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犹太妈妈和中国妈妈的区别:并非更重视阅读,而是“成长型思维”

 北书房2014 2020-04-11

犹太人一直是以聪明而闻名,这也是因为犹太人对于家庭的观念是非常重视的,而这样的家庭观念其实也是为了保证孩子能够有充足的家庭陪伴,以及足够投入的家庭教育。

在中国,也有很多人重视家庭的传统,大多数的父母拼尽全力都是为了能够给予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同样也是为了他们日后能够成人成才,并且拥有更好的未来。

众所周知,世界上高人辈出的民族是犹太人,然而犹太人虽然人口占比不到0.12%,但却拿下了20%的诺贝尔奖项,所以犹太妈妈的育儿经验,经常会被中国的妈妈们追捧。

但都是同样的教育,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能够名列前茅,有的孩子则没有好成绩,然而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家庭教育当中,到底犹太妈妈和中国妈妈的教育有什么区别呢?

犹太妈妈和中国妈妈的区别:并非更重视阅读,而是“成长型思维”

中国妈妈与犹太妈妈的教育差异

很多中国妈妈争相效仿的,是她们对于书籍的阅读和重视。

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一项调查:这个号称全世界最喜欢书的民族,每个人每年平均要阅读64本书,位居于世界第一。

但在儿童教育纪录片中《他乡的童年》里,曾有一个在以色列的采访中,她们对于阅读一笔带过。

然而在其中,我们会发现,其实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在教育上最大的区别,还真的不是更重视阅读,而是对“成长型思维”的态度。

犹太妈妈和中国妈妈的区别:并非更重视阅读,而是“成长型思维”

那么什么才是“成长型思维”呢?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曾通过研究,提出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概念,其中不逃避困难、换个方式想问题、去尝试等等,都是成长型思维典型的表现。

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的思维也就是指一个人相信他自己的基本品质,他相信自己的才能、天赋、品格和智慧等,都是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而发展出来的。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他们往往做事都不会轻易放弃,反而还能够从这个过程当中享受到乐趣,同时也会经常向别人寻求帮助,并且还很愿意坚持。

犹太妈妈和中国妈妈的区别:并非更重视阅读,而是“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也就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的基本品质是固定的,永远不会变的。

而那些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逃避和放弃,也从不敢于关注自己的错误。

犹太妈妈和中国妈妈的区别:并非更重视阅读,而是“成长型思维”

从这种思维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两种思维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失败的态度。

曾经我在《最强大脑》中看国际挑战赛中国队首战告捷,中国队以3:1完胜意大利队,然而当时比赛的结果并不是观众们的焦点,而是:“天才少年”李云龙在比赛中当场崩溃大哭。

很多的观众认为李云龙心理非常脆弱“输不起”,在比赛的过程中,李云龙一度哭的瘫在座位上站不起来,不管谁劝也没有用,而哭泣的李云龙只是在一遍遍重复着“我摆错了,可是我记对了呀!”这句话。

犹太妈妈和中国妈妈的区别:并非更重视阅读,而是“成长型思维”

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样身为12岁的意大利男孩安德烈,他明知自己要输了,但还是在比赛中表现得从容淡定,当最后结果显示李云龙并没有摆错时,安德烈送上了一个大大的拥抱,他说:“我刚才很担心李云龙,他看起来很难过,我想要去拥抱他。”

在《最强大脑》中我也知道了,我们要教会孩子并不是一味地求生欲和不能输的心态,而是去接受挫折,并原谅自己的能力,要让孩子知道,失败是人生的常态。

所以不管孩子的智商如何,如果父母想要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当中更加积极努力,那么就必须要培养他的“成长型思维”。

犹太妈妈和中国妈妈的区别:并非更重视阅读,而是“成长型思维”

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大多数的中国妈妈在看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往往会给予严厉的惩罚,所以失败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可怕而且糟糕的经验,这也让孩子为了避免失败,形成了“固定型思维”。

而犹太妈妈却是相反的,他们对失败有着积极的解释,并且引导孩子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问题的本身,所以这也是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关键之一。

犹太妈妈和中国妈妈的区别:并非更重视阅读,而是“成长型思维”

★谨慎对待“天赋”

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学不好东西,是因为天赋不够好,但其实有科学统计证明: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在120~130之间,而聪明的人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而最新的脑科学研究表明:即使在成年以后,人的大脑也没有定型,而是不断演进,而经过读写训练、冥想训练的成年人,大脑灰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也证明了智商本身也是可能会提升的。

所以孩子的智商也是能够有所提升的,如果父母引导得当,多玩一些开发大脑类的游戏,宝宝的智商也会越来越高。

犹太妈妈和中国妈妈的区别:并非更重视阅读,而是“成长型思维”

★把目标定为“进步”

父母在给孩子定目标的时候,不要把孩子的目标一下子定在90、95分,而是定为每次进步1分或者2分。

而对于成绩在95分以上的孩子,父母不妨把目标定为卷面更整齐,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也不会纠结在分数和排名上面,而是关注如何让自己进步起来。

这也是培养孩子“成长性思维”的一种方式,让孩子在其中感受到通过努力不断进步的成就感。

犹太妈妈和中国妈妈的区别:并非更重视阅读,而是“成长型思维”

★重新认识“失败”

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

曾经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中国籍高材生郭衡在宿舍自缢身亡,她在遗书中写到:“除了中文,我觉得我没有任何优势!面对那些比我优秀百倍的同学,我已经再没有能立足的东西了!”

在面对失败的时候,郭衡本一切都归咎于自己“不够优秀”、“没有优势”当中,而这就是典型的“害怕失败”。#育儿有方法#

其实让孩子重新认识失败并不难,父母首先要做到帮助孩子面对失败,让孩子在重新认识失败的过程中,得到明显的成长,这样孩子才会拥有“成长型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