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研究-大麻素与合成大麻素大麻受体细胞CB1/CB2作为激动剂在癌症治疗和化疗相关的癌症治疗中的新...

 RSO加州实验室 2020-04-11

作者:Siddharth A Shah, Anand Shyamlal Gupta, Piyush Kumar

             Amity 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Amity University, Navi Mumbai, Maharashtra, India

概要-

直到19 世纪,大麻一直被广泛的用于医药方面。

后来由于其作为非法消遣性毒品的出现,其药物使用量急剧下降。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现,让人们更加了解了大麻中的主要精神活性化合物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THC)潜在药用价值,进一步发现了由G蛋白偶联受体–大麻素受体1和2组成的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大麻素受体2及其配体,主要是阿南酰胺(anandamide)和2-花生四烯酸甘油酯(2-arachidonoylglycerol)。

内源性大麻素(EC)已被证明不仅是生理功能的调节剂,而且是免疫系统,内分泌网络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剂。

过去几十年的医学研究和元数据分析表明(meta-data analysis)四氢大麻酚和大麻二酚(CBD)均具有姑息作用(palliative effects)。

患有多种形式的晚期癌症的人会因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继而出现严重和慢性的神经性疼痛和体重减轻。

THC和CBD对患有癌症的患者具有有效的镇痛,抗焦虑和食欲刺激作用。

目前市场上可用于治疗此类化学疗法诱发的癌症相关疾病的药物为Sativex(GW制药),Dronabinol(Unimed制药)和Nabilone(Valeant制药)。除发挥姑息作用外,四氢大麻酚在癌症生长,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病)和酒精成瘾的治疗中也显示了强大的治疗作用,因此应加以利用以获得潜在的益处。本篇综述讨论了大麻(CB)受体的性质和作用,大麻素的具体应用以及评估大麻素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简介-

自上古以来就为人类文明所熟知的大麻植物由于其药用特性而被广泛使用。主要使用的大麻种类是Cannabis sativa 和 Cannabis indicia。人们观察到大麻特性的变化归因于地理和气候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了药理活性成分的变化,这些成分包括delta-9-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和大麻酚(CBN)等等。大麻可以根据(%9-9-THC %CBN)/(%CBD)的比率分为精神活性种类(药物表型)或非精神活性种类(纤维表型);如果比率超过1,则大麻被视为精神活性种类(药物表型),否则被视为纤维表型。[1] C. sativa L 的非精神活性种,被称为工业大麻(THC含量<1%),经过加工后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和绳索行业。麻作物的外层称为韧皮纤维具有工业应用。大麻籽营养丰富,蛋白质丰富,可以食用。[2]所述的精神物种Cannabis sativa 和 Cannabis indicia因其药用特性而闻名,这主要是由于存在称为“大麻素”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此外,它还含有活性但非精神活性的大麻素,例如CBD和CBN。[3]精神活性大麻素属于严格脂类和醇溶性。

在最近几十年中,已经克隆并研究了人类中介导植物大麻素主要作用的大麻素受体1(CB1)和大麻素受体2(CB2)G蛋白偶联的大麻素受体。放射自显影研究,免疫组化技术,原位组织化学和各种其他作图技术已显示出CB1受体在大脑区域(例如皮质,海马,伏隔核,基底神经节,下丘脑,杏仁核,小脑和视网膜)中大量表达。在小脑,基底神经节和皮层中观察到最高密度,并且在周围神经系统和周围器官中也观察到最高密度。CB2大麻素受体主要位于免疫系统的细胞和组织中。[4]植物大麻素四氢大麻酚(一种植物来源的大麻素)通过模仿人类系统中发现的内源性大麻素大麻素和2-花生四烯酸甘油酯,从而以非常高的亲和力与内源性大麻素(EC)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其作用。研究表明,其他各种受体(例如TRPV1,PPAR和GPR55)在内源性大麻素(EC)信号激活中也可能发挥作用。[5]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为开发利用大麻素的治疗效果而进行的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表明该化合物在治疗酒精成瘾,抗菌作用,支气管哮喘,抑郁症,痛经,青光眼方面非常有效,高血压,偏头痛,神经痛,产后精神病,老年失眠和破伤风。[6],[7],[8],[9],[10]本篇综述讨论了大麻(CB)受体的性质和作用,大麻素的具体应用以及评估大麻素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及其作用

