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经过——胃脘部胀痛反复发作10年,伴纳呆、乏力】 某男,42岁。胃脘部胀痛反复发作10余年,再发加重3个月,伴纳呆、乏力,食后胃脘胀痛加重,时有恶心、嗳气,舌淡红,舌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弱。 辨病辨证为胃脘痛之脾虚胃滞证,治以益气健脾、理气和胃。 二诊:症状有所减轻,饮食增加。 三诊诉胃脘部胀痛减轻,乏力减轻,舌苔变为薄白苔。 患者诉胃痛基本消失,纳呆、乏力已消,舌边齿印明显变小,脉稍弦。胃镜复查胃黏膜无异常。继续服用巩固治疗。 证候分类 1.肝胃气滞:胃脘痞胀疼痛或攻窜胁背,嗳气频作。苔薄白,脉弦。 2.寒邪犯胃:胃脘冷痛暴作,呕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脉弦紧。 3.胃热炽盛:胃痛急迫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苦或粘。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 4.食滞胃肠: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苔厚腻,脉滑或实。 5.瘀阻胃络:胃痛较剧,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或大便色黑。舌质紫暗,脉涩。 6.胃阴亏虚:胃痛隐作,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7.脾胃虚寒: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舌质淡,脉沉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