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个团拿不下日军500人,陈赓苦无对策,刘伯承献计:日军怕打屁股

 冬不拉拉 2022-09-07 发布于安徽
10月30日上午9点,关家垴的围攻战已经打了整整5个小时,一向以打硬仗闻名的129师386旅,这次也遇到了难啃的骨头。

在西南的主攻方向上,是一条高20米高的陡崖,快到崖顶的地方,有一个略凸出来的壕坎,上面又是一条30多米长的斜坡,一直通到关家垴山顶日军的前沿阵地。这一路地形陡峭,只能借助攀登工具和陡崖上的野藤爬到壕坎处。

但在日军强大的火力封锁下,386旅突击队既无法发起冲锋,又无法打掉日军火力,反被压制在壕坎处无法行动。偏偏这个时候,几架日军飞机又飞临关家垴上空,对八路军进攻路线进行密集的火力覆盖。

前有悬崖,上有敌机,面对敌人密不透风的防守,“脑子最灵活”的386旅旅长陈赓却也罕见地没了主意。这一仗八路军已经投入了8个团的总兵力,如果不能迅速拿下关家垴,等日军增援一到,就是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图片


形势万分万急,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接到彭德怀“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拿下关家垴”的死命令后,径直闯入前线769团的指挥所,拿出望远镜观察敌情。

很快,一个细节引起了刘伯承的注意。他直接叫来陈赓,指了指日军阵地前的那段壕坎,说到:

“日军的弱点,就在他们的屁股上。”

三层指挥,两种意见

关家垴之战,从打响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备受争议。如果把这次战役分为几个阶段来看,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

首先是起因:1940年10月下旬,执行扫荡任务的日军36师团冈崎大队500余人,在没有进行战前侦察的情况下,误打误撞闯进了八路军根据地,并破坏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386旅随即展开反击作战。

其次是过程:冈崎大队从黄崖洞撤退到关家垴一线,彭德怀当即命令正在附近休整的八路军129师对其展开合围,命令务必全部消灭。日军遇袭后转入山地作战,利用地形展开防御,129师以优势兵力进行围攻,未能取得预想效果。

图片


关家垴战役的另一个大背景,就是当时八路军正在华北展开规模空前的破袭战,即著名的百团大战。刘伯承曾在总结百团大战时,着重提过到一点:

“八路军作战应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敌后游击战广泛歼敌,尽量避免与日军进行运动战,尤其是阵地战。”

但回到关家垴,八路军的战术执行却和刘伯承所讲的大相径庭。在黄崖洞击退日军后,129师仍然选择主动出击,堵截正在撤退的冈崎大队,将战役模式拖入当时八路军并不擅长的攻坚战、阵地战。

那么为什么明知道要付出一定的伤亡,且难以完全达到战略目的,这一仗还必须要打?

其实在战役开始包括进行的过程中,八路军三层指挥机构的意见就并未统一。最前沿的部队以129师386旅为代表,旅长陈赓就曾不止一次向彭德怀请示:

“换个时间,换个地点,只要把敌人放下山,我保准把他们全部消灭。”

386旅是整个八路军中最能打的部队之一,它的前身为红四方面军主力31军,部队中多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但在这一战中,一向战绩彪炳的396旅,罕见地碰了硬钉子。

陈赓性格随和,为人风趣幽默,但在战场却完全是另一副面孔,指挥果敢悍勇,狠仗硬仗打得最多。包括在关家垴打得最艰苦的时候,他的主张也只是转移战场,而不是放弃消灭冈崎大队。这也代表了当时一线指战员最广泛的心声,那就是仗要打,命要拼,但完全可以先退一步,再另寻良机消灭敌人。

而作为129师师长兼前线的总指挥,刘伯承的态度和陈赓一样。他并不赞成以阵地战的方式强攻,这种打法对部队损耗太大,即便打胜了也是惨胜,129师乃至整个八路军,都经不起几次这样的损耗。

图片


那么既然时间、地点都不是最佳选择,身处一线的刘伯承和陈赓又反复劝谏,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彭德怀,为什么仍执意要打这一仗?