1950年研究人员就阐明了大麻素的化学结构,例如CBD,THC的分离,大麻的主要精神活性成分于1964年首次被报道[11],并在1980年代后期进行了大麻素受体表征。[12]几年后,CB1和CB2受体分别在1990年和1993年被克隆,从而导致对内源性大麻素(EC)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表征。[13]鉴定出的大多数内源性大麻素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的酰胺,酯或醚衍生物。EC1和EC2的选择性可能有所不同。更好地探索的内源性大麻素包括anandamide(N-花生四烯酰乙醇胺)和2-花生四烯酰甘油(2-AG)。

[图1]显示了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其功能,分布和组成部分[14](经Elsevier许可使用)。


内源性大麻素(EC)通常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刺激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抑制电压激活的Ca 2 通道,并刺激K 通道(在CB1的情况下)。通过药理学,生化和遗传学方法研究[15]阐明了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作为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的天然工具的作用。[16] ,[17] CB1受体显示出介导的感觉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内源性大麻素(EC)的神经调节动作,主要作用在疼痛感知,[18]胃肠,[19]呼吸,[20]心血管[21]功能,食物摄取和生殖。[22]

虽然人们很早就知道免疫细胞中CB2受体的存在,但最近的报道表明免疫系统的细胞可能表达功能性CB1,从而导致T细胞和B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调节。[23],[24],[25],[26]在过敏反应中,通过抑制气道粘膜和皮肤中肥大细胞的活化也表明了CB受体的作用。过敏患者的血液免疫细胞。[27]Di Marzo 等人详细讨论了与CB1和CB2受体相关的各种信号通路。[28],并在[图2]中进行了总结。

图2:与激动剂激活大麻素受体相关的主要信号通路。众所周知,大麻素CB1和CB2受体的激活以及随后对Gi / o异三聚体蛋白的刺激与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相应地使蛋白激酶A磷酸化途径失活或刺激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相结合。除其他作用外,这些细胞内导致几种基因表达的调节。然而,更复杂的蛋白质磷酸化级联反应-特别是涉及磷酸肌醇-3-激酶和蛋白质激酶B的级联反应-也被提议由CB1受体触发。此外,还描述了通过Gs蛋白刺激(而不是抑制)CB1而不是CB2受体对AC的作用。CB1,2 通道并刺激神经元内向整流的K 通道,随后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大麻素受体激活调节这些途径之间的选择还取决于正在研究的激动剂的类型。 

>大麻素的特性可用于癌症治疗

-止吐药-

化学疗法通常是治疗癌症主要的治疗手段,甚至是联合疗法的一部分。然而,化学疗法与诸如恶心和呕吐的副作用相关,也称为化学疗法诱发的恶心和呕吐(CINV)。在化疗之前和之后服用止吐药以确保最低的CINV仍然无效。通常,分布在整个胃肠道上皮中的肠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5-HT)提供了呕吐的最初诱因。然后,5-HT激活迷走性初级传入神经上存在的5-HT3和/或5-HT4受体。迷走神经传入还可被肠神经递质激活,从而刺激脑干背迷走神经复合体的回路。适当的运动反应,包括激活喉,唾液,胃,[29],[3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大麻可以限制恶心/呕吐。[31]尽管尚无直接证据显示具有CB1受体的肠嗜铬细胞,但对家禽麝香呕吐模型的研究表明,CB1受体激动剂可减少5-HT的肠道释放,因此提示存在功能性CB1受体。[32]有关详细信息,Sharkey等人。和Parker等。可以参考。[33],[34]总之,大麻素对CB1受体的作用位于脑干背迷走神经复合体中,该区域是引起呕吐反流的大脑区域,被认为是大麻素的止吐活性的原因。[35]

