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热或发冷,可能是欺骗你的假象

 沧海八啸 2020-04-10
小 编 导 读

在临床上,鉴别疾病的寒热真假性质,是为确定用药的温凉服务。很多时候,真和假会混杂在一起,有时为假寒真热,有时为假热真寒。这时候,需要医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揭开虚假的表面现象,倘稍有疏忽,则殃祸立至。

那么,到底如何鉴别寒热真假?四诊是关键。

1

假寒真热

望诊:本证症见面色晦暗,但目光炯炯有神,唇红焦裂,神志昏愦,但形强有力,扬手掷足,苔质白厚,但苔质干燥或黄燥起刺,或苔黑而干燥,舌质红或绛。
阴寒病证的面色多呈晦暗乃是疾病的真实反映,此刻应该在更多的方面出现相应的表现才属正常,岂料此时的目光却是炯炯有神,一暗而一明同现,则必有一真一假,兼之唇红焦裂,于是察觉它系内热灼伤津液所致,因此初步断定面色晦暗是假象,神志昏愦本系正气颓败不支之象,偏偏此时见形强有力、扬手掷足,后者为邪气有余的表现,这与前者之昏愦大相径庭,再验之以舌质和苔质,均反映出热邪伤津之征。综观寒热的比例,热多于寒且甚于寒。尽管如此,不必急于肯定寒为假象,需从闻诊上寻找根据。

闻诊:症见气热声粗,声音洪亮,口臭喷人,大便秽臭异常。上述见症俱为一派燥热实邪鸱张,正气不虚之象,显然与面色晦暗、神志昏愦是格格不入的。至此审证属热非寒的根据已经过半,为了慎重起见,仍不急于做出结论,继续问诊以验证之。

问诊:症见口渴引饮喜冷,身寒不欲近衣被,或手足厥逆。此刻重新出现了“寒象”。但倘系真寒作祟,必欲得重衣厚被以固护阳气,抵御外寒,现在却一反常态,联系到上述分析得,方知为内热壅遏,郁而不伸之故,况且伴有小便黄赤、大便燥结、粪出灼肛等热甚伤阴、热邪下趋之征。通过望、闻、问三诊已经掌握了病情的十之八九,不能算是有十分把握,最后再求助于切诊。

切诊:症见脉沉细微,但按之有力,腰腹灼热,按之蒸手。脉沉细微者,似乎是寒邪凝闭或压抑脉管所致,但按之有力或有明显的滑象,就不能再用寒邪为害的理由予以解释了。结合前面之检查所见,经过慎重的分析方知是因实热郁闭造成的。若为寒邪作祟,按胸腹时绝不会久而灼热蒸手的。经过如此步步深入的对比分析之后,最终可以明了热邪是真、寒象是假。

需要说明的是此证是发生在同一病因病机基础之上的真热假寒,不是寒热互见之证,绝不能把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遗憾的是在临床中确实有人将真热假寒当做寒热互见治疗,采用寒热并进之法而铸成错误。须知真热假寒者只能用凉寒之品直折其热,妄投温热药实乃“火上加油”,只会速毙人命。由此可知,概念上的错误常是导致误诊误治的根源所在,同时说明医生不会辨别症状的真伪,不能正确地使用舍取手段,是何等危险啊。

2

假热真寒

假热真寒最能诱人上当的是它的假热之象,或者被某些人误以为是虚热,即使治疗时不使用苦寒清热泻火之品,也容易进投甘寒或甘温之剂,对于回阳救逆之温热之品则视为畏途,顾虑多端,因此而贻误了救治的时机。

望诊:本证症见两颧色红如妆,嫩白带红,唇淡色白,有时烦躁但精神萎靡,形态倦怠,舌淡苔黑而滑润。如果体内有热邪,尤其是肝胃郁热时应该是颜面潮红,方是内热见之于外的表现,如今却是颧红如妆,嫩红之中带有白色,仅见于两颧而不及整个颜面。浅红为嫩,透露出白色便知不是真热所致,况且唇色淡白也不是热邪鼓荡气血上升于面时应有的表现。此种表现很容易被某些人认做是阴虚,虚火上炎所致,但唇舌的变化和其他见症都不支持阴虚火旺的诊断。烦躁多由心肾二经被火热之邪扰动所致,现在同时显现的却是精神萎靡,形疲倦怠,因此知道不是火热有余之邪为害,苔黑干燥者为热,现苔黑而滑润,证明津液未伤,又见舌淡而少血,故知内无热邪存在,而是寒邪作祟。



闻诊:症见气冷息微,言语无力,大便无热臭。热邪属阳、阳主动。今见一派正气不足,阴寒独盛之象,故认定寒邪是真,热象是假。当然,仅依靠这些现象做出诊断似嫌鲁莽,再参照问、切二诊所见方称全面。

问诊:症见口虽渴,索水至前却不饮或喜热饮,身虽热反欲得衣被,小便清长,咽喉痛而不红肿。乍看口渴甚至思冷饮似乎是热邪作祟,但水至面前却不饮,或仅用凉水漱口而不敢下咽,或喜热饮,饮入之量亦不多,皆表明体内没有热邪。口之所以作渴,乃是气化不利、津液不能上承于口舌的缘故。其中欲得冷饮一项最能迷惑人,患者欲得而得之后,却只是用之含漱一下而不敢下咽,所以然者,本系寒邪为害,倘再得外寒相助则寒邪愈盛,此与渴喜冷饮者截然不同。“欲得冷饮而不敢下咽”便将本证假热的伪装剥脱殆尽。身热反欲得重衣厚被实也系反常现象。衣被的主要作用是保暖,如果真是热邪为害造成的身热,除去衣被犹恐不速,焉有“火上加油”,严密保持体温或增高体温的道理。此时欲得重衣厚被是寒盛的真实面目,身热只是假象。尿清长者表示体内无热。咽喉红肿疼痛者为火热之邪引起的炎症,现在仅有疼痛而无红肿故知它是虚性亢奋。把这几个似是而非的症状弄明白了,寒象就已经入目八九分了。辨别寒热真假的时候,只要还有一分疑问没有得到彻底的澄清,就要竭尽全力地把它弄个“水落石出”,才能做出结论。

切诊:本证症见脉细数或细微欲绝,重按无力。初按胸腹似乎觉热,久按不热也不灼手。热邪鼓荡气血则血流加速,血量充足则脉象有力,现重按其脉无力,甚至细微到欲绝的程度,便知是寒邪凝闭,压抑脉管所致。按胸腹愈久则热愈重甚至灼手,方为内热向外蒸发、源源不绝的表现,今按之虽久既不热也不灼手,故知内无作热之源,其热象实乃寒邪格阳于外所致。此处最能诱人上当,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切忌“蜻蜓点水式”的触诊,更不能把切诊局限于寸口之处,尤其对于危重病人,更应该切触腹胸尺肤等处。

以上是典型的真假寒热,进行鉴别诊断时,稍加注意即可分清楚,但在临床中遇到的机会并不多,倒是仅出现其中三两个症状者于临床上屡见不鲜,这时鉴别寒热真假的原则精神依然适用。总之,鉴别寒热的真假,重点应放在身热、口渴、二便这三个主要症状上。三者一致时反映的多是真相,反之就要求助于其他检查方法和手段了。

在临床上,处方用药的前提是辨证,只有辨证准确才有可能选择正确的用药,让患者康复。熟练掌握诊断要点,这本书中的知识值得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