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家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掌握成才“七种武器”

 张福涛lu70kpm9 2020-04-08

今年我们遭遇了一个特殊的时期,学生、家长、教师都经历着学生的居家自主学习。我相信通过这段特殊时期的特殊经历,给我们每个人在学生习惯培养上都一定带来更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近期,通过对教师的调研问卷,以及收集现阶段网络上发布的一些教育信息,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和家长都比以往更加关注学生全方面的习惯养成,而非单纯的学习习惯。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家都更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和他们的全部生活是分不开的。当学生自己居家学习时,决定他们学习状态的绝不仅仅只是学习习惯,与他们所有的习惯也都有关。

例如早睡早起就是决定学生能不能完成居家学习的基本生活习惯;学生是否能坚持锻炼决定了他们这段时间的身体状态,而且多巴胺的分泌更有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不至于整天在家处于“半休眠”状态,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与情绪萎靡;是否有读书的习惯决定了这段时间他们的阅读量;是否有劳动的习惯决定了他们在家是不是愿意帮助家长做家务,能不能一起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等等。

由此我们要想到:学生终将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他工作后的学习、生活状态就类似于现在这种“居家自主学习”。所以说一个人今后能否取得成功,就取决于他们是否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习惯有很多种,很难一一列举。我们从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不可能在育人的过程中针对每一项都进行单独的设计。我们对学生立规成习的培养既要强调全面,还要突出重点。

七种重要习惯

是帮助学生成才的“七种武器”

在我看来,至少有七种良好的习惯是我们要帮助学生在青少年阶段养成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专时专用的习惯、锻炼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思维习惯,这些都是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良好要素,具有不可或缺性。同时又是在青少年阶段要培养学生养成的,有较鲜明的时效性。所以我用“重要习惯”来描述它们。

01

生活习惯

包括饮食起居、卫生、劳动等各类与生活有关的习惯。好的生活习惯,会伴随学生一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02

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行为是其内心修养与思想境界的外在体现,所以我把常说的道德习惯、文明习惯都归纳成行为习惯。就像老北京在与人交往上是有很多“讲究”的,这些讲究看似是一些礼节,实际上代表着与人打交道的礼貌与一个人的道德水准。

03

专时专用的习惯

专时专用有助于学生今后逐步学会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对于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做事要专注、做事不分心”;“当日事当日毕”;“该上课的时候就专心听讲、该游戏的时候就专注玩耍”等等专时专用的习惯,是最扎实也是最重要的。

04

锻炼习惯

锻炼既能强迫体魄,更能培养一个人坚韧的意志品质,更能起到调整一个人不良情绪的作用,有百利而无一害。一个人的锻炼习惯一定是从小开始,经过一段时期养成的,而学校对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05

阅读习惯

阅读最大的功效不仅仅在于增强一个人的知识面,更在于创造越来越聪明的大脑。科学证明,一个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变得越来越“聪明”。这种聪明,在脑科学的研究中表现在脑神经元的联接越来越多,而阅读恰恰可以做到这点。所以说阅读使人睿智不是一句形容语,而是经过脑科学研究证明的。

06

书写习惯

书写的习惯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写字,二是写作。现代人工智能日益普及,但写好软硬笔字仍是不可缺少的技能。练好写字不仅让人有一手赏心悦目的好字,练字的过程更能使人静心,静而生慧是人最好的状态。写作看似是文笔的问题,实际上是思想的深度、宽度,思维的严谨性、逻辑性等等在起作用。所以常动动笔,会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清晰的思辨能力。

07

思维习惯

人与人之间学习力的差距,很重要的一部分体现在思维差异上。我们都知道,知识的“学会”,实际上是人们把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而这种内化的过程,就是靠思维完成的。这就像我们常说的: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问”就是思维的过程。所以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才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其本质就是促进学生的深度思维,而非浅层次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尤为重要。

抓住五种有效做法,打造良好习惯

怎么做才能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以下五种有效做法要把握好。

1

抓住每个“第一次”。充分利用好每个第一次的时间节点,来帮助学生从最开始就建立良好的习惯。很多时候,“第一次”的要求一次性到位,学生从心理上今后就会习惯的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就不会觉得有多难理解和难执行,对这类习惯的养成就事半功倍了。

2

教育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教育学生养成任何一种习惯,既要告诉学生怎么做,更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么做?坚持这样做的好处,不这么做的危害。即使学生一时无法形成习惯,也要让他知道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不利的。

3

设计可操作的模式。“睡前读书”、“饭后散步”,之所以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就是因为其可操作性强。我们很多学生学习的习惯养不成,都是操作性不强造成的。我们可以采取“固定时间、固定形式”的方法,反复强化。因为很多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靠模式化的设计来强制性形成。

4

言教不如身教。我们的老师与家长,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时候,一定要身体力行,给学生做好表率,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接受。同时也是用好习惯提高我们自己。

5

适度的表扬与惩罚。表扬努力不表扬能力使用好表扬的一个原则。它是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性的刺激,一定能促进学生向老师与家长希望的方面转变;而适度的惩罚则是告诉学生什么是不能去做的。就像有人说:养成坏习惯容易,养成好习惯难。我理解这是坏习惯刚出现的时候,我们的惩罚手段没有跟上。

总之,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对家长、教师而言更重要。眼下的“超长的居家期学习时期”,正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段。意识到这些并且行动起来,一定会取得常态时期无法取得的效果,得到一个疫情防控期间意想不到的最好收获。

文| 春天(资深教育专家)

内容来源| “京城教育圈“获作者授权刊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