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厉害的阴谋就是阳谋。 所谓阳谋,就是堂堂正正地挖了一个坑、设了一个局,对手却不得不跳进去。明明知道跳进去九死一生,却也无可奈何。 这才是设局的最高境界。能够设计出这样一个局的人,不简单。《亮剑》中的山崎就是这样一个高手。 山崎的表现堪称精彩山崎是标准的学院派,却经历了实战的考验,在李家坡之战中,他在阵地上亲自指挥,无论是火力配备、攻击梯次、工整构筑,都无懈可击。七七二团在决死一纵等部队的配合下,连续八次冲锋却不得寸进,损失惨重。 如果不是旅长及时换将,只怕七七二的编制要打没了。山崎大队固然有地形和火力优势,但山崎的指挥能力不能抹煞。 然而,山崎的能力不仅止于此,除了出色的战术指挥之外,他的全局观、战略观同样出色。 山崎发现兵工厂和野战医院纯属意外,打了也就打了!但是山崎却看得更远——难道,这不正是一个毕其功于一役的绝好机会吗? 于是,他固守李家坡,占据地形之利,以自身为诱饵,吸引对手重兵来攻。然后再用电台通知周边的扫荡部队,在外围形成一个更大的包围圈。只要自己能够顶住进攻,必定能够达成目标。 于是,山崎带领一个大队,依靠地形和火力优势,激战一昼夜,硬是守住了李家坡,如同一根钉子一样紧紧楔在阵地上! 没有相当的头脑和战略观,能制定出这样的策略吗?没有身经百战锻炼出来的神经,岂敢将自身先置于死地?有勇、有谋、有胆,山崎的确是个厉害的对手!这一点必须要承认。 这个局要成功,有四个条件一,对手不会退走 二,山崎大队能顶住对手凶猛的攻击; 三,队友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到达! 四、八路军没有炮火 很显然,这四个条件山崎全部具备了: 先看第一个:野战医院和兵工厂被摧毁,副总指挥绝咽不下这口气?撤走?不可能的,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拿下山崎大队,甚至都爆粗口了!副总指挥下的是死命令,军令如山!所以负责进攻的部队,无论损失多么惨重、无论消耗多么巨大,都一定要拿下李家坡。 再看第二个:作为诱饵,实际上山崎大队是把自己置之于绝地,究竟是鬼子的大合围先完成,还是李家坡先被八路军拿下?指挥官对自己的战力没有绝对的自信,焉敢定下此计?所以山崎是有充分自信的。虽然他仅仅只有一个大队的兵力,却占有地形优势,火力更是对手不能比拟的! 再看第三个条件:山崎充分相信队友的作战能力。实际上,在正面大规模的野战中,鬼子是占有优势的,我们更多的采取袭扰、偷袭等麻雀战、游击战的方式,真要是硬碰硬对上了,肯定要吃大亏,不合算。 再看第四个条件:如果我方有远程炮火,那还打个屁啊?直接炮火覆盖,然后延伸,乘势冲锋,战斗很快就能结束!问题在于:我们哪有这么多炮火啊?是的,大旅长发了狠,把手里面的炮弹全部打了出去,可这一轮炮击,当量少得可怜,并未给山崎造成严重的杀伤。 能够因势利导、因形就势,山崎算准了对手明明知道是个坑,却不得不跳进来! 山崎以一己之力,设下了这个局!好大的胃口,好精的算计! 事实上,山崎是成功了李家坡之战,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史称关家垴之战。 剧中的山崎大队,其实是冈崎大队,他们在进攻根据地时,袭击了黄崖洞兵工厂,在我方重兵合围时,冈崎大队趁夜占领了关家垴。 关家垴北临断崖,下有深沟,东西是陡坡,地形险峻,只能南面比较平缓,可谓易守难攻,再多的兵力在这种地形之下也无法展开。尽管进攻异常凶猛,却因为地形的限制,无法发挥兵力优势,这场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双方均损失惨重。 那么,李云龙挖壕沟的情节是真的吗?在这场战斗中,壕沟确实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进攻时,刘帅发现连接关家垴陡崖崖顶与壕坎之间的斜坡的黄土,于是他一面组织火力佯攻,一面组织人员从壕坎下掘进,挖通了通往关家垴山顶的暗道。 如果当时有更多的时间,拿下关家垴是迟早的事情。然而此时敌人的援兵到了。
根据参加过此次战役的老兵回忆,我们可以看出几点: 一是敌人也已经无法支撑,弹药耗尽,靠刺刀肉搏; 二是手榴弹确实发挥了作用,指挥员被炸死; 三是这支小股部队居然支撑了一昼夜。 最后,由于敌人援兵到达,我部只得撤退! 所以,真正的史实和影视剧还是有差距的,这支鬼子也并没有被全部歼灭,最终还是逃出了一部分。但不管怎么说,它让我们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认识到了我们和对手在各个方面的差距。 转眼间,七十多年过去了,许多往事已经被历史的尘烟所蒙盖,但是对于某些敌人,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始终不能原谅他们,更不能对他们放松警惕。 忘战必危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