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电线路铁塔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施工工艺

 jixinjun 2020-04-08

1组塔的规定  


1.1 基本规定

(1) 铁塔组立施工前,应针对塔型特点及施工条件进行铁塔组立施工技术设计 ,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编制作业指导书 。 
(2)铁塔组立施工技术设计时 ,应在计及风荷载的影响下对所用机具受力状况进行分析 、计算 ,并应以受力最大值作为选择工 器具的依据 。
(3)组塔施工用抱杆的设计 、制造、使用应符合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 2 部分 电力线路》 DL 5009.2 、《输电线路施工机具设计 、试验基本要求》 DL/T 875 和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抱杆通用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  DL/T 319 的规定。
(4)其他起重机具的设计 、制造和使用应符合 《电力建设安全 工作规程 第 2 部分 电力线路》 DL 5009.2 和 《输电线路施工机具设计、试验基本要求》  DL/T 875  的规定。
(5)铁塔组立方法的选择及施工场地布置应符合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要求,并应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 JGJ 146  的规定。
(6) 组塔施工前铁塔基础应经中间检查验收合格 。
(7)铁塔施工质量应符合 《 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33  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

1.2 一般规定

(1)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适用于有条件设置落地外拉线的一般地形铁塔的吊装 ,吊装时抱杆宜适度向吊件侧倾斜 ,最大倾角不应超过抱杆许用工况最大倾角 ,宜为 0º~10º。
(2) 应通过锚固于铁塔四根主材上的承托绳承托固定抱杆底部 ,承托绳的悬挂点宜设置在有大水平材的塔架断面处 ,当无大水平材时应验算塔架强度 ,强度不够时应采取补强措施 。两对侧承托绳间夹角不应大于 90º 。
(3) 抱杆顶部设置的外拉线应采用地锚固定 ,并应通过调节装置收紧或放松 。
(4) 构件起吊过程中 ,保持吊件与铁塔间距不应小于 100mm 。
(5) 抱杆在各种工况下 ,其受压所产生的挠度变形及应力应符合抱杆设计要求 。
(6) 应进行的施工计算 ,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

1 )施工过程中吊件的强度验算 。

2 )铁塔的强度和稳定验算。

3 )主要起吊工器具的受力计算 。

4 )抱杆及拉线的受力计算 。

5 )地锚的受力计算 。

(7) 内悬浮外拉线分解组塔时, 应依据铁塔结构、 受力的合理性以及吊装施工条件, 初步选择抱杆腰环、 承托绳描固点、 吊件提升点, 再依据该状态下吊装的最大工况, 计算各类设置点的受力情况。 各设置点受力情况汇总后山设计方验算铁塔结构强度及 稳定性。 若设置点受力超出铁塔结构的承载力, 应重新设置或采取降低设置点受力的措施, 并再次由设计方进行演算, 直至设置点受力满足该点强度承载力、 铁塔稳定性及吊装要求。 外拉线设置后, 应依据外拉线最大受力工况下, 演算铁塔结构的稳定性。

2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熟悉铁塔的设计文件及其结构特点 ,并应进行现场调查。
(2)施工前应进行铁塔图纸会检 。
(3)施工前应依据施工方案 、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 交底应包括安全 、质量、技术等内容 。
(4)施工前应按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场地平整及基础检查 。
(5)施工机具进入现场前 ,应对其进行检验或试验 ,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计量器具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
(6)应根据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和铁塔结构 ,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用具 。

(7)包括拉线 、金具等在内的塔材运至施工现场后 ,应对其进行规格核对 、数量清点及外观检查 。

3现场布置

(1)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的现场平面布置应包括进场运输道路、 作业场地、 材料和机具场地、 施工辅助道路、 起吊设备动力平台、地锚设置等,如下图所示。场地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场运输道路应满足塔材运输或搬运要求 。
2)作业场地应平整 ,面积应满足塔材地面组装等作业要求 。
3)动力牵引平台及材料 、机具堆放场地应平整,并应满足施工作业要求 。
4)抱杆外拉线及动力地锚 、控制绳地锚的设置应满足施工作业要求 。

