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了我开的中药,居然腹泻加重,一下午四五次……

 cp善待自然 2020-04-10

症状:病人说现在发烧还有嗓子痛。刚过了经期三天,22日上午因为低烧,37度多一点,嗓子疼,自己喝了两碗'绵茵陈,赤小豆水,四只抗病毒口服液再加两包板蓝根',中午十二点左右退烧了,但开始拉肚子,拉了几次之后就一直拉不出来,下午就又开始发烧,一直38度多降不下来,晚上八点开始全身发冷冒汗,累,手脚触物觉得凉,肚子也发凉,扁桃体发红有点微痛,口干。发舌像如下:苔白厚,微黄,两侧有点齿痕,舌尖有点红。

吃了我开的中药,居然腹泻加重,一下午四五次……

发烧舌苔

发热畏寒,身上觉得冷,伴有腹泻,首先考虑受凉,又引起中焦湿寒,中焦受寒困堵导致上焦积热,无法疏散。建议采取以热治寒,把体表的寒气发出来。当时晚上11点多,建议使用家里面尽可能能取到的东西来治疗,比如说:花椒15八角15葱白1根 生姜25桔皮10 艾叶一大把。并可加上泡脚出汗。

病人回复说,广州不用这些辛辣的调料,一样东西都没有,只有姜茶。于是就喝了两包姜茶。

第二天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我给她开了很简单的药,干姜10附子10克,桂枝10,让他去药店抓药。她让女儿去药店抓药。结果于23号晚上服了药后,24号上午开始拉肚子,一直到下午六点中间拉了五次,体温36多,不出汗了,很想睡,浑身无力,头也很疼。

当天晚上联系我,说吃了我的药以后腹泻很多次,病情更加严重了,问我怎么回事?

当时我猛的一惊,感觉不可思议,明明辩证很正确,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呢?结果问了半天才发现原来是那个抓药的老板给她换了药方,根本就不是我给的房子。原来她朋友是药店老板,是中医发烧友,水平自认为比较高,换了另外一个治疗感冒发烧和扁桃体炎的药方,如下:连翘 银花 丝瓜络 板蓝根 前胡射干 黄芩 藿香 菊花 甘草 桑叶 石膏 罗汉果 千层纸 玄参 莱菔子,麦芽

这样的话就很清楚了,病人本来是寒症,又用了清热解毒的寒凉药,腹泻当然更加严重了。风寒入体内,又伤及脾胃。病人病情加重了,所以上面那个药方就需要加一些量加一些药,否则病重要轻治不好的。于是又进一步给她开了方子如下:制附子15 干姜15,桂枝15 川花椒15,炙甘草10,茯苓15 芡实10 肉豆蔻10 党参25 炙黄芪25 砂仁10

吃了我开的中药,居然腹泻加重,一下午四五次……

腹泻舌苔

事不宜迟,当天晚上马上重新去抓点药,夜里反馈:吃药后开始发汗,体温37度点。

25号又反馈全身发汗,头左侧爆疼左目也赤痛,不算很难受,肚子偶尔痛,咕噜咕噜响,体温正常,没在拉肚子拉,四点多拉一次后肚子很舒服了,(估计是把体内的湿寒完全排出来了)

两副药吃完以后,病人说也不发烧了,肚子也不也不拉肚子了,就是浑身无力,头稍微有一点疼。考虑病人久泻伤气伤阴,需要慢慢调理,头疼是恢复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不用管他,慢慢恢复就可以了,这时候主要是调理脾胃。所以。让她吃人参健脾丸,

吃了我开的中药,居然腹泻加重,一下午四五次……

恢复期

结果早上起来后反馈口淡,肚子饿,肚子偶尔痛一下,左侧头也痛的少了,怕风,走路40分钟会流很多汗,晚上睡觉会觉得身上发热出汗,让她正常吃人参健脾丸和加泡黄芪水喝,暂时不能吃生冷东西和水果。28号又加了补中益气丸加麦味地黄丸,中间每天反馈都还不错,就是出虚汗,很累,想睡的感觉,由于体质之前就很虚,加上这次吃错药拉那么多次导致身体更加虚弱,最后一次病人感觉身上一直无力,出虚汗,所以感觉病人体内氧气还是不足,就把麦味地黄丸换成了桂附地黄丸,吃了三天以后,病人感觉特别好,食欲正常,身上的体力在逐渐恢复,晚上到汗液都没有了。也可以开始正常运动了,比之前跑步时间正常增加了……

这个案例说明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作为中医爱好者或者发烧友,刚开始看病的时候一定要看准,一定要什么知道什么是真寒假热或者假热真寒,真寒假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就像是平时的风寒感冒或者吃凉东西以后拉肚子引起的发烧,这些发烧都是受了寒凉的刺激后,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如果这时候用寒凉的中药把人的正气抵抗力给打压下去,表面上看可能是疾病减弱了,治好了,实际上整个身体的免疫力变差了,后患无穷,这跟西医的消炎药是一样的道理,这样的中医还不如西医呢。

现在很多中医发烧友动不动就说要抓主症,实际上中医看病最重要的是找病因,就像这些平时的急症都是有明确的诱因的,没有明显的诱因,正常人不可能莫名其妙的发烧,一定要找到直接引起发病的明确的诱因,这样治疗起来就会很简单。比如说我刚开始给他推荐的就是家里常备的一些调味品而已,花椒八角桂皮橘皮葱白生姜,这些调味品在北方的家庭里都是很常见的,只不过这个病人比较特殊,是个广州人他们煲汤不用这些调料,喜欢用一些清热祛湿的药食两用的食材。

第2个经验要告诉大家,像这种拉肚子的疾病,如果连续拉的超过五六次,一般都会虚的很厉害,在恢复的过程中会伴随有头痛脑胀的不适感觉,你不用管也不用吃药,慢慢恢复自然就会好了。你唯一需要的就是调理他的脾胃,人能吃饭了,曼曼的各个脏腑功能基本上都能恢复正常。

至于用药的具体剂量,那就需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的情况,根据经验来用了。病轻的时候用药可以轻,病重的时候用药必须重。

作为一个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生,'我从来不套用方剂,你在我的病案里面从来不会看到什么什么汤的名字,病人有什么症状就用什么药,这才是中医的核心,那些一张嘴就麻黄汤桂枝汤的人还在初中水平呢。因为临床经验丰富的人都知道,病人哪里可能像书上那样典型得让你对照着书本抓药呢,都需要调整的。看病看得准调料也可以治病,看病看不准,虫草高丽参也白搭。

最后说一下舌苔,第1次舌苔厚腻,微微有一点黄,没有经验的一看很像湿热,但是结合病史应该是湿寒中郁热。这一点很重要哦。第2次的舌苔就是典型的湿寒了,没有一点热象。第3次的舌苔稍微好了一点,舌质有一些红。说明体内已经有热了,但是湿寒依然存在。三次舌苔的共同点就是都存在着脾虚齿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