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质投稿】备战高考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世界史)

 新用户56909953 2020-04-11

高中世界史部分大事年表

第一单元: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

1.古希腊民主政治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明确概念:

古典时代  城邦  公民大会  四百人会议  五百人议事会  十将军委员会  陪审法庭  梭伦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  陶片放逐法  观剧津贴  直接民主  轮番而治   

罗马法  习惯法  成文法  公民法(市民法)  万民法  自然法  《十二铜表法》  《民法大全》

早期自然哲学   智者运动(智者学派) 希腊三贤(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理念论  《理想国》

近代世界

第二单元: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1418世纪)

1.文艺复兴(1416世纪)

2.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与早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

3.宗教改革(16世纪)

4.近代科学的形成(17世纪)

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18世纪)

6.启蒙运动(1718世纪)

7.北美大陆新体制——美国联邦制的确立(18世纪七八十年代)

8.法国大革命与艰难的共和之路(18世纪末——19世纪70年代)

明确概念:

新航路;商业危机;价格革命;商业革命;殖民扩张;教皇子午线;“海上马车夫”;东印度公司;黑奴贸易;重商主义;日不落帝国;世界市场;宗主国;三角贸易等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 薄伽丘 彼特拉克 意大利美术三杰(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宗教改革  三大新教(路德新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九十五条论纲》  “因信称义”  “教随国定” “先定论”

《天体运行论》;近代科学(实验科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百科全书派;《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纯粹理性批判》;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等

大宪章;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英吉利共和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

美国独立战争;《邦联条例》与邦联;《1787年宪法》;分权制衡原则;联邦制;两党制;

法国大革命;波旁王朝;热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七月革命与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

德意志邦联;普鲁士三次王朝战争(普奥对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把握史实:

文艺复兴兴起与发展过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葡西荷兰英国的殖民概况

宗教改革的概况;三大新教派的教义

伽利略、牛顿等的贡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启蒙思想家(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普鲁士的康德)的主要观点

北美独立战争进程;1787年宪法的内容

法国大革命进程;近代法国政体的变迁;1875年宪法的内容

分析历史现象: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原因;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意义);

新航路开辟原因(必要性、可能性);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及评价

宗教改革的背景及评价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英国确立民主制度的特点及意义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启蒙运动的意义

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共和道路曲折的原因

公元1416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

15世纪后期起,意大利文艺复兴达到鼎盛,并扩展至西欧其他国家

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好望角(非洲最南端)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493年划定“教皇子午线”

1494年西葡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修改教皇子午线

14971498年,达伽马开辟了西欧直航亚洲的航线

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529年,葡西签订《萨拉戈萨条约》,划分两国在东半球的分界线,首次瓜分了全球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16世纪三四十年代,加尔文受邀至瑞士进行宗教改革

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发行,“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确立

16世纪末17世纪初,伽利略创立了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法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是英国海外商业竞争和拓展的重要组织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一度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

17世纪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1317世纪上半叶,英国以议会为中心,限制王权的斗争逐渐推进

1215年,《自由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

13世纪中期,成立议会,英国议会制度形成)

14世纪以后,英国议会分为上下两院)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可以展开,详见必备用书40页)

1652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英国获胜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在政治、财政、军事、外交方面对国王权利做出限制,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1701年,英国通过《王位继承法》,确定议会决定王位的继承和法官的任命

18世纪早期,英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国打败法国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殖民霸主,号称“日不落帝国”

17世纪启蒙运动起源于英国

18世纪中期在法国达到顶峰

18世纪中后期扩展到德意志等地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莱克星敦枪声,独立战争开始

177674日,颁布《独立宣言》

1781年,打败英国殖民军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颁布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等

17891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4月就职

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详见必备用书第361页)

17897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大革命开始

17898月,颁布《人权宣言》

1794年,热月 党人上台执政,大革命结束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年)

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年)

七月王朝时期(18301848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

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从法律上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

第三单元: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8C60年代—19C

1.两次工业革命

2.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3.工业革命下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英国议会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沙俄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法国1875年宪法、德意志的统一)

4.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把握史实:

1.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重要发明;

2.列举19世纪主要科学技术成就;

3.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内容;沙俄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措施;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法国1875年宪法内容;德意志统一的方式与过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4.《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与革命措施

明确概念:

1.圈地运动、蒸汽时代、工厂制、世界工厂、城市化、自由主义、

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帝国主义、世界市场

2.生物进化论、万能蒸汽机、电磁感应现象等

3.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大政奉还”、倒幕运动、天皇专制;武士道精神;议会制共和制、王朝战争、军国主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4.经济危机;三大个人运动;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公社委员会