▲图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现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中:

1 --  挂场运输道路 

2 --  作业场地 

3 --  材料和机具场地 ;

4 --  抱杆外拉线地锚 :

5 --  控制绳地锚 ;

6 --  动力地锚

 (2)抱杆外拉线地锚宜位于与基础中心线夹角为 45° 的延长线上 ,离基础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塔高的 1.2 倍 。当场地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验算各部受力并应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 。
(3)牵引系统应放置在主要吊装面的侧面 ,当塔全高大于 40m 时,牵引装置及地锚与铁塔基础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 40m ,当塔全高小于或等于 40m 时,牵引装置及地锚与铁塔基础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铁塔全高的 1.2 倍。

(4)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吊装现场布置如下图所示。 

(a) 牵引绳穿过朝天滑车吊装布置

(b)牵引绳穿过抱杆顶边滑车吊装布置 

▲图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现场吊装布置示意图

图中:

1 --  外拉线;

2  --  抱杆;

3 --  承托绳 ;

4 --  牵引绳;

5 --  地面转向滑车 ;

6 --  转向滑车;

7 --  控制绳 ;

8  --  吊件;

9 --  起吊滑车组 

(5)承托绳应固定在铁塔主材节点的上方 ,承托绳应等长 , 并宜安装在铁塔施工孔上 。当铁塔无施工孔时 ,承托绳与主材连接处宜设置专门夹具 ,且夹具的握着力应满足承托绳的承载能力。

(6)抱杆作业高度和作业半径应满足构件起吊和就位要求 。

(7)抱杆外拉线与水平面夹角应满足抱杆强度和稳定要求 ,且不宜大于 45° 

4工艺流程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工艺流程图

5主要工艺 

(1)抱杆组立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地形条件许可时 ,可采用倒落式人宇抱杆或流动式起重机将抱杆整体组立 。
2)地形条件不许可时 ,应先利用倒落式人宇抱杆整体组立抱杆上段 ,再利用抱杆上段将铁塔组立到一定高度,然后采用倒装提升方式 ,在抱杆下部接装抱杆其余各段 ,直至全部组装完成 。
(2)塔腿吊装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根据塔腿重量 、根开、主材长度和场地条件等 ,可采用流动式起重机或抱杆组立塔腿段 。
2当铁塔与基础连接方式采用地脚螺栓时 ,在组立塔腿前 , 应先安装塔脚板 ,井应安装地脚螺帽 。
3 地形条件许可时 , 宜采用流动式起重机组立塔腿段 。
4 地形条件不许可时 ,应先采用人字抱杆组立抱杆,再利用组立抱杆单根吊装塔腿主材或采用人字抱杆扳立主材 。吊装塔腿主材时 ,应选择方便主材起吊和就位的吊点位置 。
5单根主材组立完成后 ,应立即打好临时拉线,并应随即紧固地脚螺栓或主材与插入式角钢间的连接螺栓 。在铁塔四个面辅材未安装完毕之前 ,不得拆除临时拉线 。
6应在主材吊装完毕后 ,吊装侧面构件。侧面构件可采用整体或分解吊装方式吊装 。分解吊装时 ,应先吊装水平材 ,后吊装斜材 。水平材吊装过程中 ,应采用调整临时拉线等方式调整就位尺寸。

7 侧面构件吊装完毕后 ,应以不妨碍后续施工为原则 ,吊装内隔面构件及斜腹材 ;当有碍后续施工时 ,则内隔面构件及斜腹材应在整基塔吊装完毕后吊装 。

(3)提升抱杆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铁塔组立到一定高度 ,塔材全部装齐且紧固螺栓后方可提升抱杆 。当抱杆重量较轻时 ,可采用单滑车方式提升抱杆 ,如下图  ( a )所示 ;当抱杆重量较重时 ,可采用滑车组方式提升抱杆, 如图( b ) 所示。 

