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巾帼丈夫”胡重,宏村水系的总设计师!

 江东汪郎 2020-04-09
何事就此卜邻居,花月南湖画不及。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

这是清末诗人胡成浚(黟县人)对宏村的赞美之词。在讲究山水辉映,天人合一的徽州地区,宏村的水系工程堪称一绝!

宏村是汪氏聚居之地,始建于宋绍兴元年,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了。这里是一处典型的徽州水系古村落,更是一处仿生学的建筑奇迹。从高空鸟瞰宏村,宛如一头卧在青山绿水间的耕牛,这也符合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征,对牛有着极其特殊的情感,故而宏村又称为“牛形村”。

宏村汪氏宗祠乐叙堂和月塘
编辑

宏村水系由天然河(邕溪)、碣坝(拦河大坝)、水圳、月塘、南湖、庭院水塘组成,但整个水系又分为外水系和内水系。

邕溪流至村西北的碣坝后,通过碣坝形成的落差和羊栈河汇合于中洲,然后流入奇墅湖(古时为祈墅河),这是外水系。

邕溪在碣坝通过闸门被分流进水坝(西溪旧河床),再通过主坝引清泉入村,又筑支坝导水进入各家的庭堂后院;泉水经主坝注入村中汪氏宗祠前的月塘后,再经水坝绕屋穿户后流向村外的南湖,最后进入祈墅河,这种通过人工干涉形成的水系,为内水系。

既然称为牛形村,自然也就有和牛相对应的命名。在村中九曲十弯的主坝和支坝便是村民口中的“牛肠”,而傍泉眼挖掘的月塘称“牛胃”,波光潋滟的南湖自然就是“牛肚”了,当然“牛肠”两旁的住宅为“牛身”,村口的那两棵百年大树(一棵红杨,一棵白果)是“牛角”,跨河两岸的四座石桥当为“牛腿”。

宏村汪氏宗祠内的胡重牌匾
编辑

宏村能够成就今日的盛景离不开水,水是宏村的灵魂。

宏村这种别出心裁的水系设计是汪氏先人们在充分利用了北高南低的地势落差的基础上,建成的家家门前有活水的人文景观。

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族人吃水困难的问题,而且在砖木建筑(徽州古民居都以砖石为墙,木头为架,内部构造包括屋内墙板都是木质)的情况下起到了很好的防火效果。

当然,宏村如此宏大的水系工程不是一朝完成的,是汪氏族人前后历时200余年,经过两个阶段的规划建设才完工的。而第一阶段,即筑坝引流、挖塘(月塘)蓄水的工程主持和设计者,并为第二阶段(引坝建南湖)打下基础的人,是当时宏村汪氏族长的妻子胡重,一位传奇的女子。

事实上,宏村水系的构想源自宏村第十世祖玄卿公,他接受了堪舆先生引水抑火、聚水生财的说法,期望通过“水涤肺腑,共夸锦绣蹁跹,乃左乃右,峰倒池塘”的打造,完成“定主科甲延绵,万亿子孙,千家火烟,于兹可构”的家族繁衍、兴盛的梦想。只是当时正处元朝末年,朝局震动,加上玄卿公年事已高,最后不得已只能作罢,但这种想法也成为宏村汪氏族人的祖训。

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玄卿公的孙子,即宏村第十二世祖,同时也是族长的思齐公(汪辛)终于踏出了引水建坝的第一步。

宏村汪氏宗祠内的汪辛牌匾
编辑

他先邀请了宏村周边的风水师勘测了地形后,还打算邀请当时休宁海阳镇上有“国师”之称的著名风水师何可达来宏村再做勘测,只是他没有等到何先生的到来,就接到了朝廷要他担任山西运粟主簿的政令。

原来这一年,已经坐稳皇位的永乐帝大量启用在吏部已经挂上名号的举人,以补充地方官员的不足。而作为南直隶(徽州属于南直隶,徽州士子的乡试在南京)已经上榜的举人,汪辛正是在这一批的人员名单之中。为不耽搁家族既定的策略和发展大计,他的妻子胡重挺身而出,毅然接管了家政和族政的一切大小事务,开始肩负起振兴宏村汪氏的重任!

作为一名女子,而且是代替丈夫实行族群日常政务的决策和判决的女子,胡重面临的不仅是族内的压力,更有世俗的压力。但她依靠自身的聪慧顶住了压力,也以自身的堪舆水平和人格魅力镇服了族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胡重的父亲胡礼朝是黟县西递村的有名风水师,而她自己也得到了父亲的真传,加上“国师”何可达是她父亲的挚友,在古代“皇权不下乡,宗族治地方”的理念下,让她在法理上成为了宏村水系建设的总设计师。

宏村汪氏宗祠内的“巾帼丈夫”胡重像
编辑

为了家族能够繁衍昌盛,胡重继丈夫汪辛邀请何可达后,她自己又先后两次诚恳邀请,才打消了何可达对她主持族政务的疑虑(毕竟女子操持族内政务,在徽州是极少见的,虽然胡重是他故人的女儿,但毕竟已经嫁为人妇了),才将这位风水大师请进了宏村进行勘测

