·王制》)。而后世之“礼”,多体现在“礼金”上。与古之“礼”,差之远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