( a )单滑车方式提升抱杆布置示意图

( b )滑车组方式提升抱杆布置示意图

图  双滑车方式提升抱杆布置示意图

图中:

1 --  外拉线调节滑车组 ;

2 --  腰环;

3 --  抱杆;

4 --  外拉线;

5 --  提升滑车组 :

6 --  提升绳;

7 --  地面转向滑车 
2)宜设置两道腰环提升抱杆 ,且间距不得小于 5m ,腰环中心点应在同一铅垂线上且应位于铁塔中心 。抱杆高出己组塔体的高度应满足待吊段顺利就位的要求 。抱杆外拉线未受力前 ,不应松腰环。
3抱杆提升过程中 ,应随抱杆的提升同步缓慢放松外拉线 , 并应使抱杆始终保持坚直状态 。
4抱杆提升到预定高度后 ,应随即设置承托绳 。

5承托绳设置完毕后 ,应随即收紧抱杆外拉线,外拉线受力后,腰环应呈松弛状态 。应在收紧抱杆外拉线的同时 ,调整抱杆的倾斜角度,应使其顶端定滑车位于被吊构件就位后的结构重心的垂直上方。

(4)塔身吊装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塔身应按稳定结构吊装 。可采用成片吊装方式吊装 。当吊装重量较大的段别时 ,应先吊装主材 ,再吊装侧面构件 。不得多段别连片吊装 。

2采用成片吊装方式时 ,吊点绳绑扎点应在吊件重心以上的主材节点处,当绑扎点在重心附近时 ,应采取防止吊件倾覆的措施。

3 采用 “V” 形吊点绳时 ,应由 2 根等长的钢丝绳通过卸扣连接,两吊点绳之间的夹角不得大于120º 。

4当塔片结构尺寸、重量较大时 ,应采取相应的补强措施 ,如下图所示。 

(a) 塔材片吊补强

(b )培材片吊链接

图 塔片吊装补强示意图

图中:

1 --  吊点绳;
2 --  卸扣;
3 --  待组装塔材 ;
4 --  补强木;
5 --  控制绳 ;

6 --  调节装置

(5)酒杯型铁塔曲臂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应根据抱杆的承载能力 、曲臂结构分段及场地等条件来确定采取整体或分段吊装的方式进行铁塔曲臂的吊装 。分段吊装时,应先吊装下曲臂,后吊装上曲臂。

2采用整体吊装时 ,曲臂吊点绳宜用倒 “V ” 形,并应绑扎在曲臂的 K  节点处或构件重心上方 1m~2m  处,如下图所示。

图  酒杯型铁塔曲臂整体吊装示意图

图中:

1 --  外拉线;

2 --  起吊滑车组 ;

3 --  吊点绳;

4 --  控制绳;

5 --  临时拉线;

6 --  承托绳

3分段吊装时 ,K  节点宜与下曲臂 一起吊装 。“V ” 形吊点绳应绑扎在下曲臂或上曲臂重心上方 1m~2m  处。 

4一侧上曲臂吊装完毕后  ,应随即在横线路方向设置临时落地拉线,临时落地拉线绑扎点直设置在上曲臂顶部节点处 。

5两侧曲臂安装好且紧固螺栓后 ,应在曲臂上口顺线路前后两侧加装绳索与调节装置并收紧 ,测量两侧上曲臂上口螺栓孔间的距离,其应与横担相应螺栓孔距离相一致 。
(6)猫头型、紧凑型铁塔曲臂吊装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应根据抱杆的承载能力 、曲臂结构分段及场地等条件来确定采取整体或分段吊装的方式进行铁塔曲臂的吊装 。宜采用分段吊装下曲臂,整体吊装中 、上曲臂 ,如下图(a)所示。
2采用整体吊装中 、上曲臂时,曲臂吊点绳宜用倒 “V ” 形吊点绳起吊 ,吊点应绑扎在构件重心上方 1m~2m  处,如下图(b) 所示。

(a)下曲臂吊装

(b)中、上曲臂整体吊装

图  猫头型铁塔曲臂分段吊装示意图

图中:

