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显热

 郭东俊 2020-04-09

折叠 编辑本段 原理

物体在加热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显热"。它能使人们有明显的冷热变化感觉,通常可用温度计测量出来。

注:(如在常压下,将水从20℃加热到80℃所吸收的热量,就叫显热。)

折叠 编辑本段 公式

显热计算公式Q=m·c(t₂-t₁) Q=质量·比热(温度差)

折叠 编辑本段 显热与潜热

折叠 区别

显热主要表现在由于空气干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热量转移,比如空气干球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引起的热量。潜热的发生总会伴随着物质相态的变化,简单的理解就是水在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很多的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在空调负荷的计算时,因为空气里含有水蒸汽,所以就要计算其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物质加热,只要它的形态不变,则热量加进去后,物质的温度就升高,加进热量的多少在温度上能显示出来,即不改变物质的形态而引起其温度变化的热量称为显热。如对液态的水加热,只要它还保持液态,它的温度就升高;因此,显热只影响温度的变化而不引起物质的形态的变化。例如机房中、其计算机或程控交换机的发热量很大,它属于显热。

对液态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当达到沸点时,虽然热量不断的加入,但水的温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点,加进的热量仅使水变成水蒸气,即由液态变为气态。这种不改变物质的温度而引起物态变化(又称相变)的热量称为潜热。如计算机房中、工作人员人体发热以及换气带进来的空气含湿量,这些热量称为潜热(全热等于显热与潜热之和)。

如果要求的气温高于露点温度,则没有水蒸汽的产生或者水珠的产生,即湿度没有变化,也就是所说的显热交换。 如果要求的气温低于露点温度, 就会有潜热交换。

显热:随着潮湿空气的温度变化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温度变化);

潜热:随着潮湿空气中的水蒸气浓度的变化有关的热量(汽化热*凝结热);

全热(焓):显热和潜热之和,一般状态下焓值与全热值相同 。

简单的说,显热就是有温度变化没有相变;潜热没有温度变化,变化是由相变产生。

折叠 联系

它能使人们有明显的冷热变化感觉,通常可用温度计测量出来(如将水从20℃的升高到80℃所吸收到的热量,就叫显热)。在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过程中,其相态发生了变化(如气体变成液体……),但温度不发生变化,这种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潜热"。"潜热"为不能用温度计测量出来,人体也无法感觉到,但可通过实验计算出来。

饱和空气在吸收一定冷量(即放出热量)后,一部分水蒸气会相变成液态水,而此时饱和空气温度并不下降,这部分放出的热量就是"潜热"。

折叠 编辑本段 显热/潜热在卫星遥感中的应用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显热/潜热信息产品是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推出的气象/气候环境类系列数据产品之一。[1]

折叠 遥感卫星信息源

折叠 数据反演算法

根据热量收支平衡原理,在分析地球系统表层的能量收支平衡时,净辐射Rn、潜热通量LE、显热通量H和土壤表面热通量G满足地表能量平衡方程:

式中,Rn为到达地表的净辐射通量,LE为潜热通量,H为显热通量,G为土壤热通量。由公式可知,如果要从热量收支平衡的角度研究不同城市地表覆盖对城市热岛形成的影响,就必须掌握不同城市地表覆盖类型在上述4个参数方面的定量差异,特别是直接影响地表温度的显热通量H值的具体定量差异。

※产品案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