期间她不顾自己因为缠足带来身体上的不便和痛苦,硬是坐着轿子跟随何可达跑遍了宏村各处的山脉河流经过“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后绘制出了宏村周边的山川地势图,制定出了扩大宏村基址以及进行村落的全面水系规划,即“引西溪以凿圳绕村屋,其长川沟形九曲,流经十弯坎”后,进入人工池塘实现水系循环,以期完成先祖的遗愿。

明朝永乐时期的宏村远没有今天这样繁荣、兴盛,更没有卫星遥感技术,加上徽州地区山高林密,虎虫蚁豹更是多不胜数。可想而知,胡重跟随何可达完成的第一手勘测资料是多么的不容易。

建水系,引水抑火是既定的方针,“村之正中有天然一窟,冬夏泉涌不竭,此宅基洗心也,宜扩之,以潴内阳水而锁朝中丙丁之火”,老祖宗只是留下了遗言,但怎么建、如何建,到底建成什么样的村落,胡重有她自己的想法。

公元1276年之前宏村村落范围示意图
编辑

她认为,无论宏村后世子孙做多大的官,再如何出息,都不能忘了自己是农人的根本。国家兴于农、亡于农,所以,以农立足才是宏村能够真正兴旺发达的内质,而农不可缺少牛。徽州虽处大山,但依然属于江南水乡,养殖的是水牛,水牛属水,更是有抑火聚水的说法。

为此胡重拍下了定调,即宏村应该依据山川河流的特点,将村子扩建为一处牛形村落。她这一想法得到了何可达的肯定,并制定了三项构思:

1、完善村落的风水形势,寻求依靠和风水屏障,即“道(观)佛(寺)镇东西、水土(雷岗山)控南北”;

2、“筑渠开坝,引水入村,丁户沿渠立栋”,引入村中的水必须形成阴(雷岗山地下水,月塘的自然泉眼)阳(邕溪)水交合,以抑制朝山的丙丁之火。

3、村落向南发展。

这是一项非常宏伟的家族发展大计。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乙酉二月,在胡重的亲自主持下,汪氏族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扩建计划,引流邕溪到西溪后,开凿水坝引水入村,并沿着水坝修建砥道至村中心一处有天然泉眼的野池塘,同时将这处泉眼开挖成人工池塘(即今天宏村中心的月塘)完成水系循环。

公元1403年-1607年的宏村以及水系示意图
编辑

开挖月塘时,宗族内部又产生了一次大争论,即月塘应该挖成圆月形还是半月形。

时值永乐时期,虽然徽商还没有在大明帝国正式形成,但徽州已经出现个别男子外出经商而常年不归的现象,同时也有徽州男子外出做官而不能归乡,如族长汪辛(永乐元年外出做官,永乐二十年卸任归乡),因为官职在身,又远在山西,要想归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所以族内大多认为当挖成圆月形,以寄托思念,盼家人回乡团圆之意;但胡重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月盈不利于宏村汪氏一族的繁荣兴盛, 遂决定挖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村子的“内阳水”,以表示汪氏子弟永远处于积极、向上的奋斗姿态!

第一阶段的水系完成后,胡重又带着族人在月塘北岸建了祠堂,取“万事和乐,秩序为重”之意,命名为乐叙堂,作为宏村汪氏的宗祠,以祭拜汪氏先祖的在天之灵,这一年已经是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了。

到了永乐二十年汪辛归乡后,宏村已经由雷岗山下的十三间楼发展成了一个以汪姓聚居的大村落,成为黟县十都(都,古代行政单位,类似于现在的乡,在皇权不下乡的封建制度下,都的治理者是宗族族长)的中心之地了。

当然,胡重的伟大还在于为宏村的水系二期工程建设制定了方向。

她利用自己所学的风水知识,在七十二岁那年写下了《胡氏重孺人遗嘱》,要求子孙后人不能止步于眼前,应该再一次对村庄进行扩建,把牛形村落到实处,即根据牛有两胃才能反刍的说法,另建一个大湖,成“凿池蓄中阳水,子孙其更逢吉”的水聚之势。

宏村水系最终构成图,明末至今
编辑

正因为如此,归乡后的汪辛看到胡重在主持宏村繁琐政务的同时,还能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六个失去了父母的侄子侄女都抚养成人,他由衷地感叹自己妻子的伟大,不禁留下了“巾帼丈夫”的赞誉!

而胡重对宏村水系建设的第二阶段构想,在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也由汪氏族人集资完成,他们“择田百亩,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名曰南湖”,构成了今天的宏村水系格局。

宏村因水而聚,由水而财。明清两朝,正是徽商蓬勃发展的时代,宏村的汪氏族人们也勇敢地走出了徽州人固有的道路,或科举、或经商,呈现了“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的繁荣盛景!

正因为如此,宏村汪氏历代后人,为了感念胡重对家族的卓越贡献,将她的画像与“巾帼丈夫”的匾额一同悬挂在乐叙堂中,世代祭拜,而这份身后的殊荣连她的丈夫,族长汪辛都没有享受过。

胡重,不愧是一位奇女子也!

参考资料:

王浩峰 《宏村水系的规划与规划控制机制》

《宏村汪氏宗谱》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宏村汪氏宗祠乐叙堂
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