1 --  外拉线;
2 --  起吊滑车组 ;
3 --  吊点绳;
4 --  控制绳;
5 --  抱杆;
6 --  承托绳 ;

7 --  临时拉线 

3分段吊装中、上曲臂时,K 节点宜与中曲臂一起吊装 。“V ” 形吊点绳应绑扎在中曲臂或上曲臂重心上方 1m~2m  处。
4导线边横担宜采取分段吊装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与中、 上曲臂整体吊装 。
5一侧上曲臂吊装完毕后 ,应随即在横线路方向设置临时落地拉线,临时落地拉线绑扎点宜设置在上曲臂顶部节点处 。

6两侧曲臂安装好且紧固螺栓后 ,应在曲臂上口顺线路前后两侧加装绳索与调节装置并收紧 ,测量两侧上曲臂上口螺栓孔间的距离,其应与横担相应螺栓孔距离相 一致。

(7)酒杯型铁塔横担吊装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应根据抱杆承载能力、横担重量 、横担结构分段等条件 , 确定采用整体吊装或分段分片吊装方式 。当整个横担重量较大时, 中横担宜采用前后两片分片吊装 ,边横担和地线支架宜采用组合件整体吊装 ,如下图 (a)、图 (b)所示 ;当整个横担及 地线支架重量较轻时,宜采用整体吊装 ,如下图 (c)所示。

(a)中横担吊装

(b)边横担与地线支架组合件整体吊装 

(c)整体吊装横扭及地线支架

图  酒杯型铁塔横担吊装示意图

图中:
1 --  外拉线;
2 --  起吊滑车组 ;
3 --  吊点绳;
4 --  控制绳 ;
5 --  包杆;
6 --  承托绳 ;
7 --  补强木 
2分片吊装时 ,应先吊装中横担前后两片 ,吊装后暂不应进行封铁,接着抱杆向边横担侧倾斜 ,整体吊装边横担与地线支架的组合件,组合件吊装完毕后降落抱杆并应立即安装中横担上平面、下平面的交叉铁 。
3当中横担分片吊装重量过大时 ,可适当减少侧面交叉铁的数量 ;当边横担和地线支架组合件整体吊装重量过大时 ,可先整体吊装地线横担 ,再整体或分片吊装边导线支架 。
4分片吊装中横担时,应对塔片进行补强,宜采用三点吊装的方式进行吊装。三点吊装时,起吊绳长度应经过计算 ,三根吊绳受力应合理。
5)整体吊装横担及地线支架时,当吊装重量过大时, 可适当减少交叉铁数量。
6)吊装中横担时 ,应根据铁塔严格控制抱杆高出中横担上平面高度 ,其高度应满足吊装要求 ;当抱杆高出高度不能使横担顺利就位时 ,应采取特殊吊装方案 。曲臂 K 节点位置需作为抱杆撑托绳的锚固点时 , 应对铁塔进行强度验算 。当中横担两端都进入上曲臂上平口后 ,应先低后高 、对孔就位 。
7中横担与上曲臂上平口对孔 ,应先对一侧,再对另一侧 , 不得强行对孔 。

(8)猫头型、紧凑型铁塔中横担吊装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根据抱杆承载能力 、横担重量 、横担结构分段等条件确定采用分片或整体吊装方式 。宜采用分片吊装 。如下图所示。
  

图  猫头型铁塔横担吊装示意图
图中:
1 --  外拉线;
2 --  起用滑车组 ;
3 --  吊点绳;
4 --  控制绳;
5 --  包杆;
6 --  承托绳 ;
7 --  补强木 
2当中横担分片吊装重量过大时 ,可适当减少侧面交叉铁数量。
3分片吊装中横担时 ,应对塔片进行补强,宜采用三点吊装方式进行吊装 。三点吊装时,起吊绳长度应经过计算 ,三根吊绳受力应合理。
4 吊装中横扫时,应根据铁塔结构严格控制抱杆高出中横担上平面高度 ,其高度应满足吊装要求 ;当抱杆高出高度不能使横担顺利就位时 ,应采取特殊吊装方案 。
5当中横担两端都进入上曲臂上平口后 ,应先低后高、对孔就位。

