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衡的《觅渡》

 春风百草香 2020-04-09

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名为《晋祠》,后来时间渐远,却仍然记得文章写得很好,对文中描绘的景物很是向往。工作后有机会去了山西,去了晋祠,感觉到无比的亲切,全拜这篇文章所赐。今日在《觅渡》这本书里重遇,倍感温暖,想起来以前的种种,才郑重地去看梁衡的作者介绍。想起看《觅渡》来由简单,江苏省全民阅读领导小组2017年向社会推荐了的12本好书,这一本赫然在列。那天去图书馆,在书架中游走,偶然发现了它和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写好散文不易,好的散文往往直击人的灵魂,而生活在庸俗里的人需要这一点清洗剂,否则会埋没在琐碎里无法抬头,真心不愿沉沦。

这本书看的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连季羡林先生的序读的也很认真。很认同先生的话,“散文大家的传世名篇无一不是惨淡经营的结果”,需要谋篇布局,炼字铸句。余秋雨的学者散文曾经并一直风行大江南北,如今依然不衰。更有人把他的书列为高考作文的必读书目,模仿他的语言。同样写历史,写山川,我觉得梁衡的文章更精细,更有味道,更值得好好体味。

他笔下的人物、名胜都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却未必人人思考地深入,演绎地出来。比如《大有大无周恩来》,我们每个人都深知周总理的高风亮节,赤子情怀,但有些东西还是很模糊的。梁先生却写了周总理的惊人之无的六个方面,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去不留言。总理的风采在这六个无里传达出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有啊!《把栏杆拍遍》写得是辛弃疾,《武侯祠:一年七百年的沉思》写得是诸葛亮,《青州说寿——一个永恒的范仲淹》写得是范仲淹,《读柳永》写得是奉旨填词的柳永,《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写得是林则徐,《读韩愈》写得是韩愈,《乱世中的美神》写得是李清照。梁先生以不同的视角去深入解读他们,把他们的经历,人格,影响与故地紧紧联系起来,挖掘出那些令人震撼的地方,令人动容。

鲁迅先生有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那些漫过历史尘烟依然被人民牢记的人,在梁先生的笔下鲜活起来,给我辈警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