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化论最大疑点:基因并不会进化

 山海一笑风云过 2020-04-11

基因不会进化

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基因构成,然而基因并不会进化,基因只会突变。我们过去的认知是,种群无规则的可遗传的基因突变在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下诞生了最适合生存与繁衍的物种,而这期间使用最多的例子是英国桦尺蛾,然而,桦尺蛾颜色的变化并不属于基因突变,我们回顾一下过去的知识:

桦尺蛾颜色的改变不是进化的结果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之前,大部分的桦尺蛾都是白色的,因为桦树是白色。后来19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后,大气被工业废气污染,树干变成了灰色。白色桦尺蛾容易被发现并被鸟类捕食,所以种群发生了变化,桦尺蛾多数成了深色。而随着环境的改善,树干变回白色,桦尺蛾种群又大多变成了白色。如果案例是真的,这就是自然选择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但这一切与进化无关!

什么是进化

进化是什么呢?进化指一种生物原来不具备某种器官或者功能,之后通过随机的方式,产生出新的功能和结构。比如原来没有鞭毛的细菌长出鞭毛;或者原来没有视力的生物长出眼睛。也就是说,这些新的功能结构是不需要任何智慧设计的参与就可以凭空出现,这才算进化。

然而桦尺蛾颜色的改变只是一种基因的性状表达,在环境选择下发生的数量改变而已,其本质并不是进化。

小鸟脖子上的白毛是进化的产物么?

我们也会看到其他的进化论案例解释,例如上图小鸟的脖子上为什么会长出一圈白色的羽毛。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单个基因并不一定只带有一种性状,例如带有小鸟脖子白毛的基因A,同时也可能带有更容易抗病毒等有利于生存的基因,而自然选择了更抗病毒性状的同时就必然附带了脖子上的白毛。又例如体现脖子上白毛的A基因也有可能同时会削弱跟视力有关的B基因,但同时会增加跟反应速度有关的C基因,而C基因的好处足以弥补B基因的削弱,那么A基因的白毛也可能被自然选择所保留。

然而,跟桦尺蛾的例子一样,这一切都是基因表达与自然选择的结果,在以上过程中,并不存在进化的过程,小鸟还是小鸟。

进化不会超出物种的范围

物种取决于基因,不同个体的遗传密码会有差异,但差异绝对不会超出物种的范围,老虎的后代永远是老虎,或许会因为环境的变化体现出更加耐寒,更加耐热,不同花纹等多样性,但他们还是老虎。虽说人类和黑猩猩基因很像,但就是那百分之一的基因差别造成了不可逾越的物种界限。

突变成功且能遗传的概率极小

生物的演化存在突变,例如双头的蛇,双头的乌龟,三足的青蛙,这种情况百年难得一遇,而且绝大部分突变性状是脆弱的残次品,现实很难依靠突变发展出一个完美的物种。人类如果是从水中诞生,那么需要先退化鳍、鳃、尾巴,然后突变出四肢,肺等一系列重要器官,而且这种突变必须可遗传,且在大范围内存在于雌雄个体中,这样才可以有效的繁殖。为了保证能够经受住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这种突变的完美个体还必须同时同地具有足够的数量来抵御死亡,确保繁衍替补。而这一切的可能性几乎是0.人类至今培育的骡子,也未能生出小骡子。然而即使骡子有一天能够繁殖,也只属于杂交,而并非进化。就更不要说自然状态下同时突变出大量可繁殖且具有全新生物性状的个体。

缺少中间态化石

人类至今未能找到有力的物种进化的中间态化石,而曾经被认为是进化论有利证据的始祖鸟化石也被大量证据质疑造假。证明物种进化的例子总是乏善可陈,是真的没有更多更好的例子了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