6中横担与上曲臂上平口对孔 ,应先对一侧,再对另一侧 , 不得强行对孔 。

(9)鼓型塔及干字型塔横担吊装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根据抱杆承载能力 、横担重量和塔位场地条件确定采用 整体吊装或分片吊装 。
2鼓型塔或干字型塔 ,应先吊装上导线横担或地线横担 。
3上导线横担或地线横担吊装完成后 ,可对其采取补强措施 ,并可作为吊装的支撑 ,吊装下层横担。如下图所示。

(a)上横担或地线支架吊装

(b)中横担或下横担吊装

图  鼓型塔及干字型塔横担吊装示意图

图中:

1 --  外拉线;

2 --  起吊滑车组 ;

3 --  吊点绳;

4 --  控制绳 ;

5 --  抱杆;

6 --  承托绳;

7 --  平衡滑车组 ;

8 --  转向滑车 
鼓型塔下层导线横担吊装时 ,可对临近上层横担采取补强措施 ,并可作为吊装支撑 ,吊装下层导线横担 。
宜整体吊装横担 ,当横担较重时 ,应采用分片或分段吊装。
6 宜将吊点绳绑扎在横担重心偏外的位置 ;起吊时 ,横担外端应略上翘 ,就位时应先连接上平面两主材螺栓 ,后连接下平面两主材螺栓 。 
7吊装鼓型塔下层横担时  ,上层横担上下平面阻碍起吊的交叉材应暂时不装 ,并应预留吊装空间 。
8当采用分片吊装时 ,应对塔片进行补强措施 。

9当采用旋转就位法整体吊装方式进行横担就位时  ,应对旋转处的螺栓 、构件进行受力验算 。

(10)抱杆拆除 ,应符合下列规定 :

铁塔组立完毕后 ,即可拆除抱杆。

应收紧抱杆提升系统  ,使承托绳呈松弛状态后拆除 ,再将抱杆顶部降到低于铁塔顶面以下 ,装好铁塔顶部水平材 。

应在铁塔顶面的两对角主材上挂 “V ” 形吊点绳 ,利用起吊滑车组将抱杆下降至地面 ,逐段拆除 ,拉出塔外 ,运出现场 。 “V ” 形吊点绳位置应选在铁塔主材的节点处 。

拆除时应采取防止抱杆旋转 、摆动的措施 。

6主要受力计算 

(1)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的施工计算应包括主要工器具的受力计算 。主要工器具应包括抱杆 、抱杆外拉线 、包括起吊滑车组 、吊点绳、牵引绳等在内的起吊绳 、承托绳和控制绳等 。工器具受力计算应先将全塔各次的吊重及相应的抱杆倾角 、控制绳及拉线对地夹角进行组合 ,受力分析应考虑 45º 吊装塔腿时计算各工器具受力 ,并应取其最大值作为选择相应工器具的依据 。

(2)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塔受力分析见下图  。主要工器具计 算包括抱杆、抱杆拉线  、起吊绳、牵引绳、承托绳和控制绳等。


(a) 牵引绳穿过朝天滑

(b) 牵引绳穿过抱杆顶边滑车

图5-1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塔受力分析图
(3)分片或分段吊装时 ,绑扎吊件处的控制绳应采用左右各一根绳索 ,两根绳索对地的夹角 直为30º~45º,以保证塔片平稳提升 。单根控制绳静张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Fd --  单根控制绳的静张力 (kN ) ;
F --  控制绳的静张力合力 (kN ) ,其表达式 为 F =sinβ●G/cos(ω + β)
ω’  --  两控制绳间夹角 (º);
β一一起吊滑车组轴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  (º);
ω  --  控制绳对地夹角 (º):

G --  被吊构件的重力 (kN ) 

(4)如图 5-1 a )、 b ) 所示 ,起吊绳 ( 起吊滑车组 、吊点绳) 的合力按下列公式 计算:

