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冀州士族集团——袁绍一统河北、溃败官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四地闲夫 2020-04-10

陈寿在《三国志 袁绍传》评价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基本被后世所认可。世人对袁绍的印象和评价也基本如此。不听从沮授、田丰建议因此在官渡之战败给曹操,是世人对袁绍的盖棺定论。

但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成王败寇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三国志》等史料对袁绍失败教训的总结,都是从曹操角度去看待,并没有从袁绍角度去解读。

为什么袁绍击败公孙瓒气吞万里如虎而官渡之战以优势败给劣胜的曹操?仅仅是因为袁绍没有听从田丰、沮授的建议吗?更根本的原因是——从袁绍夺取韩馥冀州牧开始,袁绍内部始终存在两大政治集团:

冀州士族集团和河南士族集团。

在公孙瓒还没有被平定时,两大势力还能在忧患压力下共同奋斗。公孙瓒一被灭,冀州士族集团就失去了南下征战的积极性,一心想要割据河北而非一统天下。

袁绍统一河北后、官渡之战前,沮授和田丰都对进攻曹操都表现出不积极的态度。沮授先是以“百姓疲敝,仓库无积”为由要求以逸待劳,慢慢夺取河南,被驳斥后又以师出无名为由进行阻止:

“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师”

沮授建议被郭图等驳斥后,田丰采取更具有伪装的策略:不阻止袁绍急攻曹操,而是建议简单便捷的袭击战,反对主力决战式的阵地战。

不管是沮授的“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策略,还是田丰的“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策略,本质就是一句话:

冀州士族不愿意南下扩张袁绍的政治版图。

袁绍攻打公孙瓒时,冀州士族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百姓疲敝”,一到攻打曹操,冀州士族就抱怨没粮没钱、百姓要休养生息。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利益:

袁绍势力若只是割据河北,冀州士族集团在袁绍集团中占据优势主导地位;若袁绍击败曹操,夺取河南土地,冀州士族在袁绍集团中的优势主导地位,将被人数越来越多的河南士族集团抢去。

我做蛋糕,你们来分蛋糕——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这是冀州士族集团的想法。

袁绍病死,两大士族集团即公开分裂:冀州士族集团以逢纪、审配为代表支持袁尚,河南士族集团以辛评、郭图为代表支持袁谭。

配图 吕布战三英

韩馥让冀州标志着袁绍两大政治集团的形成

在韩馥让冀州事件中,支持韩馥让冀州给袁绍基本是河南士族集团,反对韩馥让冀州给袁绍的基本是冀州士族集团。

支持韩馥让冀州给袁绍的人有:

1、 献计袁绍勾结公孙瓒攻打韩馥以逼迫韩馥让冀州的逢纪,荆州南阳郡人。

2、 反叛韩馥的麹义,籍贯没有记录,应该是冀州人。

3、 袁绍的外甥高干,兖州陈留郡人。

4、 韩馥所信任的宾客辛评、荀谌、郭图,三人都是豫州颍川郡人。

反对韩馥让冀州给袁绍的有:

1、 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籍贯没有记录,应该是冀州人;

2、 骑都尉沮授,是冀州巨鹿郡人。

3、 從事赵浮、程涣,籍贯没有记录,应该是冀州人。


袁绍两大政治集团成员

袁绍部下籍贯为冀州的有:田丰(巨鹿郡)、沮授(巨鹿郡)、审配(魏郡)、栗成(魏郡)、朱灵(清河郡)陶升(魏郡)、张郃(河间郡)、审荣(审配侄子,魏郡)、牵招(安平郡)、李孚(巨鹿郡)、沮鹄(沮授儿子,巨鹿郡)、韩珩(幽州代郡)等12人。

袁绍部下籍贯不是冀州的分别是:逢纪(荆州南阳郡)、许攸(荆州南阳郡)辛评(豫州颍川郡)、辛毗(豫州颍川郡)、郭图(豫州颍川郡)、荀谌(荀彧之兄,豫州颍川郡)、陈琳(建安七子之一,扬州广陵郡)、周昂(扬州会稽郡)、董昭兖州济阴郡、淳于琼豫州颍川郡)、颜良(徐州琅邪郡)、吕翔兖州泰山郡)、王修(青州北海郡)等12人

袁绍部下籍贯不明的分别是:孟岱、朱汉、、季雍、麹义、崔巨业、蒋义渠、文丑、高览、韩猛、眭元进、蒋奇、韩莒子、吕威璜、赵叡、何茂、王摩、严敬、吕旷、马延、张、苏由、尹楷、梁岐、高蕃、韩范刘献、刘询、管统、焦触、张南、郭援、邓升、夏昭等34人。

配图

冀州士族集团和河南士族集团的争斗过程

1、 韩馥让冀州。如前所属,支持韩馥让冀州给袁绍的,基本都是河南士族集团,如逢纪、高干、辛评、郭图、荀谌等。反对的基本是以沮授为代表的冀州士族集团。虽然沮授等冀州士族集团反对韩馥让冀州给袁绍,但作为外来者的袁绍也不得不重用沮授等冀州士族集团:

