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园林中的“三境与三美”

 摄影姥 2020-04-11

有很多朋友不太看得懂中国传统园林,今天我就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和意境讲一点自己的认识。 中国文人写意由山水园林的传统创作方法,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

第一步,创造出一个生意盎然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自然美”境界,称为“生境”。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又说:“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掇石莫知山假”就是要创造一个洋溢着自然美的园林“生境”。

园林中的“三境与三美”

苏州 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雪香云蔚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梁王籍诗),梧竹幽居亭的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都点出了拙政园所创造的自然美境界。

第二步,把自然和生活中的美的素材,再通过艺术加工,进一步上升到“人工美”和“艺术美”的境界,称为“画境”。

中国园林造景,取材于自然山水,集天下名山胜景,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力求达到“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文震亨《长物志》)的境界。这种大自然的景色经过取舍、概括和艺术加工得到的美,已经在原始的美中注入了艺术美,这就是“画境”。

园林中的“三境与三美”

杭州 西湖

杭州西湖是是'自然与人类共同的作品',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夏有'红衣绿扇映清波',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冬则'白堤一痕青花墨'。名自景始,景以名传,名中有诗,名中有画,以命名艺术之美点化自然山水。

第三步,从生境、画境“触景生情”,产生浪漫主义的激情,进入情景交融的“高潮”,称为“意境”。

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造景,不但首先要创造富于生意的“生境”,还要进一步上升到富于画意的“画境”;最后还要从生境、画境“触景生情”,产生浪漫主义的激情,进入情景交融“高潮”。这个感情升华的“高潮”,便是中国文人园林创作进程中的第三个境界,称为“意境”。

园林中的“三境与三美”

夫妻双双归田隐居·耦园

表达美的感情最为典型的园林,要推苏州的耦园了,“耦”字是两人一起共同耕种,夫妻一同归田隐居的意思。

园林中的“三境与三美”

怡园·画舫斋

欧阳修在《画舫斋记》中说:“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险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以此寄托自己的抱负。

园林中的“三境与三美”

网师园·濯缨水阁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源自屈原,用来表现园主人高尚的品质。

园林中的“三境与三美”

拙政园·别有洞天

江南许多文人园林,都寓有陶渊明乌托邦理想社会的含义,明代文征明<拙政园图咏》中有“桃花游”一景,用以代表桃花源。现在拙政园门口的一座假山,也是桃源洞口的摸拟,西部月门上题了“别有洞天”横额,也是取李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意境。

所以中国的传统园林其造景之悠长,意境之深远,是很值得品鉴和玩味的,而园林中的三境其实和我们常常总结的一个哲学命题不谋而合,那就是

园林中的“三境与三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