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之“不耻下问”何其难

 薄会申 2020-04-09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卫国大夫孔圉死后追赠谥号为“文”,后人称为孔文子。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不耻下问是美德。下,表示方位,引申一步就是地位、财富或者学识等不如自己的人。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却不感到耻辱,表明求教者态度谦恭,虚怀若谷。孔圉地位很高,却做到了不耻下问,所以得到了孔子的肯定,认为他是一个能够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求教而不感到羞耻的人

向人求教,被求教的人无外乎三种情况:胜于己者,同于己者,不如己者。

胜于己者。指那些求教者内心深处认为对方地位比自己高,或者学识比自己高的人。向这类人求教,求教者可能有被拒绝的心理负担,但不会有耻辱感。如同下级向上级请教,俗人向智者讨教,求教者的态度一定是谦卑有礼,心里不会有丝毫不适。

同于己者。这类人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同事或者同龄人,求教者和被求教者属于同一类人,正常情况下,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交流讨论,乃至争论不休。比如开会的时候,如果与会者全是平级员工,大家就会彼此开诚布公没有忌惮,鸡一嘴鸭一嘴热闹非凡。如果出现一个明显高过大家的人,比如说,这时候领导忽然间推门进来,会场就会立刻鸦雀无声,大家都保持静默不语。这才是正常现象。

如果相差无多、原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人,一方遇到难题,忽然要向另一方请教,求教者就会有抵触心理,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这样做的。如果能够看到平级的优点,还能够诚心求教,那这个人一定是心地醇正、无丝毫芥蒂的人。同一年入职的同事,对方评上工程师了,或者当上先进了,而自己还是什么也没有,自己不去抱怨领导偏心,不去质疑对方人脉,而是主动向对方求教,诚心诚意地说,你是怎么做到的,我要向你学习,像你那样努力,争取明年我也评上工程师,也当上先进。这样的话才最难说出口,这样的谦卑姿态是最受伤的。

不如己者。面对对这类求教者,自己已然高高在上,自然有心理优势,放得开,收得住。上级向下级求教,方式可以变通为调查、指导或者征询意见,就算是直接求教也无所谓,态度越诚恳越能给大家留下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口碑,没准儿日后会成为更上一层楼的阶梯。

所以真正的不耻下问,应该存在于平级之间。下,也不是指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而是指求教的态度,一定要谦卑,乃至低三下四。

不以卑下地向人求教而感到羞耻,这才是孔子对孔圉的真实评价。孔圉在为女儿出头要打仗的时候,曾经向孔子求教,最终接受了孔子的和平倡议。孔子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司空,所以内心深处认为自己的地位和孔圉是一样的,尽管这时候孔子在卫国是寄人篱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