-食欲刺激-

据说,bhang的制备具有刺激性,而“ ganja / charas”的有效制备则抑制食物摄取。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附件,直到1971年才进行深入研究。1971年,一项研究观察了大麻对进食和禁食条件下的年轻志愿者的食欲刺激作用确实导致了更多的结果。两种类型的志愿者的食物摄入量。患有各种癌症并接受化学疗法的患者中,超过一半的患者表示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导致恶病质(浪费综合症)。研究提供了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见识,并暗示它可能是食物摄取机制的调节剂。原因可能是下丘脑(控制食物摄入的大脑区域)中存在CB1受体。大量研究报告了四氢大麻酚和其他一些大麻素在食欲刺激中的作用,当以低剂量或中等剂量口服给药时,体重增加,且副作用最小。[36]值得一提的是,赛诺菲的产品Rimonabant(Acomplia),它是2006年在欧洲市场上推出的用于治疗肥胖症的第一种用作选择性CB1拮抗剂的药物,其减肥效果显着在临床试验中使用。[37]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该药物与精神疾病并发症(包括焦虑症和抑郁症)相关。虽然26%的参与者表现出不良的精神病学副作用,但安慰剂组中有14%的人报告了副作用。此外,参与另一项研究的患者显示该药物诱发抑郁症状的有效性,是安慰剂的2.5倍。[38]

-止痛-

数百年来,大麻素在中国古代一直用作镇痛药和外科手术麻醉剂,在以色列改善了分娩痛,并且在整个中世纪一直被认为是有效的镇痛药。在1800年代,礼来和Squibb提供了由大麻制成的制剂,用于治疗慢性疼痛。[39]大量患有不同类型癌症的人对极端难以忍受的慢性和神经性疼痛发表了评论。在癌症患者中最常发生的慢性疼痛是由于在受伤部位引起的炎症反应而导致的伤害性成分的释放。[35]伤害感受成分与原发神经纤维周围存在的伤害感受器的相互作用导致伤害感受性神经传递,该传递从脊髓投射到大脑的各个区域,例如丘脑和臂臂旁核,从而引起疼痛觉醒。[40]目前可用于治疗慢性癌症相关疼痛的镇痛药已显示出严重的副作用,且疗效较差。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作为镇痛药已显示出依赖性,最坏的情况是成瘾。多年来的实验发现和研究表明,使用大麻素可导致抑制伤害性刺激。[41]大麻素的抗伤害感受作用是通过其与传入神经元外围末端存在的CB1受体结合而介导的,从而导致伤害性刺激诱发的伤害性脊髓和丘脑区域活性受到抑制。将大麻素直接应用于脊柱伤害感受神经元和大脑丘脑区域是可行的,从而导致伤害感受反应。[42]研究表明,对CB2受体激动剂AM1241的使用可逆转触觉和热超敏反应,从而为神经性疼痛的新研究提供了途径。[43] Sativex是一种基于口服的植物大麻素制剂,由于在某些欧洲国家具有镇痛作用,因此被医生广泛开出处方。[44]

 >不同类型癌症中的大麻素

目前在市场上批准和投放的基于大麻素的药物是合成THC(Dronabinol)和LY109514(Nabilone),它们被处方用于治疗因恶性肿瘤而引起的恶心和呕吐。[45]大麻素的抗肿瘤活性,首先由Munson 等人报道。在小鼠中,经大麻素(例如delta-9-THC,delta-8-THC和CBN)口服处理后,证明了Lewis肺癌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还评估了CBD的抑制活性,但显示阴性结果。[46]