式中:

T --  控起吊绳 (起吊滑车组、吊点绳〉 的合力 ( kN )。

(5)牵引绳的静张力按下列公式 计算:

式中:
Fd --  牵引绳的静张力 ( kN )
n --  起吊滑车组钢丝绳的工作绳数 ;
 η --  滑车效率 ,η=0.96 。

(6)抱杆的受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牵引绳穿过朝天滑车及转向滑车后引至地面时 ,抱杆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图5-2  抱杆受力分析图 (一)

抱杆受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α =90º - (δ+γ)

式中:

N --  抱杆的综合计算轴向压力 (kN  ) ;
γ  --  抱杆拉线合力线对地夹角 (º);
δ --  抱杆轴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 (抱杆倾斜角)(º):
η --  牵引绳与铅垂线间的夹角 (º):
α --  主要受力拉线的合力与抱杆轴线的夹角  (º) 。
2)抱杆倾斜角一般为 0º~10º 。在起吊构件的重力作用下 , 只考虑两根主要拉线受力 。两根主要拉线合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

Rh --  主要受力拉线的合理(kN  ) 。

3 当抱杆向受力侧倾斜, 牵引绳穿过抱杆顶边滑车后垂直引至地面时, 抱杆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图5-3  抱杆受力分析图 (二)

抱杆受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

N --  抱杆的综合计算轴向压力(kN  ) ;
δ --  抱杆轴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 (抱杆倾斜角)(º):

α --  主要受力拉线的合力与抱杆轴线的夹角  (º) 。

4)抱杆倾斜角一般为 0º~10º 。在起吊构件的重力作用下 , 只考虑两根主要拉线受力 。两根主要拉线合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7)抱杆外拉线的静张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当抱杆拉线沿基础对角方向布置 ,吊装塔片时,考虑两根主要外拉线受力 。由于布置上的误差,两根拉线考虑 1.3  的不平衡系数 ,主要受力单根拉线的静张力按下列公式 计算:

式中:

P --  主要受力拉线的静张力(kN  ) ;

θ --  受力侧拉线与其合力线间的夹角  (º) 。

2 )当抱杆拉线沿基础对角方向布置 ,吊装单根主材时,考虑单根拉线受力 。其静张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P=Ph 

式中:

P --  主单根受力拉线的静张力 ,kN 。

(8)承托绳的受力既要承担抱杆的外荷载 ,又要承担抱杆及拉线等附件的重力 。承托绳的静张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当抱杆处于坚直状态时 ,考虑 1.2 的不平衡系数,单根承托绳的静张力按下列公式 计算:

式中:

S10  --  抱杆处于坚直状态时 ,考虑 1.2 的不平衡系数,单根承托绳的静张力(kN  ) ;

S1  --  两条承托绳的合力(kN  ),其表达式为 :

N --  抱杆的综合计算轴向压力 (kN ) ;
G10  --  杆及拉线等附件的重力 ( kN ) ;
φ --  两承托绳合力线与抱杆轴线间的夹角 (º);

φ 1  -- 单根承托绳与同侧承托绳合力线间的夹角 (º) 。

2)当抱杆向受力侧倾斜时 ,受力侧承托绳合力较受力反侧为大,两根承托绳考虑 1.5  的不平衡系数 ,主要受力单根承托绳的静张力按公式 (A.0.7-2 ) 计算:

式中:

S20  --  抱杆向受力侧倾斜时 ,受力侧单根承托绳的静张力(kN ) ;

S2  --  抱杆向受力侧倾斜时 ,受力侧承托绳的合力(kN )其表达式为 :

φ --  受力侧两承托绳合力线与抱杆轴线间的夹角(º) 。

7安全措施 

(1)铁塔组立应符合《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 2 部分电力线路》 DL 5009.2 的规定。

