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记忆叫黄易

 旧时斜阳 2020-04-09

 约莫记得是上高一的那会儿正是《寻秦记》电视剧上映的时候,那会儿大多是留校生,没有电视,所以书就成了最好的电视剧了,每当上课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两个男生会偷偷摸摸的从怀里摸出一本泛黄的《寻秦记》来,先在同伴的手中转上一圈,再趁着老师不注意,不动声色的将书本翻开,放在两腿之间,低着头,一脸陶醉的翻阅,身旁总有一个两个放风的看着老师,任何的风吹草动,总能惊起一滩鸥鹭。

 不能说那是一个浮躁的年代,但那绝对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时到今日仍能清楚的记起整套《寻秦记》全班二十三个男生是一个接着一个看的,全书二十五卷,每个人手里每天只能看一卷,将近二十五字的小说,一天看完,回想起来,那时候虽过得惊心动魄,但不否认黄易带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冲击力,也就是从那会儿起,我记住了一个叫黄易的武侠作家。

黄易(原名黄祖强),因为喜欢玄之又玄的玄学,加上经常看《易经》,便以《易经》中“日月为易”取了黄易的笔名。黄易的少年时代就迷上了武侠,这得益于他有一个疼爱他的武侠迷外公。

黄易的外公经常租武侠小说看,而黄易顺带也读遍了这些小说。金庸和司马翎是他最喜欢的两个作家,尤其是善于刻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司马翎,给他打开了武侠了大门。虽然读了很多武侠书,黄易不仅压根写不出好文章来,学业上也是“战绩彪炳”,被逐出学校和留级是常事,还经常为了逃避留级而转学,第一次写作文就被严厉的老师批了个不及格的分数。

 从那次开始,黄易才知道,原来作文也会不及格的,文章也是可以写好一点的。意识到了这一点,黄易才开始认真读起书来,但对武侠的喜爱并没有因此减弱一分,此时的他不会想到,在不久的将来,他会走上一条书写武侠的康庄大道。

在写武侠之前,黄易做的却是画家,他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专业是国画。毕业后,曾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黄易用高工资养活了家庭,但他心里对武侠小说的热爱却一直没有减少。

 这个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强烈,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他放下了画板,取而代之的是一支妙笔,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写下了生平首部武侠作品《破碎虚空》投给了当时名气不小的《武侠世界》杂志,顺利获刊载,首次便顺利刊登,让黄易信心大增,越发坚定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武侠世界。

然而,当时的武侠江湖已走向下坡路,风光不再,所剩的江湖也被金庸、古龙占领,他能站住脚跟都存在问题,更别说写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但黄易仍坚信,这个江湖定会再次风云再起,凭着努力,他非但站住了脚,还走出了一条别开生面的武侠大道。

《破碎虚空》其情节或者悲壮,或者凄婉,或者豪气,或者哀伤,而当故事的最后,传鹰骑白马破空于悬崖边的时候,让不少黄迷唏嘘落泪,被称为黄易书中最震撼人的情节,简练的文字,紧凑的情节、磅礴大气的气势,让本书获得不少的赞誉,带着这份惊喜,黄易想寻出版社为其出版,但当时的武侠已是日薄西山,出于利益考虑,出版社拒绝了出版《破碎虚空》,出师不利并没有让黄易就此丧失信心,他始终坚信,这个江湖一定有属于他的天地。

基于这个信念,他带着《破碎虚空》找到了博益出版社,但杂志老板同样不看好,甚至连他的小说看都没看就放在了一旁,直到有一天博益一名编辑发现了黄易的稿子,觉得不错之下向老板李国威推荐。彼时,黄易已经辞职,专心创作。

第二天,李国威约见黄易,一见面就单刀直入地说:“武侠小说现在没有市场。你要么不写,要么就写科幻小说吧!”

于是,黄易开始埋头写作,一个星期后完成了第一部科幻作品《月魔》。看到稿件后,李国威第一句话就是:“我要以你的科幻小说挑战倪匡!”自此,一发不可收拾,黄易相继写出了《上帝之谜》、《湖祭》等,并结成了著名的《玄侠凌度宇》系列小说。几本初试身手的科幻小说立即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至少出版后卖了不少,杂志社虽没能赚大钱,但不至于亏本,有了这个底子,黄易就再问出版社能否出版他的《破碎虚空》,鉴于黄易科幻上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出版社答应了出版,至此黄易的首部武侠小说才得以顺利出版。