分析历史现象:

1. 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2. 德意志帝国统一的影响;评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异同;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

3. 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及影响;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提高了织布速度

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提高了织布速度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并得到推广,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和美国扩张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创制蒸汽机轮船“克莱蒙特号”

19世纪初,法国人拉马克阐述了“获得性遗传”理论,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创制蒸汽机车“旅行者号”

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

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1831年和1834年 两次里昂工人起义

1832年,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工人们起草了要求实现普选权的《人民宪章》,向国会递交请愿书,要求进行社会变革

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

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业产生,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武装起义

1847年,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在伦敦举行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初步)形成

1853年,美国海军叩开了日本大门(黑船事件)

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引发了俄国国内的革命斗争。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论,标志着近代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下诏废除了农奴制,开始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

1864年,普奥对丹麦的战争

1864年,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1876年解散)

1866年,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866年,普奥战争

19世纪60年代,瑞典人诺贝尔发明炸药

19世纪60年代,日本倒幕运动开展

1867年,明治天皇登基

1868年,倒幕派以天皇名义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经过一年多内战,幕府势力被彻底消灭。明治维新开展

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

1871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318日,巴黎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19世纪后半期,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889年,日本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颁布《日本帝国宪法》

1889714日,在巴黎成立了第二国际

19世纪90年代,日本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它们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侵略和掠夺,被称为“帝国主义”。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70年代,定居美国的苏格兰人贝尔发明电话

                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德国人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

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灯泡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有轨电车

                 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电磁波

                 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汽油机

                 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三轮汽车

19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

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19世纪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第四单元: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1.第一次世界大战

2.俄国十月革命

3.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4.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5.第二次世界大战

把握史实:

1. 一战进程及主要战役;《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2. 十月革命进程;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主要内容

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4.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5. 二战进程及主要战役

明确概念:

1. 巴黎和会、“十四点原则”、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列宁主义、二月革命、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人民委员会

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普遍义务兵役制)、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集体农庄与农业集体化)、苏联1936年宪法、计划经济体制

4. 柯立芝繁荣、自由主义、“黑色星期四”、“大萧条“、凯恩斯主义、《全国工业复兴法》、蓝鹰运动、以工代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 绥靖政策、《联合国家宣言》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与波茨坦公告

分析历史现象:

1. 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十月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2.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评价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

3.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

4.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影响)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多数派,称布尔什维克。

1904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战场,当地民众蒙受极大灾难

1905年,俄国革命,各地方虽然最后妥协或被镇压,沙皇也加快改革的步调,但仍不够阻挡1917年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革命。布尔什维克党员常常把这场革命当作1917年革命的先驱。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导火线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

1914年8月,日本对德国宣战

1916年2—12月,凡尔登战役,该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地狱”等

1916年6—11月,索姆河战役

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

1917年4月,流亡回国的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报告,被称为《四月提纲》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国宣战

1917年7月,俄国七月流血事件发生,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结束

1917年8月,段祺瑞主持的北京政府在日本的推动下对德国宣战

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通过了列宁提出的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正式退出一战

1918年11月,德国发生十一月革命和政变,向协约国求和,一战结束

1918年—1921年初,苏俄政权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9年1—6月,巴黎和会召开

19193月 共产国际成立

1920年底到1921年春,乌克兰、俄罗斯东南部中部、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沿岸等先后爆发农民暴动

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约1.6万名水兵暴动

1921年3月,苏俄政权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192111月~19222月 华盛顿会议

192212月 苏联成立  

1923—1929年,柯立芝繁荣

1924年1月,列宁逝世

1925年12月,联共()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全国工业化方针的决议。

192712月联共()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并作出农业集体化的决策

1928—1932年,苏联完成一五计划

1929年3月,胡佛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大危机拉开序幕

1929年底,苏联掀起农业集体化运动

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

19331月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3月—6月,罗斯福督促国会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1933—1937年,苏联完成二五计划,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19357月~8月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

193510月~19365月 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19367月~19393月 西班牙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612月,全苏苏维埃第8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即苏联1936年宪法

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已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19399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4月—6月,德国横扫西线,攻占丹麦、挪威,占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迫使法国败降

1940710月,不列颠空战

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初,苏美英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9426月,中途岛海战

19427月—1943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011月,阿拉曼战役

19435月,北非战场结束

19439月,意大利投降

194311月,开罗会议,确立中国成为世界四强的地位,对中国政治上意义重大战略方面,达成中、英、美三国联手反攻缅甸的目的

1944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4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19452月,雅尔塔会议

