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嫩江,开江了,春天是一种温柔的情绪

 碧海真空月如水 2020-04-09

嫩江开江了,春天来了。

在东北,春天是一种温柔的情绪!

  

2020年,4月。

和妻子,去江边。

沙滩,有点荒凉。

现在,能够看到的,在丰水季,都是看不见的。

妻子说“我们秋天钓鱼的地方,下面很险。”

的确,我和妻子秋天来钓鱼的地方,就是伸出来的那块石头。

江面上,还有冰,沿着江边的地方,已经融化了。

一条红色的船,它的主人正在整理。

南方人很难懂,北方为什么钟爱开江鱼?

特别是在封锁江面的冰水里,打上来的鱼。憋屈了四、五个月的鱼儿,被唤醒,鱼贯而出。挨过了整个冬天,体内的脂肪消失殆尽,废物排放得异常干净,肉质紧密、异常鲜美,如果烹调得当,滋味鲜美难以形容。

船老板已经准备打鱼了,当然卖鱼的人,要多一个心眼。江面化了一半,船老板船上的鱼,是不是开江鱼?

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

枯水期,水量不足,鱼儿自然少。真正的开江鱼,价值不菲,或者被人订下。

很难轻易买到的!我的一个朋友为了请客,寻求开江鱼,很是用了一段时间。

沿着江岸散步。

一个老人领着孙子,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孩子眼尖,看到了岸边趴着泥鳅鱼,高声的喊了起来。

我有些诧异,这个时候,在江边怎么可能有泥鳅鱼?

老人说“刚才,有一个人来放生,放了两袋子泥鳅鱼。”

孩子问“这么冷,泥鳅鱼能活吗?”

大人都很尴尬,很难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解释什么叫放生。

放生活动,古已有之,古人要用活人祭祀,后来又用大牲畜代替人祭祀。

引发了智者对人性和社会秩序的思考,《列子·说符篇》就说过,"正旦放生,示有恩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亚文化、 仁道式的理想文化。

史书记载!

孔子对贵族用陶俑代替人殉葬,给出惊人的评价!《论语》 中有这样一段话,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 儒的本行就是祭祀的司仪,因此有发言权,用陶俑祭祀,有可能引发,文化逆流,继续用人祭祀。

可见,文化开源者的思想深度和社会关怀。

其实,放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在古代各大文明区都有,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

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典故,君子远庖厨!记载在《梁惠王上》, 孟子劝说齐宣王实行仁政!

1. 君子之于禽兽也, 见其牛,不忍见其死;闻其声, 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2.恩足以及禽兽。

3. 推恩足以保四海。

当然,随着时光俨然,别说小孩不懂,就是很多成年人,也很难了解这些了。大家一提到放生,就想到了佛教文化的放生说。

儒家的放生,胜在道德深度,源自先秦的思想:“大德曰生“,涉及天地对万物的生育,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人、对其它生命,要给以生育和保护。这里绝对没有功利心,就是人性的升华,高尚的文化传承。

佛家的放生,源自印度文化的博爱, 提倡不杀生,是为免恶报、 积善得利。属有为行为,当然佛教故事中的舍身伺虎,就有些过了。我本身很质疑,这段故事应该是后人杜撰的。

就在我们看泥鳅鱼的时候。

孩子又说了一句“可怜的小泥鳅,江水这么冷,它会感冒的。”

奶奶有些尴尬,说“别胡说,放生是为了得福报。”

为了避免尴尬,我和妻子走上堤坝,看到那边有人在垂钓。

妻子说“这个人,真是有情调,这种水温,鱼怎么能够咬钩?”

我笑着说“要的就是情调,独钓寒江雪。哥钓的不是鱼,哥钓的是寂寞。”

妻子白了我一眼,就你懂的多。

江边没有绿草,江面上的冰雪已经融化了许多,春天的气息,已经悠闲的走来了。

佛教的放生的活动,从宋朝开始,就深入人心,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和生死轮回的因果报应。

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可是,善意也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

《华严经》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论断,"亡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我个人认为,佛教和儒教都是推崇智慧的哲学流派。

放生的人往往会忽视细节,好心做了坏事。

  1. 放生的动物会不会被有心人捕捞,这种事情在唐朝,就出现过很多次。

  2. 放生的环境,是否适合所放生物生存?否则就是杀生!

  3. 放生仪式太过仪式化,被放生的动物就像群演,受到更多的伤害,放生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被放生的泥鳅鱼很困惑。

  4. 爱护放生地的生态环境,不要放生外来物种,避免生态系统被摧毁。

嫩江面的水流不急,水鸟飞舞,目测这段水域,大约有300只以上的白色水鸟,这是大自然的一个信号,春天已经来了,水鸟已经可以捕食,看着这些身姿优雅的精灵。

整个身心都充满了生气!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一身硬骨头!这是儒家最高的哲学实践,养住生机,心怀希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善养浩然正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一年有四季,轮回有序,心中有正气,永远是春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