(2)不得使用木抱杆组立 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铁塔 。

(3)不宜采用无拉线小抱杆组立铁塔 。

(4)抱杆的技术参数应满足现场吊装的要求 ,不得超重起吊 。

(5)吊装各种构件时,应对吊点绑扎处和塔片根部的强度进行验算,强度不够时应予以补强 。采用钢丝绳绑扎构件时 ,应采取措施防止损伤钢丝绳和构件 。

(6)吊装用绳应使用钢丝绳或专用吊带 ,不得使用麻绳、尼龙绳等 。

(7)落地拉线及吊件控制绳对地夹角不应大于 45º,当夹角超过 45º 时应进行验算 ,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

(8)应使用缓松器放松和链条葫芦收紧抱杆拉线和吊件控制绳。控制绳松紧过程中 ,当绳索行程量较长或力量较大时 ,可采用动力机械对控制绳进行调节 。

(9)应根据土质条件和使用经验选用直埋钢板地锚 、螺旋地钻、铁桩等地锚设置 。当采用地钻或铁桩时 ,每处应不少于两只 。在起吊过程中 ,抱杆拉线地锚应有专人负责 。宜选取典型地质条件进行地锚拉力试验 。

(10)当吊件离地  100mm ~200mm 时,应暂停起吊 ,并应由现场指挥检查各部位受力情况 。检查无误后 ,慢慢放松控制绳 , 吊件与塔身距离不应小于 100mm 。在提升吊件的过程中 ,现场指挥应站在有利于准确观测吊件状态且安全的位置 ,并应密切关注吊件与塔身的距离 ,指挥吊件提升及控制绳的松出 。当吊件到达就位高度时 ,应停止牵引 ,并应缓慢、平稳地松出控制绳 ,使低处主材先就位 ,随后高处主材就位 。

(11)使用流动式起重机 ,应保证垂直起吊和使用起吊臂控制方向 、位置 。

(12)高空作业人员应系好全方位防冲击安全带 。

(13)应加强在铁塔组立过程中对机具设备的检查 ,井应符合《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 JGJ  160 的规定。

(14)进场施工前应进行用电负荷计算 ,现场施工临时用电应符合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 JGJ 46 和 《建设工程施 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50194 的规定。

(15)抱杆所有构件都应有良好的电气接地措施 。遇有雷雨, 人员不得在塔身附近走动。

8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要求 

(1)铁塔组立施工应从设计 、设备、施工和建设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全面落实法律法规中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要求和认真履行各级职责,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和谐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水土流失 ,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2)应按经审批的环保设计及文件进行施工 ,并应结合塔位地形地貌等情况 ,合理规划临时用地 ,尽量减少临时用地 ,不宜破坏原有的地形 、地貌 。施工现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建设工程 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 146 的规定。

(3)机械设备应铺垫隔离和防止漏油污染环境 ;塔位在泥沼 、 水塘等特殊地域内时 ,应搭设牢固的作业平台 。

(4)应集中存放机械设备 、油料桶及含油钢索等,并应做好地面防渗和防漏油措施 。

(5) 距离居民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较近的组塔施工 ,应严格控制人为噪声 ,并应采取措施控制施工中的噪声与振动 ,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

(6)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应分开收集 ;生活 垃圾应采用垃圾桶收集 ,井应集中堆放 ,堆放处地面应做防渗处理并采取围护措施 ;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出施工场地 。施工现场不得焚烧建筑垃圾和各类废弃物 。

(7)应合理规划 、设计施工便道 ,机械和车辆应固定行车路线 ; 施工场地应使用围栏划定施工区域 ,施工人员不得超出施工区域随意活动 。

(8)对困施工而破坏的植被 、造成的裸土 ,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植被恢复和防止水土流失 。

(9)不应在动物的繁殖季节进行大噪声的施工 ;对施工期发现的珍稀保护动物 ,应采取妥善措施进行保护 ,不得杀害和伤害珍稀保护动物 。对受伤的珍稀动物应及时联系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及 时救治。

输配电线路  公众号  编辑
输配电线路  公众号  编辑

本施工工艺不适合钢管杆和钢管塔、 大跨越工程的组立施工。文中涉及的计算小程序小编将系列施工工艺分享完成后将公布具体下载地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