危急关头,彭德怀一锤定音

论指挥艺术,彭德怀和刘伯承、陈赓属于两种风格。

刘伯承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陈赓则是黄埔一期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两人都是履历光鲜的军校科班生。长征时期一个担任总参谋长掌管先遣支队,一个担任干部团团长,身负保护总部机关的重任,一旦出手,就是作为精锐使用。

所以无论是刘伯承还是陈赓,用兵都讲究一个“奇”字,擅长以灵活机动的方式捕捉敌人的弱点,然后一击致命,突破乌江,奇袭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如果说经历会影响一位将领的用兵习惯,那么彭德怀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例子。自平江起义独自拉起一支部队,到井冈山会师、长征率领红三军团独当一面,再到八路军整编奔赴抗日战场,每一个阶段都是从无到有,从难到更难的过程。

生存的机会都要靠拼出来,别人不敢走的路要走,别人不敢打的仗更要打。彭德怀胜于常人的,就在于“决心”两个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就是对他最高的评价。

图片


所以在刘伯承和陈赓身处前线,认为战役进展困难,请求退一步再另寻良机的时候,彭德怀面临的考验其实远远不止于眼前的一个关家垴。对于129师来说,放走一个500多人的冈崎大队无关紧要,以后有机会同样可以消灭他,但对于整个八路军来说,这一仗必须要打。

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影响层面
黄崖洞兵工厂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修建的最大兵工厂,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大量武器,锤炼出了一大批工业建设人才,被朱德誉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影响力不言而喻

如今冈崎大队意外闯入并破坏黄崖洞兵工厂,如果不消灭这股入侵之敌,放任他们撤离,那么之后日军肯定会利用这一事件大做文章,吹嘘他们进攻八路军根据地,破坏兵工厂的战绩,这对整个抗日战场的士气、民心都是不小的打击。

第二:战略层面
百团大战的发起,除了反击日军的扫荡之外,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证明八路军不仅可以进行敌后游击战,还可以组织大规模的战役。现在敌人已经闯入了根据地,如果八路军不敢应战,那么百团大战积累的威望将会大打折扣,更无法止住所谓“游而不击”的谣言。

图片


另一方面,在长期的反扫荡中,彭德怀发现了敌人的一个规律,即进行扫荡的一路日军通常由500人左右的一个大队组成。如果这次八路军能够及时,乃至在不利的条件下消灭冈崎大队,就能挫败日军锐气,使其不敢再孤军出击,减少扫荡的次数。

第三:部队层面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扩编,招募大量的新兵。因为长期坚持敌后游击,所以很多新编制的部队都没有积累正规战的经验,打巧仗、小仗绰绰有余,但一到大型的运动战就暴露问题。

经验不足导致一处弱点显露无疑,直至影响全局,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当年参加关家垴战役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就曾回忆说:

“彭老总坚持要打关家垴战斗,有一个意图:八路军是坚持敌后抗战的主力军、正规军,不但要会打游击;必要时,也得猛攻坚守,顽强拼杀,敢于啃硬骨头。”

作为主帅,彭德怀要考虑的不仅是冈崎大队闯进来这一突发事件,还有八路军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包括未来所以可能发生的战争中,需要表现出来的战斗态度和硬仗能力。一碰强敌,一遇挫折就打退堂鼓,这种打法适合稳中求进的井冈山红军,却不适合需要通过抗日战争积累威望的八路军。

关家垴之战,是一场必须要打的仗。唯一的意外就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为什么八路军8个团在2天时间内,却没有拿下只有500人的冈崎大队。

刘伯承的锦囊妙计

关家垴之战,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地形因素和参战双方的装备差距。

关家垴位于太行山腹地,这一带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地势非常险要。并且关家垴自身的地形也非常奇特,其顶部为平地,可以驻军防守。北面为悬崖深沟,东西两侧坡度极陡,只有南面地势平缓,可做进攻路线。但南坡对面又有一名叫柳树垴的山岗,地势更高,与关家垴互为掎角,可以相互进行火力支援,封锁攻山道路。

