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清明上河图》:几经磨难,最后被溥仪丢在机场灰烬之中

 人之意 2020-04-09

“繁华梦断两桥空,唯有悠悠汴水东。谁识当年图画目,万家窗翠暮烟中。”这是亡金遗老张世积在《清明上河图》卷后的题诗,说的是北宋灭亡后,《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载了宋王朝的兴衰,至今令人感叹。

张择端绘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高24.8cm,横528.7cm的绢本设色长卷。因画中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市俗人事,故名。画家张择端,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宋徽宗政和、宣和(公元1111-1125年)前后,年轻时曾游学于汴京,是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关于他的记载无史可考。《清明上河图》自宋以来历朝都视为国宝,它在漫长的流传岁月中,经历了不少凶险。

国宝失窃

《清明上河图》绘好以后,可能由张择端奉献给徽宗皇帝,一直藏于北宋宣和内府,卷前原有宋徽宗赵佶的题签和所钤的“双龙”小玺(今佚)以及后人题“宣和去后无人迹,留有《河图》话汴梁”的题诗,就是明显的佐证。靖康之变,金人攻入汴梁,二帝被俘,北宋亡,宫内珍宝被掠夺一空,《清明上河图》也遭厄运,从宫内流到了民间。入元后藏于元朝内府。

元代是由我国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其上层统治集团对先进的汉族文化,既崇拜又十分害怕,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排挤打击的政策。比如解散画院,不准汉人做官以及实行文字狱等,因此宫内懂得书画的人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位内府的装裱工匠,借《清明上河图》去临摹。由于他技艺高超,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因此他摹好以后,把真迹盗走,把摹本送还。当时宫内人员不懂书画鉴定知识,误以为真。

不久,他又以高价售于高官某氏,几年后又被其保管人员盗出卖给元人武林侠士陈彦廉。至于那位工匠是谁,高官某氏又是谁,已无从查考,成了绘画史上的千古之谜。此图在元代被盗的事实,一直未被人发现,直到现在,才弄清楚。

巧取豪夺害功臣

据说明嘉靖年间,兵部侍郎王伃藏有此卷《清明上河图》,太常寺卿严世藩利用其父严嵩的权势向王伃强买,王不从后来王氏想了一个办法,从苏州请了一位画工黄彪,照原画临摹了一本送去,企图以假代真,蒙混过关,不料这幅赝品被严嵩识破。原来王伃家请有位装裱书画工匠汤臣,后来王伃把他推荐给了严世藩家。当王伃把摹好的赝品送去后,汤臣在旁看见后对严世藩说:“这件画的真迹我在王伃家见过,送来的是假的画,请看屋顶上的麻雀,脚爪应该很小,却踏着两块瓦角,从这一点也可证明绝非真物了。”

严世藩听了十分恼怒,从此存心陷害王伃。嘉靖三十八年,蒙族统帅俺答率部队由山西大同侵入河北东部,王杼当时正在蓟辽做总督,御史王渐、方辂等弹劾王伃失职,严嵩本来仇恨在心,认为时机已到,于是借机进谗言,因而激怒了明世宗,王伃被处死,从而达到借刀杀人,掠夺《清明上河图》的目的。

到了明万历年间,有一位进士叫范允临,根据上述情节,编写了本《一捧雪》传奇,把王杼改为莫怀古。清代戏曲家李玉又依据范氏的脚本,加工编写了一本《一笠庵新编捧雪》传奇,说的是明末莫怀古的朋友——汤勤,为迎奉权贵严世藩的欢心,密谋夺取莫怀古的珍玩玉杯“一捧雪”,害得莫怀古家破身亡,莫怀古的家仆莫诚为救主替死,莫怀古的侍妾雪艳为主人复仇寻机刺死汤勤,然后自尽。后莫怀古由戚继光救护,终得昭雪。京剧《一捧雪》、《审头刺汤》《雪杯缘》,都是从李玉剧本改编的折子戏。在这个剧本中,把汤臣改为汤勤,而把雪艳和假托的莫怀古作为剧中情节重要人物来描写,而真正的幕后策划人严嵩、严世藩不见了,这也可能就是历史的局限性所致吧。

国宝回宫

话说此图传到清朝乾隆年间,先藏于陆费墀、毕沅(清代著名收藏家,官至湖广总督)私家,画上钤有陆费墀、毕沅的印记就是明证。嘉庆四年(1799年),毕氏被抄家后,此图一直秘藏在清宫。

一九年清王朝灭亡,按照民国对逊清皇室的条款,原清宫的一切财产,包括珍宝、字画都应归民国政府所有,不准私人占有。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末代皇帝溥仪却一反常态,竟把公有的《清明上河图》以赏赐其弟为名,盗出皇宫,偷运到天津。伪满洲国成立,又把此图带到了长春伪满帝宫,长达十年之久。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溥仪从宫中盗出,随身携带出逃后来辗转来到通化。此时我军官兵包围了该城,溥仪感到形势危急,又预感到盗宝罪行可畏,竟把这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弃之飞机场的灰烬之中。

后来被人民解放军一个战士在通化缴获。这位无名英雄,无偿上交,后拨交给东北博物馆(现为辽宁省博物馆)。1957年,经中央文化部批准,拨归北京故宫博物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