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尸体原来也可以这么美

 你在我在观自在 2020-04-09

当我第一次了解到“鲸落”的概念时,我不禁感慨,现实世界远比科幻小说要魔幻、浪漫。

鲸是一种巨型海洋哺乳动物,蓝鲸更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存在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身长可达33米,体重可达181吨。

从有龙涎香、鲸油照明的古代起,鲸就不断地开发着渺小人类的想象力,从而诞生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的小大之辩。

而在广袤的大洋中央,一只鲸鱼的死亡,以及尸体受重力作用下坠到深海,会像天降甘霖一般哺育成千上万的深海生物。时间可达几十年乃至百年,围绕它的尸体,会形成完整的生态圈。

甚至进化出了专门依靠鲸落为食,靠天吃饭,靠天上掉馅饼吃饭的深海动物,而且竟然整个族群还活到了今天。

换算成人类的话大概像这样:人类是一种食腐动物。这个地球是一片沙漠,热泉口是绿洲,人类在此建立城市,艰难栖息。

而每隔一段时间,天上就会掉下海南岛那么大的巨型尸体,这个巨型尸体没人知道是什么生物,但绝对是祖宗保佑的天然粮仓。酋长号召居民搬到海南岛附近,尸体中流淌出的奶与蜜,使得这里成为了地球上一时间最繁荣的地区之一。人们疯狂生孩子,每天胡吃海塞,商贾与文明就此发展。

按人类的寿命算,这个尸体能延续千年之久。实在已经是相当值得了。

回到现实中。我们这个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本质上都是依靠太阳能。阳光是驱动生物界的能量来源。

而海洋中,200米以下的海域就已经很黑了,阳光无法抵达这里,有机质与营养愈发稀少。

水深1000米以下,生活在强压、黑暗下的动物原始而野蛮,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它们的发展与生存不得不另辟蹊径。

海洋雪,堪称美丽的名字与冷酷的现实的完美结合。海洋上部透光层的有机物快活地吃饭拉屎,残存的各种碎屑,如浮游生物、藻类、便便等,就像头皮屑一样如雪花飘落深海,成为另一批生物的能量来源。连透光层的泥沙和尘土它们也要。

海洋头皮屑

这些靠头皮屑为生的动物,为了节省能量,连眼睛都退化掉,当它们遇到天降一只几米甚至更长的鲸鱼坠落深海时,那得是什么心情?

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在沙漠中遇到绿洲,也不能形容遇到这种几辈子都吃不完的宝藏的心情。

不过,鲸鱼因为时时需要露出水面换气,所以虽然个别鲸鱼如抹香鲸能轻松潜入2000米深海,但鲸鱼总的来说并不是一种生活在很深的海域的动物。如果它死了,坠落千米深海时,也要花很久的功夫。

在坠落的过程中,很多沿途的邻居都会来分一杯羹,底部的生物,得到的早就不是完整的鲸鱼了。

鲸落的第一阶段是食腐动物入席。睡鲨、盲鳗快速而至,将死去鲸鱼的皮肉撕开,大快朵颐。血肉的香气在海洋中迅速传播,吸引了更多觅食者。

鲸鱼的绝大多数软组织会在这一阶段被啃得一干二净。时间会持续2年。

第二阶段是机会主义物种入席。

机会主义物种就是那些专事繁殖的动物,和“竞争者”是相对的概念。它们身体吸收的所有能量,几乎都用于繁衍后代,而身体的机能,只要保持最低限度就行了。

当食腐动物吃饱后,它们留下的不屑于吃的残羹冷饭,却是这批动物的美味佳肴。

和大家伙们不同的是,它们还会在此安家、生孩子。比如蛤蜊之类的软体动物,比如铠甲虾等甲壳动物。

又比如专门依靠鲸落为生的食骨蠕虫。这种没有眼睛,专门吃骨髓的动物,确实有点吓人。

我美吗?(食骨蠕虫人类视角)

我美吗?(食骨蠕虫自己的视角)

为什么说这种动物是为了鲸落而专门进化出来的呢?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习性。

食骨蠕虫靠着共生菌的力量,能吃到其他生物吃不到的坚硬骨骼中的油脂。这种钻骨吸髓的能力可谓深海独一份,凭着差异化竞争,它们足以活得很好。

但众所周知,深海哪里有什么骨骼呢?有些鱼可能有骨髓,但被路过的掠食者一口吞进肚里,连骨头带皮肉嚼烂,不像是能给食骨蠕虫留一口的样子。

于是食骨蠕虫为了让基因传递下去,就拼命生孩子,在海里飘来飘去,寄希望于某个子孙的运气爆棚,碰到一条鲸鱼恰巧沉没深海。

找到食物就够难了,若还为寻找异性浪费精力,那食骨蠕虫的命运可谓休矣。于是它们选择雄性寄生于雌性的极端方式,一只雌性多的时候,会携带100只雄性。

雄性发育并不完全,它的所有能量都供给给了性腺。它们就像胎儿一样,吸收着母体的营养,唯一的生存意义就是保管好丁丁。而钻骨吸髓、繁衍后代的任务,都是雌性的。

而随着海洋中的鲸落越来越少,食骨蠕虫找寻食物的过程也越来越难了。

第三阶段是细菌入席。它们“啃食”的对象是连骨髓都被吃得一干二净的骨架。

一些厌氧菌在分解骨架的过程中会释放出硫化氢,硫化氢滋养了另一批细菌如嗜硫细菌。后者在海底铺就了一整张有机物地毯。

这张漂亮的地毯又吸引来了很多小动物前来讨生活,如海螺、贝类、管虫等。

这就是所谓的一鲸落,万物生。

一只鲸鱼的陨落,给深海生物带来了百年繁荣的生态系统。

人类在20世纪后期才发现第一处现代鲸落,但有人曾发现过“鲸落化石”:一只死去3000万年的鲸骨上,覆盖着大量蛤蜊化石。鲸落的故事,早已存在千万年。

4月初,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约3米长。

它的尾部仍有鱼类在撕咬,故而推断仍处于鲸落的第一阶段。

该鲸落具有长期观测价值。而国际上发现的现代鲸落不足50个。

鲸落的故事来到我国,不禁令人想到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的结局。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

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

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资料参考:环球科学、央视新闻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