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股票不赚钱的三个原因(少数派投资)

 Karl 2020-04-10
     图片来源:陈弥儿

在与个人投资者交流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三个比较有共性的原因,造成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中难以长期积累盈利。
 
 
认为“择时”是盈利的关键
 
 
第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很多投资者把股票投资中的“择时”,理解为对个股“短期涨跌”的预判,认为投资股票获利的关键,是准确判断个股买卖时点。
 
实际上主权基金、退休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会对某国家的股票市场做整体、中长期的判断,来决定对这个市场股票的配置比例,而非对个股“短期涨跌”的判断。
 
国内外的行业也研究表明,即使是对股票市场做整体的判断,绝大部分专业机构投资者也难以证明有可持续的“择时”能力。
 
因为股票市场未来的涨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明天、下周、下个月有什么新的事件发生,而这些未来的事件是很难预测的。
 
而对个股的短期走势作判断则更加困难,因为在个股层面有更多影响短期股价的因素。
 
与高度不确定的“择时”相比,通过“选股”找到优质股票并长期持有,往往能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即使最初买入时的股价并非在低点。
 
根据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显示(下图),绝大多数公募基金经理,也是很难通过“择时”获得超额收益的。
 
 
 

频繁决策,降低了胜率
 
 
第二个导致投资人无法在股票投资中赚钱的原因,是投资人无法理性判断投资机会的“风险-收益比“,并且频繁决策,从而降低了股票投资的胜率。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 基金投资人,你为什么“喜新厌旧” 中举的例子是个人投资者高估了自己股票投资的胜率,因此放弃了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的选项。
 
我们再进一步举例:
 
假设个人投资者与优秀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是一样的,所选择的股票当年盈利的可能性都为80%。但区别是个人投资者当年换股6次,基金经理换股2次。
 
根据监管部门统计,散户的平均持仓时间为44个交易日,机构为143个交易日。(见我们之前的文章投资决策是“自己做主”吗?
 
个人投资者当年的胜率 :

 0.8 x 0.8 x 0.8 x 0.8 x 0.8 x0.8 = 26%
 
基金经理当年的胜率 :

0.8 x 0.8 = 64%
 
可以看出频繁的做出决策,获得盈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即使投资者买入了不错的股票,但是持有时间太短,无法从正确的“选股”中获得足够的盈利。
 
 
投资过于分散
 
 
第三个原因是投资的标的过于分散,并没有真正降低风险,反而无法实现超额收益。
 
找到胜率高,风险低的投资机会并不容易的。在同一时间能够找到的投资标的数量更是有限。
 
比如现在找到了5只股票有很好的上升潜力,同时下跌的空间不大。

如果遵守“分散投资”的原则,买入了10只股票,相对于最佳的5支股票而言,那就意味着另外有5只上升潜力较低,而下跌空间较大的股票被纳入到投资组合中。这样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变大,同时获利的空间被稀释。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投资金融产品。
 
如果一个投资者同时选择了十几只不同的股票型基金来投资,那么整体回报率很难超越市场指数的表现。
 
正如1993年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所讲:
 
“如果你是一位能够理解上市公司业务的投资者,并有能力选择5-10只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股票,那么传统的分散投资方法对你来说没有意义”。
 
综上所述,我认为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或者基金过程中,取得超额收益的关键是:
 
不择时,追求高胜率的投资机会,并且相对集中地投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