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兵马镫,就是个铁环,为什么汉朝发达的冶铁技术造不出来?

 剧透历史 2020-04-08

以西汉的技术,并不是造不出马镫这样简单的物件,而是想不到而已。一个东西从无到有,需要的不只是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意识层面的觉醒。

马镫,是古代骑兵作战时,挂在战马两侧用来踏脚的环状物体。

它的出现,解放了骑兵的双腿,因为此前他们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用双腿使劲夹住马肚子,才不至于使自己从颠簸的马背上掉下来。所以这个阶段的骑兵,只是骑在马上的步兵,顶多只能发挥战马的机动能力,根本无法冲锋陷阵。

马镫的发明,从此使骑兵在马上有了借力的地方,踩踏着马镫的骑兵,得以充分借助战马奔跑带来的冲击力,在战场上像坦克一样猛烈冲击敌阵,轻易撕开对方的口子。

打开百度百科,搜索马镫,会看见这样的讲法,说在汉朝时候已经有了铁马镫的替代物——布马镫,还说在西汉壁画中可以看到。

但具体要问是哪个壁画,却什么都找不到,最多给你弄两幅隋唐风格的壁画糊弄你。

其实,我们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汉代出现了马镫。汉代所有出土的陶俑、壁画,都没有马镫这个东西。

只有东晋的陶俑,确实能够看到马镫的存在,同时也有部分西晋的陶俑在马鞍一侧(另一侧没有)有悬挂一个三角形的东西,不过骑士的脚并没有套在里面。

有研究认为这是马镫最早的雏形,但与后来乘骑过程中双脚踏的作用不同,最早的马镫雏形只布置在一侧,仅仅是一种上马的辅助工具,骑上马后就不用了。

至于什么西汉布马镫,纯粹是异想天开了。

然而,布马镫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路,也就是我们根本不用考虑什么冶炼技术能否达到制作马镫的水平,因为没有金属,其实也可以做马镫。比如布(如果嫌不牢多加几层就是了),再比如现在也不少见的皮革马镫。

所以,西汉没出现马镫,并不是冶炼技术的问题,而是一种意识问题,具体包括两方面:“没想到”和“优越感”。

所谓“没想到”,很好解释。

任何一个发明,都是从“没想到”,发展为“想到”,再发展为“做到”。如果本身想不到,前提条件不成立,即使技术上没有壁垒,也无法完成这个发明。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就拿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来说,当时中原地区的各个国家都穿长袍裙子,胡人才穿裤子。这样的装束适合中原国家相互约好时间、地点的车战、阵地战,但却不适应日渐到来的大规模骑兵运动战。直到赵武灵王引入胡服,行动、骑马、射箭都方便许多。

但你能说中原各国做不出裤子吗?这有什么难的?只是因为文化的原因,他们根本没想到而已。

除了没想到,还有个可能性就是中原国家的优越感在作祟。

在没有马镫的时代,能够熟练地骑马驰骋,那是需要天赋和严格训练的。所以一个人如果掌握和精通骑马的技术,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种优越感。

这就好比大学时很多人都是走路去上课,突然有个同学开着宝马,载着班花们来来回回,那感觉别提有多拉风,有多爽了!

这种时候如果有人想发明一种工具,让骑马更容易,你觉得会产生什么情况?会不会有些人因为优越感作祟,而阻碍这种发明,称之为“投机取巧”、“耍小聪明”?

开车的朋友都知道,自动挡的车比手动挡好开多了。自动挡的汽车只要把档位放在前进挡,然后刹车油门控制即可。而手动挡的车,则需要根据速度不停踩离合器调整挡位,烦不烦?

谁都知道很烦。可是有多少老司机会这么说:开自动挡的车不算会开车。这些几十年驾龄的老师傅车技当然没话说,但这个观点嘛,我们就不敢苟同了。

汽车是为了人们生活方便发明的,更方便的自动挡汽车,当然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但是老司机们凭借自己强大的优越感,对自动挡汽车嗤之以鼻,这就是一种观念问题。

试想一下,西汉时期,一群驰骋沙场的骑兵发现一个新兵突然拿出一对铁环挂在战马两侧,踏进去方便用腿夹住马身,他们会不会大声呵斥这个新兵蛋子?会不会让他把这些小把戏扔掉,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学骑马?

很有可能哦。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发生,那马镫或许就这样被延迟发明了很多年。所以,西汉没有马镫,跟技术真没什么关系,纯粹就是意识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