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年融资3.74亿人民币,微软高管回国创业,AI 应用落地时机已成熟?

 天承办公室 2020-04-09

「Going Global」是创业邦推出的出海栏目,对话一线出海人物,讲述一线出海故事。


本期内容由Facebook与创业邦联合推出,对话嘉宾为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Jenny Lee)、扩博智能(Clobotics)创始人严治庆(George Yan),对话主持为Facebook大中华区营销总监陈耿星(Patrick Chen)。
文丨孔露娇

编辑丨杨绚然

视频丨Facebook x 创业邦

GGV李宏玮对话扩博智能严治庆:人工智能如何落地应用?

AI 很火,但真正落地,道阻且长。

2016年,在微软工作16年的严治庆创立了扩博智能(Clobotics)。他认为人工智能必须要走下神坛,在商业中发挥真正的作用。这也是扩博智能最初的发展理念。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已经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在商业应用中常与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结合起来,发展成更深层次的机器学习。

严治庆创立的扩博智能,就是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一体化智能服务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机器视觉技术,帮助传统企业挖掘数据蕴含的价值。

在他看来,机器视觉技术可以改变很多行业的生产力,目前无人机硬件设施已经逐步完善,但如何将这些设施应用到现实商业场景中,却很少有人在做。

在“AI+场景”的应用赛道上,扩博智能选择了两个跨度极大的行业,零售和风电。虽然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技术上有很强的共通性,产品线背后的核心都都是机器视觉技术。

在零售行业,扩博智能已经和国际快消零售品牌可口可乐、沃尔玛、宝洁等落地合作。在风电行业,扩博智能不仅服务于龙源、双瑞、上海电气等国内头部风电企业,同时和欧洲最大的风机运维商之一GEV达成了合作。

技术应用无国界,如何建立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在严治庆看来,只有在一个行业深耕才能真正找到用户的痛点,可以先在国内打磨产品再向全球复制,他称之为“在国内磨剑,在国外亮剑”。

在全球市场,扩博智能重点布局中、美、欧三大核心区域。

这种全球化发展战略与严治庆的早期经历不无关系。大学毕业顺利进入微软后,严治庆从普通码农一路升任至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管理和运营着微软大中华区30亿美金的业务,并在10个月内完成了微软云计算业务在国内的商业化落地。

在创立扩博智能之前,严治庆在微软工作了16年时间,全球化已经是工作常态。对他而言,创业是一次清零的过程,“你要不停提醒自己,一旦你准备好了,那就离开。”

扩博智能成立后,凭借对技术的把握和AI应用市场的潜力,很快吸引了资本的目光。截止目前,公司累计融资5300万美金(约3.74亿人民币)。2017年,GGV纪源资本成为了扩博智能的早期投资方,管理合伙人李宏玮也加入了公司的董事会。

李宏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I应用场景落地的时机已经成熟。

近日,Facebook与创业邦对话了扩博智能创始人兼CEO严治庆、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分享了中国创业者进击全球AI应用市场的故事。


从右至左依次为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Jenny Lee)、扩博智能(Clobotics)创始人严治庆(George Yan)、Facebook大中华区营销总监陈耿星(Patrick Chen)。



主持人:AI是现在非常一个火爆的行业,这个行业在应用层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从2016年开始,Clobotics在很多行业已经有应用落地,包括风电、能源、新零售等等。与其他的AI公司对比,Clobotics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严治庆:从2016年开始,我们就有一个愿景,我们希望可以通过硬件、软件、AI的能力,去赋能很多offline(线下)的场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年纪比较大一点,也非常聚焦在行业当中。我们认为硬件、软件和AI技术必须要在行业中落地,这样才能真正扎根去服务我们全球的客户。

我们必须要在一个行业当中深耕下去,专注下去,才能真正找到这些客户的痛点。我们把商业闭环打造出来以后,在中国可以把产品做好,在全球可以去快速复制。我们公司有一个口号,国内磨剑,国外亮剑。

主持人:你们在零售行业是如何落地的,在这个行业的优势是什么?

严治庆:在零售行业,我们用到的技术都是互通的,而且是线下的。我对商品场景有非常深的感触,我们能在线下去识别这些产品,其实就可以把很多产品给到正确的客户。

主持人:从投资人的角度,您如何看待AI行业以及Clobotics这家公司?

李宏玮:其实AI不是一个新概念,它主要是算法,背后是不一样的算法和逻辑。但为什么今天能够陆续看到很多AI应用场景落地?我觉得是时机成熟了。

我们关注的是,在每个行业的解决方案里面,能不能形成结构化的数据。如果可以形成行业内结构化的数据,那么不管是算法也好,语音的理解也好,或者是简单的数据算法优化或者个性化,其实已经到了一个可以真正场景化、标准化的阶段。

关于Clobotics,我们在讨论的时候觉得,这两个场景(零售和风电)看似不一样,但实际上确实有很多共同点。重要的是它还有一个点,它可以产品化,一个不能产品化的行业其实做不大。

其次,我们要找到客户的痛点,然后更好地做匹配。零售也好,风电也好,我觉得Clobotics找到很合适的能够落地的一个场景。

主持人:其实Clobotics的生意不仅仅在国内,现在也走去国门,比如去丹麦跟当地的风电厂去谈,各种风叶的维护等等。

严治庆:很多时候,我宁可在一些场景中吃点亏,也不愿意损害客户的利益,因为我们跟客户是做长期的生意,所有东西都是建立在诚信上。所以有这种信任度,以后与全球大客户的合作,就会有很大的优势。

李宏玮:我觉得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所谓4.0也好,5.0也好,下一个时代也好,它已经不是靠运营驱动,也不是靠资本驱动。

我觉得还是要合适,不要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不要为了出海而出海。如果你的产品可以成为国际化产品,那么当然你要快速去搭建这个能力,但如果不行的话,肯定就先把中国市场吃透,然后再出去。

主持人:接下来中国公司在海外会有哪些机遇?

严治庆:我一直觉得中国其实有非常好的土壤,你可以深深的打磨这个行业中的产品。因为数据很多,应用场景很复杂,而且客户更愿意让你去做一些尝试,其实中国很多新的功能迭代很贴近消费者的需求。

我觉得大部分的to C的创业者,他们想的是我怎么把产品做更好,功能更完整,最终让用户能够付费,在美国可以免费,可是你要看广告。


关于「出海正当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