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系列 | 清代流派印篆刻赏析

 不易齋2 2020-04-09

疁城一日长

邓石如

此五字印作“二三”排列,“疁城”两字右半以汉碑篆额笔意书写,绸缪曲折,尤得其趣。“城”字左疏右密,让出土部留红,恰成全印之眼,设若此处填满,则全印朱白比例失当,顿失精彩矣。左边三字以横笔为主,线条舒展而带波折。记得赏印会时,多位赏者将“日”字左竖下部出头处隐去。竟使全印大为逊色。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邓石如

此为苏东坡《赤壁赋》中的名句,边款记录了邓刻此印的由来,邓石如偶命书童将此石置于炉上烘烤,石纹幻现出赤壁之图,“恍若见苏髯先生泛于苍茫烟水间”,于是就在印面上刻下苏东坡的名句。此印的疏密处理堪称经典,左行一疏三密,右行一密三疏,作者“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创作理念在此发挥到极致,呈现疏者更疏,密者更密的效果。邓石如刻完此印,叹“化工之妙如斯夫”,一方普通印石的石纹图案竟能激发作者如此绝妙的创作灵感,使之留下如此精彩的传世名作,也真是天意巧合了。

真水无香

蒋 仁

“真水无香”为蒋仁42岁时所刻,为其朱文代表作之一。此印四面边款,为蒋仁典型的颜体楷书款,密密麻麻布满四周。为了章法的需要,四字作回文排列,“香”字采用减省法缩小地盘;“无”字向上占据“水”字领地,恰成对角的呼应。此印边款记载了创作缘由、时间,也记载了蒋仁对丁敬的推崇:“叹服丁居士之印,犹浣花诗、昌黎笔,拔萃出群,不可思议。当其得意,超秦汉而之上,归、李、文、何未足比拟。”

下里巴人

巴慰祖

巴慰祖(1744-1793),传世作品不多,这方“下里巴人”为其元朱文代表作。四字两疏两密,恰成对角分布。“下”字下点右撇,“人”字撇划向左;“下”字竖笔向内弯曲,“人”字竖笔与之相背。而“里”“巴”两字横笔均密,略向左右扩张,占据相邻空间,四字则相互嵌合,亲密无间。尤其是“巴”字的末笔略作弯曲,填充了“人”的上部空间。

物常聚于所好

吴熙载

“物”是全印最密的字,勿部一组斜线几乎已成竖线,与牛部竖线之间留出一线红,使之不觉迫塞,一组平行线收笔处呈斜线,增加了下部的留红面积。“常”字巾部圆弧极力外拓,几与尚字头外框相并,尽可能大地留出中间两块红。“聚”字上半为密集的横线,下半三个人部都缩一足舒一足,便有了数块留红透气。“于”字的竖笔略作顿挫便急转而下。“所”字户下大块留红,斤部简作两平行弧线。“好”字实其上,舒其下,留出左右。可见字字经过收放处理,组合起来使红块互为贯通,气息生动。 

震无咎斋

吴熙载

四字印作“一二一”三行排列,左右密而中间虚,成对称关系。此印强化了纵向竖线的组合,“震”“斋”将重心上抬,舒展下方的长线。“震”字下部末笔处理成“人”,便与“斋”字下方有了区别,又将下部横线上抬,与“咎”字口部齐平,腾出两处空白与“无”字下方的空地呼应,全印便有了虚实聚散的对比。这方吴熙载代表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逃禅煮石之间

吴熙载

此印略显长方,更有利于长线舒展。“石”字下方大块留白,“之”与“煮”之间也有大块留白,“禅”字提高横笔,“逃”字提高走笔,“间”字月部斜置,都腾出了空间互为呼应。“之”底线与“禅”首横齐平,“石”字横线稍作下移,而起笔处多一折角,便隔开了三横线,又让“煮”字者部两笔垂下,避免横线贯穿。此印虽用刀浅削,线条有时冲断,反而笔断意连,增加了线条的飘逸感。 

二金蝶堂

吴熙载

吴熙载在刻此方印时应是看到赵之谦自刻“二金蝶堂”印,所以章法、篆法与赵印截然不同。“二”字偏上,腾出下方红地;“蝶”字依小篆从疌部;“堂”字略缩,亦成对角两大两小的呼应。用刀则轻行浅削,线条圆转灵动,与赵自刻印趣味迥异。

学以刘氏七略为宗

陈鸿寿

小篆没有“刘”字,陈鸿寿依据《说文》从金从留。八字印分三行作“三三二”排列,“刘”“为”两字最密,恰成对角。“学”“以”与“宗”字较疏,各有留红,也成斜角对应。“七”字正在印中间,为避免红块过大,上下各作转折。此印妙在留红的精心设计,如“刘”字卯部下侧两块、“略”字各部右侧、“宗”字宝盖三角形左右,都留下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红块。即使全封闭的两个田部,四点的红块也各有变化。陈鸿寿的印率性自然,于细节处又处处经营,方便其作品耐得细细品味。 

问梅消息

陈鸿寿

四字印“问”“息”以横笔为主,“梅”“消”以竖笔为主,对角呼应是由文字本身决定的,为避免单调,“梅”字每部作菱形处理,使印中的几何形状更为丰富;“消”字的点起笔作尖笔处理,也是浙派朱文的特征。 

汉瓦当砚斋

赵之琛

赵之琛此印为中年力作,取法汉急就章,以切刀体现凿印的痛快淋漓,线条简练含蓄,“斋”字下部一组密集的竖线,与“汉”字的繁茂成对角呼应,而中间的留红恰与“瓦”字上方的留红相映成趣。“汉”字水旁两点拎高、“砚”字石部口下沉,都留出错落有致的红块。“当”字为对称结构,宝盖向左攲斜,显得自然随意,“砚”字右下的石质崩裂,反而增加了金石气息。

钱唐吴凤藻诗书画印

钱松

这方“钱唐吴凤藻诗书画印”就是钱松采用其独特刀法刻治的,线条圆浑,苍劲古秀。九字印横向最后一排“吴、诗、印”三字似受挤而压扁,显得稚拙有趣。从印刷王福庵的观款可知,此印1897年左右为王所得,王赠予俞序文,后又归丁辅之。1947年,王福庵在江辛眉、江成之兄弟处又见到此印,“如见故人,欣之为记”。这方钱松的佳作迭经多位西泠前辈收藏,尤为难得。


摘自:清代流派印赏析 历代篆刻赏析系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