本不被人看好的武侠,愣是卖得不错,一时之间不少人前来商讨改成漫画,游戏,但都被黄易拒绝了,用他的话儿说,“曾有许多人和我商量要将破碎虚空画成漫画,但我一直不愿意,怕被画差了;因为这本小说讲究的是意境,它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写时完全没考虑到读者是否会接受,完全是自娱,可能写作技巧与布局都没有现今成熟,不过却是最真诚的。」他进一步指出《破碎虚空》乃是出自一首禅谒:「明还日月,暗还虚空」并且解释道:「通常我们只看到发亮的星球,以为那才是宇宙的代表,其实虚空才是宇宙的真我,只有当虚空破碎时,我们才能超越宇宙脱茧而去。」

虚空破碎时,我们才能超越宇宙脱茧而去,这是黄易的信念,此后的路也是这么走的。

《破碎虚空》出版之路的艰辛,让黄易毅然辞去了高薪厚职的工作,与妻子成立了黄易出版社,专心从事武侠创作,他相信,武侠的这条路不会就此沉寂。

事实证明他的看法是对的,从探讨武学与天道的第一部作品《破碎虚空》,他便沉醉于武侠创作的天地中。其后以明初的纷乱江湖为背景的《覆雨翻云》,巧妙的将时代政治、阴阳学说及哲学融合在了一起,不但是奠定其重要地位之长篇巨著,更构织出一个动人独特的武侠世界,风靡了无数武侠读者。随即他更以不断创新的手法,亟思为传统武侠注入新的元素,创作出结合历史、科幻、战争、谋略的《寻秦记》,再度成为武侠迷争睹的杰作。依稀记得当年的古天乐那张脸俊的冒泡,刚刚展露头角的林峰那张笑脸,嫩得可以掐出水来,还有镜头的最后,萱萱咬着一朵红色玫瑰,回头嫣然一笑,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了,再后来就是巅峰时的《大唐双龙传》了,林峯饰演的“暴龙”寇仲性格不羁、胸怀大志曾经让我念念不忘。

如今想来,我念念不忘的何止一个寇仲呢,徐子陵、项少龙、嬴政、浪翻云、庞斑、燕飞,师妃暄哪一个都舍不得遗忘,之所以有这样的魅力,得益于黄易炉火纯青的人物刻画,不论一出场便是大侠,或是从小瘪三努力往上爬;不管是主角、配角、正派、反派,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姿采,也都面临着同一张由命运编织而成的巨网,每个人都亟思冲破束缚,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究竟在人世的波涛和命运的摆弄下,生命的最大可能性是什么?这想必是任谁都无法有明确解答的难题。但是黄易认为透过武侠小说,能够让生命炽烈发亮,让生命的面貌由已知的纷扰牵绊和未知的宿命中净化出来。在高手对垒里,生死胜败只是一线之别,精神和潜力均被提升至极限,生命臻至最浓烈的境界。那是只有通过中国的武侠小说才能表达出来的独特意境。只有当剑锋相对的时刻,生命才会显露她的真面目。这样的生命,这样的人物才难得可贵,他笔下的人物仿佛是真实的也是虚幻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他们仿佛就像你梦中的英雄,只要被提起总不能忘怀。

有人说,武侠的江湖是金庸的,因为他已把武侠写到了极致,后人很难在这个江湖闹出动静来,所以有人认为武侠的盛世已过,风光难再!要再创武侠小说的另一次高峰并非一朝一夕或少数人的努力所能达成。这话儿对了一半,超越金庸很难不假,但想要在这个江湖闹出动静来,未必是蜀道之难了,金庸立下的高山,为什么非要去攀登呢?让这座高山立在这里,成为一道风景,然后重新去立另一座高山。这个道理最早明白的是古龙,他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代序》中写道: “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小说,如果真是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开始,至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到达巅峰,至王度庐的《铁骑银瓶》和朱贞木的《七杀碑》为一变,至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又一变,到现在又有十几年了,现在无疑又已到了应该变的时候!” 

又说:“武侠小说既然有自己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趣味,若能再尽量吸收其他文学作品的精华,岂非也同样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独立的风格,让武侠小说也能在文学的领域中占一席之地,让别人不能否认它的价值,让不看武侠小说的人也来看武侠小说!”这段话同样也适用于黄易。在谈到《寻秦记》时,他说:“ 穿越本来就存在,这只是我们对时间的一种反思方式——时间是直线的,我们永远只能在其中一点上,穿越就是打破这条规律。”正是凭着这股敢于打破的精神头儿,黄易才燃烧其文采与热情,不断为武侠小说注入新血,走出了一个新的武侠江湖。

如今黄易先生虽已离去,但他作品中的武侠精神绝不会被遗忘,正如他笔下的大侠浪翻云-“唯能极于情,故能极于剑”,也唯有对武侠用情至深者,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才有永不缺席的武侠人。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一路走好,黄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