图片


被围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冈崎支队510人左右
步兵2个中队,工兵1个小队,辎重1个小队,无线电1个分队,1个战斗救护班和1个山炮分队(3门炮)。
八路军参战8个团:
129师386旅772团、16团、18团,385旅769团(另有13团阻援),新10旅28团(另有29团阻援),决死一纵25团、38团,以及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炮兵团山炮连。

冈崎大队在被围之前,果断选择关家垴作为防御阵地,足以见证其战术水平。小小的一个山岗,深沟、悬崖、陡坡各种险要地形全部包括,唯一地势稍微平坦的南面,又完全被柳树垴火力覆盖。

冈崎大队虽然人数不多,却兵种齐全,还有重火力的机枪山炮。要知道386旅772团在攻山的过程中,遇到最狭窄处只有一条约0.3米宽的小道,勉强能够通过一人,而日军的阵地正好就设在附近,凭借机枪一封锁,步兵寸步难行。

而另一边,彭德怀亲自指挥的八路军总部的山炮连也遇到了问题。八路军参战部队虽然高达8个团,但在攻坚战中唯一有效率的战斗力只有这个山炮连,但偏偏在关家垴一战中,山炮连“哑火”了,几乎没对防御的日军造成任何有效伤害。

图片


直到战后彭德怀、刘伯承等人视察战场时,才发现问题。在关家垴的阵地上,日军不仅修建了完备的防御工事,还挖凿了大量的“猫耳洞”。猫耳洞制作简易,只需要在沟壕、土坡的侧壁掏一个可以栖身的洞,几根木头就能挖成。但这种洞不仅隐秘,而且能够躲避炮火,藏兵藏物资都不在话下。

关家垴南坡上面原住着50余户姓关的人家,沿山壁构筑了一孔连一孔的窑洞,日军抢占关家垴后,将这排窑洞全打通了,每个窑洞都筑有机枪阵地,既可独立构成一个火力点,又可与其他窑洞互相掩护、互相支援,形成交叉火力网。窑洞外也挖了工事,构成了里外相连、窑窑相通的循环作战工事。

在战役打响前,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意识到地形复杂,强攻艰难,便决定提前派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行夜袭,在敌人刚修完工事最为疲惫的时候,争取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关家垴。结果特务团在进攻过程中,被日军窑洞里的机枪打了措手不及,不得不被迫退回。

夜袭不行,强攻也不行。最后还是刘伯承找到了日军的弱点所在。

他在769团的指挥所看到日军阵地前的斜坡是松散黄土,便命令陈赓立刻组织部队火力佯攻,同时派人进行土工作业,从斜坡下面挖出一条通往山顶的暗道。

刘伯承这一招,摸准了日军的命门。西南方向地形复杂,日军拒险而守并没有布置重兵,并把这一面视为稳固的后方。刘伯承瞅准日军的屁股方向掘土进攻,自下而上,冈崎大队根本无从发觉,更没有应对的办法。

图片


很快,769团再次组织火力对日军进行猛攻,同时派出突击部队攀登上陡崖,其中的一部分从暗道里向关家垴山顶爬去,一部分隐蔽在壕坎下面。关家垴山顶的日军以为八路军又要从斜坡往上攻,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前面的斜坡,没想到屁股后面突然冒出了八路军。

短兵相接,759团打开缺口,后续772团和决死第1纵队25团、36团等部也先后攻上关家垴,日军大部被歼灭,残兵则退到了半山腰村子里的窑洞中,负隅顽抗。

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日军1500多人的增援部队,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逼近关家垴。鉴于冈崎大队已基本被歼灭,彭德怀便命令部队停止攻击,撤出战斗。残敌60余人则在援敌接应下仓皇逃走。

关家垴一战虽然打得艰苦,但是影响却是毋容置疑的。冈崎大队目中无人,孤军闯入八路军根据地,最后包括大队长冈崎歉受在内400多人全部阵亡,日军大受震撼。而八路军参战部队经此一场恶仗,意志力和战斗力都有了十足的磨砺,不但能灵活机动一击制敌,还学会了猛冲猛打啃硬骨头。从长远角度来说,这一仗是值得的。
青史佐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