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症状感染者如何能被发现?作为普通人,要如何应对这一威胁?

 药师华子 2020-09-04

随着我国抗疫取得了初步成效,“封城”禁令也解除了。但新闻中被频繁提及的“无症状感染者”,让很多人的心又提了起来。不少朋友在问华子,怎么样才能发现人群中的无症状感染者,普通大众又如何去防范呢?那些无症状感染者,会不会引起第二波疫情?

华子说,经过两个多月的抗疫,国内相对安全,目前主要是防范境外输入病例。而且现在很多人对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保持室内勤通风的防疫措施已经养成了习惯,这对无症状感染者是很好的防范,引起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并不大。

一、为什么会有“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没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在CT检测时肺部也没有显示病变,但是做新冠病毒相关检测(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却表现为阳性的人。

核酸检测阳性并不代表体内一定有病毒,病毒核酸检测时采集标本一般为口咽拭子或是鼻咽拭子,如果人体内含有病毒,咽部黏膜细胞就会含有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就会为阳性。

但是也有可能只是病毒碎片只是粘附在人体的咽部黏膜表面,并没有进入人体进行复制。这与在门把手、水龙头等无生命物体上也能检出病毒核酸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有少部分咽部拭子检测阳性的人,并没有感染病毒。

抗体检测阳性则代表曾感染过病毒,因为在检测抗体时需抽取血清。人体的免疫系统只有在接触病毒之后,才会产生出相应的抗体。所以抗体阳性者可以确定曾被病毒感染过,但可能因为免疫力很强,或是感染的病毒数量很少,病毒并没有对人体造成大的破坏,人体就不会显露出症状。

抗体阳性者体内可能含有活病毒,也可能在感染之后已经痊愈。为了保险起见,抗体阳性者也应进行核酸检测,如果呈现“双阳”,就可以判定是一个有传染性的无症状感染者。

二、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较弱

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但相对而言,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较弱。因为无症状,说明携带病毒数量不多,而且没有咳嗽、打喷嚏的症状,也就不会产生大量的病毒飞沫,所以无症状感染者散播病毒的能力比有症状的人要弱一些。

但是正常的说话、呼吸也会排出病毒,所以无症状感染者仍然有传染性,也是传染源。如果易感人群与其近距离密切接触,同样也可能被传染病毒。所以从这一点上说,在不知道谁是“隐性传染源”的时候,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与他人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室内多通风等防疫措施仍然十分必要。

三、如何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我国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一段超长时间的居家隔离期,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一般小于14天,国内进行了两个多月的严格防疫后,有症状的感染者基本都被找出来隔离了。无症状的感染者也因为居家隔离,成为了病毒的“孤岛”,被人体免疫系统绞杀了。

现在国内形势相对安全,防疫重心已经转移到严防境外输入。现在我国寻找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措施就是“重点追溯、严防输入”。但是没有症状的人,甚至自己都不清楚是否感染了病毒。所以筛查感染者的主要方式仍是核酸检测,而全员都进行检测的成本又太高,所以要靠“流行病调查员”进行风险性评估。

风险性评估主要依靠个人申报症状,以及调查旅行史与接触史,并由调查人员进行充满人生哲理的“三连灵魂拷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对风险程度较高者,进行核酸筛查,并且集中隔离14天。同时对上述高风险者的密切接触者,也会进行14天医学隔离观察。14天后两次核酸检查都为阴性者,才会解除隔离。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现在仍要保持警惕之心,预防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风险。所以还要继续戴好口罩、勤洗双手、室内多通风、不聚集、与他人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如果发现自己身边有疑似感染者,应当协助信息报备。只有全员继续努力,才能保住无数英雄们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抗疫成果,不让新冠病毒有死灰复燃的机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