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死前为何不肯医治?也许在那一刻,他终于明白项羽为何自刎

 汗青正浩 2020-04-10

刘邦自发迹以来,可以说是一直征战不断,即便当上了皇帝,也没有片刻安歇。甚至在晚年病重的时候,还不得不拖着病体去讨伐反叛的英布。要知道,那时候的他,已经六十好几了,在当时的人看来,绝对算是高寿。就这样一位病重的老头,却到自己死前的一刻,仍然不得不上战场杀敌,可见他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是有些可怜。或许是看透了这一点,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刘邦还拒绝治疗,只想速速求死。

这份胸襟,与一心想要长生不老的嬴政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了。刘邦对于死亡的这种态度,也不免让人想起一位与他同时代的英雄,那就是项羽。这个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同样是非常地大度,甚至比刘邦还要大度地多。当他被困在乌江沿岸的时候,明明还有生路可逃,可是他却毅然地选择了死亡,甚至还没等敌人来杀他,自己就先了断了。

从对待死亡这件事的态度来看,刘、项二人可谓惺惺相惜。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如今的一些编辑也脑洞大开,还给刘邦捣鼓出了所谓的遗言,说他临死的时候,终于明白为何当初项羽没有选择逃生,这种选择,不但正确,而且还是蕴含有大智慧的。当然了,正史里,刘邦是没有这种遗言的,死之前是否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得而知。但就编辑的这个脑洞来说,倒也不无道理,项羽的死,虽然是自找的,可结合当时他的处理来看,却也非常合理,也的确是蕴含有大智慧的。

为何这么说呢?看看当时项羽的处境就可知道,那时候的他,几乎等同于孤家寡人了,身边的亲随不过数十人,而且已被团团围住,转眼即死。就算他自己可以凭借天生神力逃得一命,接下来又如何呢?再聚集人马卷土重来?不好意思,上天不会给他第二次机会了。因为江东已经基本上落入英布的手里,而项羽作为一个失败的人,也早就失去了老乡的支持,连他自己都知道,已经没有颜面再回去见父老乡亲了。

也就是说,项羽就算能够逃生,也仅仅只是逃得一命而已,他的前程,将永远地毁掉,心中的梦想,也将永远无法实现。这对于他这样的一位大英雄来说,简直是比死还要难受的事,所以一旦看破这点,他就会变得心如死灰,根本不会再有活命的念想,当时的他,就只想一死了事,以求解脱。更何况,项羽是相信天命的,此前他如日中天的时候,就觉得是天在助他,等到他四面楚歌之时,又觉得是天在亡他。既然天都与他作对了,那他自然就更不应存活在这个世上了,因此自杀,就成了他最合理也最体面的选择。

这个大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懂的。毕竟生命是如此地可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超出其外。然而项羽则不同,在他的心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一旦这种东西失去了,他的生命也就没有意义了,这正是他选择自杀而不是逃生的原因所在。同样作为英雄的刘邦,想必也是不难明白这份道理的,所以他在临死之前,也会变得如此大度,竟然拒绝医治,好让死亡来得更快一些。

在面对死亡这件事上,刘项二位英雄,比起秦始皇,就真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或许也可以这么说,正是项羽和刘邦看到了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而不得的结局,才会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如此从容,毕竟以始皇之力都不可得的事,他二人又凭什么能做得到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