把沮授从骑都尉提拔到监军、奋武将军的二把手位置(《三国志 袁绍传》记录是奋威将军)。当时曹操也是奋武将军而已。

此外袁绍还提拔不被韩馥重视的审配和田丰,以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获取冀州士族对袁绍的支持。支持韩馥让冀州给袁绍的是河南士族集团,但袁绍成为冀州牧后,并没有因此成为袁绍集团的核心。反对韩馥让冀州给袁绍的冀州士族集团却成为了袁绍集团的核心。这足以说明,冀州士族集团的强大,让袁绍不得不依赖他们统治冀州、对抗公孙瓒。

2、 挟天子以令诸侯。李傕等让汉献帝离开长安去关东。沮授劝袁绍迎接汉献帝、定都邺城:

“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从策略上而言,沮授的策略是正确的。但袁绍为什么不听从呢?袁绍拒绝沮授的建议,不仅仅是因为郭图反对、袁绍原本不愿意立汉献帝这两个原因。表面上看郭图反对迎接汉献帝的理由是:

“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

真正让袁绍拒绝迎接汉献帝的理由是:

一旦迎接汉献帝到邺城,冀州士族集团将控制整个汉朝,只是冀州牧的袁绍不可能再控制冀州士族集团。

试想一下,若袁绍迎接汉献帝并迁都邺城,东汉朝廷官员就会以冀州士族集团为主。作为外来户的袁绍、郭图等人,不可能和沮授、审配、田丰等本地士族抗衡。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就是这个道理。

这也是郭图所谓迎接汉献帝则权轻的真正意思表达。当时河南士族集团本来就比冀州士族集团弱势,汉献帝若来到邺城,河南士族集团地位就更加劣势。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能够迎接汉献帝而袁绍不能的原因——曹操本身是河南士族集团一员,是地头蛇;而河北的袁绍不是冀州士族集团成员,是外来户。

在韩馥时期,冀州士族集团就要求刘虞即位为帝、或成为尚书令,以巩固和提高冀州士族集团在东汉中的政治地位。汉献帝出逃时,沮授要求迎接汉献帝、定都邺城,也是冀州士族集团巩固和提高政治地位的再次尝试。

简单一句话:汉献帝不在河北,袁绍可以自由任命部下,冀州士族集团难以干涉;若汉献帝在河北,冀州士族集团可以通过上书汉献帝的方式,强迫袁绍接受他们的意见。

以曹操为例。即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面对实力更强的袁绍,曹操也只有服软的份:汉献帝封袁绍为太尉、曹操为大将军。袁绍不肯而推辞,曹操只能把自己的大将军职位让给袁绍,并让袁绍都督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别人在你家屋檐下也能让你低头。

从冀州牧成为大将军、都督四州,袁绍才有足够的实力压制冀州士族集团。因此这时袁绍才提出要曹操迁都到靠近河北的甄城。

3、 讨伐曹操。首先要说明的是,统一河北以后,袁绍就有意称帝,只是没有像自己的弟弟袁术一样坚决和勇敢。袁绍让耿包提出称帝建议来试验是否获得支持,但受到部下的一致反对。不管是冀州士族集团,还是河南士族集团,都无意灭汉。

既然不能自立称帝,袁绍只剩下一条路:

南下击败曹操,夺取汉献帝。

这是袁绍坚决攻打曹操的原因。但冀州士族集团和河南士族集团对于怎么攻打曹操就发生激烈对抗。冀州士族集团以河北已经安定,不愿意急于攻打曹操,因此以连年征战、百姓疲敝为由,要求慢慢打。但对于河南士族而言,攻打曹操就是回家之路,是龙入大海任我遨游,怎么可能慢慢打呢?何况是在袁绍兵强马壮、曹操实力不如的情况下。立马灭了曹操,好让我们回家,这就是郭图等坚决反对慢慢打的真实想法。

沮授以“百姓疲敝,仓库无积”为由要求慢慢打,郭图则以我强敌弱的战机为由要求急速攻打,防止日后曹操更强大更难攻打。沮授又以“兴无名之师”为由说师出无名,郭图则以武王伐纣为名攻打曹操反驳。鉴于沮授等冀州士族集团消极攻打曹操,郭图于是以沮授军政大权在握、权力过大为由,建议分军,形成沮授、郭图、淳于琼三都督军团。原本是冀州士族掌控的袁绍军队,变成了1个冀州士族和2个河南士族所掌控。

4、 官渡之战。因为刘备背叛曹操,田丰建议袁绍袭击许都。田丰袭击许都建议是基于两个理由:

首先是快速作战而非主力作战不拖累河北。快速作战的袭击,不会影响河北地区的休养生息,也实现了沮授所建议的“渐营河南”策略。袭击许都,若成功,大家欢喜;若失败,就说明郭图等河南士族集团的急攻曹操策略不可行,沮授的缓攻曹操策略的正确性。

