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健康管理概论 易考点6:健康管理在中国的需求现状 (一)慢性病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1.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导致慢性病患病率显著攀升。 烟草的使用、酗酒、高盐高脂饮食、静坐生活方式(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身体活动不足)。 “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三低”:知晓率低45%,服药率低28%,控制率低8%。 2.相关危险因素日益流行 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快速上升,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吸烟。 (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 1.老年人数量迅速增长 2.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慢性病患者人数的增长、疾病谱的变化及老年人口数量的攀升,均引发医疗模式由单纯病后治疗转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人们更加重视亚健康状态的调整和恢复。 易考点7:基本卫生保健的内容 根据《阿拉木图宣言》基本卫生保健工作可分四个方面、八项内容。 四个方面: 1.促进健康:包括健康教育、保护环境、合理营养、饮用安全卫生水、改善卫生设施、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卫生、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等。 2.预防保健:在研究社会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客观规律及所处的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 3.合理治疗:及早发现,及时提供治疗服务,以避免疾病的发展与恶化,促使疾病早日痊愈。 4.社区康复:对丧失了正常功能或有缺陷的残疾者,通过医学、教育、职业和社会的措施,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八项内容: 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3.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 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8.提供基本药物。 1981年新增: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通过影响生活方式、控制自然和社会心理环境,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促进精神卫生。 第二章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易考点1:临床医学主要特征 按照研究内容、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分类:基础科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 概念: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直接面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的一组医学学科,如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1.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复杂性远超其他自然学科) 2.临床工作具有探索性(不能全部可知致病因素,只能探索性地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痛苦) 3.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疾病的研究是从临床上总结表现规律然后进行基础研究) 4.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医学研究的成果必须在临床中得以检验) 易考点2:问诊和病史采集 1.采集病史是医生诊治患者的第一步 2.问诊内容:①患者一般情况(年龄、职业等);②主诉(患者感受到的最主要的痛苦或明显症状);③现病史(患病前后全过程);④既往史(以往患过的疾病);⑤个人史和家族史(家族中直系亲属曾患有哪些疾病),女性包括月经史和生育史(生育孩子的数量、年龄、生产方式;月经的量、色、时间、周期等)。 文:网络 排版:明德思齐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