19455月,德国败降,欧战结束

194578月,波茨坦会议共建欧洲和平,共促日本投降

19458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9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19451024日,联合国成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1. 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

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3. 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新变化

4. 二战后苏联的改革

5.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把握史实:

6.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

7. 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要内容

8. 二战后美日等国经济发展概况;列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9. 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0. 欧共体的形成过程

明确概念:

6. 雅尔塔体系;“冷战”、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柏林危机、北约与华约、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7. 怀特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

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第三次科技革命、“人民资本主义”与“经营者革命”、“滞胀”现象、货币学派、供应学派、“新经济”、二战后日本民主化改革

9. 赫鲁晓夫改革(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收购制)、种植玉米运动、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外交“新思维”)

10. “舒曼计划”、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不结盟运动

分析历史现象:

5. 两极格局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6. 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7.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评价“福利国家”制度

8. 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

9. 欧共体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19447月,美英苏中等44国代表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最后议定书》及其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基本划分了战后大国的势力范围

1945年6月,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1945年9月,胡志明等人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法国再次入侵越南,战争历时9年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46年《布雷顿森林协定》正式生效,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演说,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他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要再搞几个五年计划,使苏联具有“足以应付各种意外事件的保障”。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有名的8000字长电报,提出遏制苏联的理论。

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和平砥柱”的演说,俗称铁幕演说。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宣读国情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希腊和土耳其,公开宣称与苏联和共产主义(极权政体)对抗,即杜鲁门主义

 194765,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所谓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的演说。后美国政府据此制订《欧洲复兴方案》,就被称为马歇尔计划。

1947年9月,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俗称九国情报局)(苏、波、南、罗、匈、保、捷、法、意成立,情报局的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政策,争取持久和平、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加强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团结,交流经验,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成为苏推行大党大国主义、压制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工具,19564月解散

194710月,美英法中等23个国家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上签字

19484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并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的德国占领区合并

1948年8月,韩国政府成立

1948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8年,英国宣布建立“福利国家”

19491,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共同体,1991年宣布解散

19494月,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1949年5月,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498月《北大西洋公约》正式生效,北约组织建立

1949年10月,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宣布了一个“建立欧洲煤刚共同体”的声明,俗称舒曼计划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1950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1950年9月,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作战

1951年4月,法、意、荷、比、卢、西德六国签署了《巴黎条约》

1952年7月,《巴黎条约》正式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建立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

1953—1964年,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7月,《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签订,朝鲜战争结束

1954年3月至5月,越南人民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

1954年4月至7月,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195410月,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19554月,29个亚非国家召开了万隆会议

19555月,苏联、波兰等8国签署了华沙条约

19556月,华沙条约生效,正式成立了华约组织,1991年正式解体

19557月,美国扶植吴庭艳等建立了越南共和国(即所谓南越)

1955年,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战前水平,经济完全恢复

1957年3月,西欧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决定成立共同市场及原子能共同体

195710月,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航天时代开始

1958年,《罗马条约》正式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19609月,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中文译音欧佩克。1962年,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

19614月,苏联载人宇宙飞船上天,人类首次踏入太空

19611964年,肯尼迪政府发动“特种战争”(美国出钱出枪派顾问,训练越南人打内战)

19619月,25个国家代表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

196210月,古巴导弹危机

19641982年,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5年4月,西欧六国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

1965—1968年,约翰逊政府把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美国直接派军队参战)

1967年7月,《布鲁塞尔条约》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73年1月,美国在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上签字,退出越战泥潭

1975年,南越傀儡政权被打垮,越南实现南北统一

第六单元:冷战后的世界风云

1. 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局势

2.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倾向

3. 经济全球化趋势

把握史实:

1. 苏东剧变概况;列举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2. 欧盟的建立与发展;东盟的建立与发展;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3. 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与发展(了解中国参加世贸组织的史实);列举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史实(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明确概念:

1.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和平演变”

2. 欧洲联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区域集团化

3. 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

分析历史现象:

1. 东欧剧变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原因;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 分析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3. 中国入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19853月,契尔年科病逝,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

19896月——199112月,苏东剧变。最先从波兰开始,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里亚等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1989年,在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举行12国部长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19903月,苏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正了宪法第六条,废除了宪法赋予党的统治权;这次大会还通过了苏联实行总统负责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199082日,伊拉克进攻科威特

199088日,美国宣布出兵海湾,得到盟国和中东地区国家的支持,有28国参加多国部队

1990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支持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行军事打击

1991117日,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行动开始

1991227日,伊拉克宣布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

1991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7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112月,欧共体12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199112月,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标志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199212月,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领导人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311月,《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19941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19951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问世

20027月,非洲联盟成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