其次是刘备能够抗拒曹操一段时间,让曹操不能马上回援许都。但事实是曹操攻打刘备,一仗未打即平定。刘备在小沛直接逃跑,关羽在下邳直接投降。若袁绍采纳田丰建议,派军袭击许都,只有失败的结局。退一步说,若曹操因为袁绍派军袭击而没有去攻打刘备,袁绍军也不可能对曹操有任何胜算。

袁绍想要击败曹操,袭击战术是不可能击败曹操的,只有主力决战才有可能。官渡之战前期,虽然曹操早期连胜两场,先后斩杀颜良、文丑,但当袁绍军以人数优势连营逼迫曹操军营时,曹操军立马陷入战局不利局面。就连沮授也不得不承认曹操军粮少:

“南军谷少,而资储不如北。”

但沮授在曹操粮少兵少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缓攻曹操策略。

事实上,袁绍以兵力优势连营逼迫曹操迎战的策略是正确的。即便曹操烧了乌巢之粮,若不是张郃投降曹操造成袁绍军心崩溃,胜利者还是袁绍。因为就算乌巢粮食被烧,袁绍最多是和曹操一样陷入无粮境地。袁绍还可以从河北再搜刮一笔军粮来支撑,曹操已经无粮可以搜刮。

无论是《袁绍传》,还是《武帝纪》,都显示曹操缺粮问题比袁绍更严重:

“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袁绍传》

“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武帝纪》

相比之下,袁绍军即使乌巢之粮被烧,并没有出现缺粮的记载。

5、 许攸分兵偷袭许都之计不可行。原因很简单,因为许攸所谓“曹操兵少而悉师拒我,许下余守埶必空弱”并非事实,只是许攸的自我臆测。事实是许都并非空弱:

在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对峙时,刘辟在汝南反叛,攻打许都,就算加上袁绍派遣的刘备,也被曹仁所击败。

袁绍若听从许攸建议,派遣一支军队袭击许都,一不可能攻下都城,二不能迫使曹操撤军,只会被曹仁击败。以曹仁在江陵对着周瑜而能守城一年、在樊城对着关羽而能守城半年的守城表现来看,袁绍军无人能够快速击败曹仁而夺取许都。


总结

袁绍作为河南士族集团的一员,作为外来户,本来在韩馥时期就不受冀州士族集团的支持。即便袁绍成功让韩馥让出冀州,袁绍也不得不依赖冀州士族集团去平定河北。

但冀州士族集团在平定河北后,就无意积极南下进攻曹操。沮授以粮食缺少、师出无名为由去劝阻。在沮授劝阻无效下,田丰更改策略,建议轻兵袭击许都,无论胜败,都不损坏冀州士族集团利益。

冀州士族集团有心割据河北、无意南下中原的最有力证据是:韩馥时期拥立刘虞为帝,取代汉献帝;建议迎接汉献帝、迁都邺城,牢牢控制东汉朝廷。

但冀州士族集团的失策在于,在袁绍让耿包提出称帝建议时,没有积极拥护而是反对,迫使袁绍只有南下中原一条路。若冀州士族集团支持袁绍称帝,袁绍必然采纳沮授缓攻曹操建议,而不会采纳郭图急攻曹操建议。

冀州士族集团有心在汉室旗号下割据,但无心自立建国。这足以反映冀州士族集团野心不足。

相比之下,作为外来户的河南士族集团,虽然在支持韩馥让冀州中有功,但也因为冀州士族集团的强势而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在沮授提出迎接汉献帝、迁都邺城时,河南士族集团只能反击,否则一旦汉室迁都邺城,河南士族集团将失去东汉建都洛阳所带来的地利优势。

西汉定都长安,造就了关陇集团;东汉定都洛阳,造就了以河南为主的关东集团。若沮授成功让汉室定都邺城,将会改变汉朝的结果:关中、巴蜀、荆州等地都会听从以冀州为主的河北集团的命令,东汉造就的关东集团将会败落。

从东汉末年到隋唐的历史趋势和事实是:掌控大局的始终是河北集团。袁绍统一河北而成为最强,曹操统一河北而平定北方,魏晋以北方强,五胡十六国以河北的匈奴、鲜卑等汉化民族为主导,北朝则是鲜卑和河北汉人的结合而强盛,隋唐以北朝鲜卑为基础。

就从袁绍个人而言,依赖冀州士族集团则成功统一河北,摆脱冀州士族集团则有官渡之败。

沮授、田丰等冀州士族不愿意急攻曹操,基本上都是河北人的袁绍军怎么可能积极和曹操军搏命呢?

在袁绍不断削弱冀州士族集团下(取消沮授监军,分为三军,后更把大部分沮授军给郭图统帅),在冀州士族三番四次劝阻不听下,作为冀州士族一员的张郃干脆投降曹操,一了百了。

袁绍打击冀州士族集团,最终因为张郃的投降而引爆冀州人的不满情绪,于是军溃——不打了,大家都回家种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