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打“全面”,业余打“特点”!业余乒乓怎么打?这篇讲得好

 zztQLM 2020-04-10

转自乒乓长胶大联盟

平时一些球友在交流的时候,常常会谈起其他球手,往往三句话就概括了他的特长:那家伙发球不错、那小子弧圈太冲了、那哥们落点太刁钻、那兄弟反手超强、那厮的发球抢攻很难对付、那伙计反手横打实在太变态……言语间,这样的评价往往就是对你特长技术的肯定。

国家乒乓球队对队员的要求是“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没有漏洞”。这样的要求对于业余球友来说,太过苛求。但树立自己的技术“品牌”——突出特长,往往可以使你控制比赛的核心和节奏,让对手束手无策。

一、正确看待特长

拥有一身绝技,并非说明你从此以后就天下无敌了。一位业余乒乓球高手曾这样自我评价:“如果碰到国家队的球手,根本没法打,首先就是吃球。因为我和人家是全面的差距,每一项技术的水平都没法比,单单一个发球就够我喝一壶了。更何况,国家队进攻的质量、线路和省里、市里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防不住。”由此可见,特长球的发挥也需要考虑技术等级的平衡,一旦超出了对手的等级,整场比赛依旧事会失去均衡。

二、寻找特长之路

如果没有一技在身,比赛时往往不能出奇制胜。作为业余球友,又该如何寻找到自己的特长所在呢?

有些球友对自己的打法定位不清。例如自认为是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可实际上他的主要技术结构是快攻,只是偶尔用正手提拉几个下旋搓球。用快攻打法的技战术,却想着弧圈的路数,显然是不合理的。

还有些人没掌握好台内攻球技术,却在拼抢前三板,结果该拉的他打了,该发力的他减力,该减力的却发力出界,造成失误连连。例如很多用横板双面反胶的朋友,追求两面弧圈,可是正反手的弧圈根本拉不上几板,有的连反撕和快带都不会,还一个劲退台,退台之后脚步跟不上,对来球的预判跟不上,为了上台使动作大幅变形,结果水平越打越差。

三、特长“通关”秘籍

擅长发球

可以在发球线路和旋转变化的精研之余,进一步加强第三板的威胁性,对全台落点的回球要有相关的技术去进攻或者做最佳处理。如果擅长发球却不擅长台内球,结果往往是进攻失误,要么错失良机被对方上手,所以台内球的正反手挑、摆短、劈长、快搓、撇、台内攻球、反手拧……这些技术都必须掌握而且过关,才能和发球环节形成接续,对待出台球正手要能拉能攻,反手要能撕能攻能拧。那么,一旦这些技术里有某一项甚至某几项被训练的得心应手,形成特长球,那么在前三板的竞争中,就非常有优势。

擅长近台暴冲下旋

首先是发球环节要过关,并且要和下一板衔接好,最好的选择是转与不转、不出台的左侧上下旋,要让对手不能抢先上手,而不是奔球、底线侧旋这些为了对攻做铺垫的发球。还有就是增加几项台内球的处理技术,控制住对手不能起板,然后是通过落点和线路的变化,让对手失误中把球送到自己希望的位置,然后开始侧身暴冲或者扑正手暴冲、猛攻。

擅长在中远台理想位置击球

首先自己的线路要先打开,压制住对手的变化,身形要根据自己的击球及时调整,准备迎接下一板的进攻。例如击球到对方反手位,而你此刻在正手大角度等球,这就是错的;击球到对方正手直线,而此时你仍然在反手位远台等球,这也是错的。虽然这两个例子都是很明显的复位不好的问题,但是在业余圈里却几乎是人人必犯的毛病。

业余圈里最大的问题就是,球友们之间比赛,一板扣死的几率非常大,“一板过”几乎是一种普遍的思想意识,所以往往在扣球的时候力量大、动作大,身体重心和脚步都非常夸张,根本来不及复位。扣完球就喜欢摆着造型站在原地看着这个球打没打死,如果没打死的话再继续,这就造成很严重的复原问题。

更有甚者,发完球就站在侧身位等着,看这个球对方吃没吃,如果没吃再挪脚步去接球。发球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只有怎么让对方吃这个球,而压根不琢磨下一板怎么打。这些都是造成下一板击球准备不足的原因之一,而且都是业余圈里非常普遍的问题。

在业余圈里要想让自己的球技快速进步,首先是不能够懈怠,不能随随便便的打打算了,应该一招一式追求完美,对战术的运用追求日益变化,对待每一个对手都应该严阵以待。不然的话,每天打球基本都是那几个人,大家的球路都非常熟悉,松松垮垮的就能对付,最后你好我好大家好,十年过后全都没什么长进。

很多业余爱好者输球多半是输在思想意识上,输在严谨程度上,输在胜负心上。所以,要找出自己的特长球,然后为自己的特长球架桥铺路,为自己的特长球设计战术,挑选配套的技术进行组合练习,力争提高每个球的威胁力,最终形成以特长球为核心的全面技术打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