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林专业毕业就是去种地?NO!新农科“新”在哪里?

 抱朴守拙169 2020-04-11

 农林相关专业是很多考生和家长眼中的“冷门”专业,大抵与工作的环境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农业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考生和家长的意识也应随之改变。

新农科:新时代的新使命

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乡村振兴和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新农科建设。2018年11月1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新时代云南省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

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在谈到新农科建设时指出,重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并且要布局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型的涉农专业。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9年6月,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研讨了新时代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并发布了《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明确了新时代新使命要求高等农林教育必须创新发展的共识,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必须发展新农科的任务、扎根中国大地掀起高等农林教育的质量革命目标,为世界高等农林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的责任,对新农科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

北大仓行动,推出新农科建设落实八大新措施;北京指南,发出《新农科建设项目指南》,设立了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贯彻新农科发展精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双一流大学,专门发布了《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年)》,拟在建校100年成为中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示范者,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的人才。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在新的时代,与农业相关的职业仍旧具有使命感,农业到何时也不落伍。

新农科专业建设在行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未来农业将是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高科技的农业、绿色发展的农业、智慧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未来农业就需要农业科技的支撑,需要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推进农科与理、工、文、经管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同时需要建设一批适应农林新专业新业态发展的涉农新专业。新农科与传统农科相比,首先是要适应新时代,服务于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需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需求。其次,预测未来社会、未来科技、未来农业 的发展趋势,创造新的专业、新的学科适应未来的新需求。再次,根据对目前传统农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加强前沿基础研究,调整专业内涵建设,将现有的农科专业改造为适应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学科。

为促进新农科更好地发展,各高校在新农科专业建设上也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如调整现有专业结构,不断培育新兴或新生的农科专业,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开办或创设以大数据和智能农业为基础的农科新专业,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谋划开办城乡规划、城乡社会管理、农业大数据分析、智能农业工程等新专业,为推进新农科专业先行先试。与此同时,新农科的建设也积极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如打破固有学科边界,破除原有专业壁垒,推进传统农学学科与生命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建设具有农科特色教育课程和知识体系等,积极探索新时代农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专业选择与国家需要相结合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农学学科门类包含植物生产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动物生产类、动物医学类、林学类、水产类、草学类共7个专业类,27种专业,供感兴趣和有志于此的考生选择。

在具体的专业选择过程中,建议考生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潜能。第二,充分认识学校,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科学研究等信息。

第三,详细掌握专业内涵。要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学科、主要课程、相关学科、本专业的院校综合实力排名等。最后,再将了解的信息和本人的情况进行对照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学习、发展的学校和专业。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把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效集合起来,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丰富的知识见识、顽强的奋斗精神,成为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