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口与发展|人与自然是朋友还是仇人?

 遇事明言 2020-04-10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表面受到人类活动的极大影响,人类活动已成为改变地球表面的又一动力,这就是人为地质作用。目前,人为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人为剥蚀地质作用

如工程挖掘土石农业平整土地、矿山开采等,都改变着地表形态,其地质效应同自然外力引起的剥蚀作用完全一样,其作用强度和速率甚至比天然剥蚀作用强得多。

人为搬运地质作用

人类的各种活动中,每年都要移动大量地壳物质,如直接的场地开挖、填筑地基等引起的物质搬运,以及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间接引起的水土流失现象。

人为堆积地质作用

人类活动会形成人工堆积土,尤其在城市和海滨地区的规模较大,例如日本东京港地区的大片土地都是人工填积而成,填地范围约40平方公里。

人为塑造地形作用

人类的经济建设和各种活动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许多人为地貌景观,如梯田、运河、水库、矿坑、人工湖、假山、人工岛等。

人类活动的其他地质作用

人类活动还会改变水动力场和地球化学场等,导致地质灾害的产生,如长期大规模高强度地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是环境的塑造者。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地关系”,即人类与环境的密切而对立的关系日渐加剧。

人地关系“危机”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人类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大大加强,但同时也引发了环境问题。人类不惜一切代价地向大自然开战,如超强度地开采地下水、盲目乱砍森林、不合理开垦土地、乱排废弃物等,使人地关系产生“危机”,并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危。湛江市因地表水不充裕,工业、农业以及居民用水大多以开采地下水为主。由于集中或大量开采地下水,从60年代至今,形成了以主要开采地段为中心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在谷饶镇头埔、华光、新兴、新厝、溪美村一带也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沉降总面积约4002平方米,其中严重沉降面积约1005平方米。又如削坡建房问题,粤东西北地形多为中、低山和丘陵区,人多地少,居民建房多依山削坡而建,人为造成崩塌、滑坡等隐患,强降雨期间,这些地区“危机重重”。

人地关系的协调

由于人地“危机”的出现,人类对环境应该尽量施加积极的影响,以提高环境质量,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破坏。在协调人地关系时把握好以下4条规律,即人地系统主从律,人地关系反馈律,人地关系递进律和人地系统适应律,并采取各种有利的手段,从多方位入手,达到人地关系的和谐。

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

可持续的含义是指在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人地观的本质就是优化人地关系,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3方面的最优,即保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维护自然资源基础和环境;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并用经济手段管理资源与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协调;长期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保证资源与收入的公平分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