>大麻素对神经胶质瘤的抗肿瘤作用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脑癌,尽管采用当前的治疗方法,例如放射线,外科手术和化学疗法,其存活率仍不到一年,这表明目前的治疗方法仅限于姑息治疗,因此治疗效果不佳且昂贵,导致探索潜在的治疗选择。[47]最近的研究表明,大麻素发挥有效的抗增殖活性,并激活各种凋亡机制,最终导致神经胶质瘤细胞系中的细胞死亡。[48] Guzman 等。首次进行了1期临床试验,以测试THC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复发患者的作用。9例复发性GBM停止反应的患者在顺序磁共振成像中显示出明显的肿瘤进展。其中,两名患者在THC给药后存活了1年。[49]人GBM细胞系SF126,U87-MG,U251,SF188和U373-MG在暴露于THC和WIN 55,212-2时均显示存活率降低。[50]由于某些大麻素具有精神活性,因此其在医学上的用途受到限制。发现一种非精神活性大麻素化合物CBD 在体内首次对U87和U373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产生抗增殖作用。进一步进行的研究还表明,非精神活性CBD确实会诱导细胞凋亡。[51]研究报告说,THC和替莫唑胺联合给药对T98G,HG19肿瘤异种移植物和基于U87MG胶质瘤的细胞系显示出更强的抗肿瘤作用,该细胞系对替莫唑胺具有耐药性。研究还建议增强自噬。[52]据报道,专注于生产基于大麻素的疗法的GW药物在基于THC和CBD专利组合的基于安慰剂的2期临床研究中取得了成功。与安慰剂组相比,复发性GBM患者(83%)给予THC和CBD时显示1年生存率,而安慰剂组的1年生存率仅为53%。[53]

  >大麻素在前列腺癌中的抗肿瘤作用

Sarfaraz 等探索了对雄激素敏感的前列腺腺癌细胞系,例如LNCaP,CWR22Rr1,DUI45,PC3和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细胞– PZ-HPV-7,并证明了与正常人前列腺细胞相比,CB1和CB2在腺癌前列腺细胞中的表达更高。该研究进一步表明,当使用激动剂WIN-55,212,-2时,LNCaP细胞的细胞活力降低,而PrEC细胞的细胞活力没有变化。通过WIN-55,212,-2通过CB1和CB2受体介导的激活抑制LNCaP细胞的细胞生长后,进一步发生了凋亡和坏死。[54] Sarfaraz在另一项研究中分别研究了LNCaP和PC3细胞中WIN-55,212-2引起的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其中详细研究了这些现象的机理基础。用WIN-55,212-2处理LNCaP和不依赖雄激素的PC3细胞导致p53和p27(肿瘤抑制物)的激活和上调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D2,E(细胞周期调节)和转录因子E2F的下调。注意到pRb,DP1和DP2的表达降低。此外,抑制Akt途径,蛋白激酶上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Bax / Bcl-2比值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以及胱天蛋白酶3、6、7和9的下调有利于并诱导细胞凋亡。[55]富含CBD(20–70μg/ ml CBD,10–30 ug / ml THC和0.4–12μg/ ml CBN)的大麻提取物在前列腺癌细胞– LNCaP和PC3细胞中显示出剂量依赖性的细胞活力下降与正常前列腺细胞相比– PrEC细胞以及CB1,CB2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下调,导致前列腺癌细胞的血管生成和凋亡受到抑制。[56]在一项旨在评估体外的研究中,在PC3细胞系以及原发性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培养物中观察到了明显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随后出现凋亡。诸如2-花生四烯酰基甘油,anandamide及其合成类似物methazolamide的影响。用内源性大麻素处理PC3细胞系以及原发性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培养物会导致激活的caspase-3数量增加和Bcl-2水平降低,从而导致细胞活力降低并确认其作用凋亡途径;此外,该研究表明ERK途径的激活增加而Akt途径的激活减少。[57]当分别通过合成CB1和CB2激动剂ACEA和CB13研究DLD-1和HT29的细胞凋亡活性时,通过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分析,在所有三种细胞系中CB1和CB2均具有明显的蛋白表达。基于细胞凋亡的研究表明,响应CS12和ACE,DLD-1和HT29中procaspases-3水平降低,而caspase-3激活增加。凋亡研究进一步表明,在接受CB12和ACEA时,DLD-1和HT29中procaspase-3的水平降低,胱天蛋白酶3的活化显着增加,同时还介导TNF-α的活化,导致从头产生神经酰胺,最终导致细胞死亡。[58]CBD处理由乙氧基甲烷诱导的结直肠小鼠模型显示出显着的化学预防作用。[59]

>大麻素对血液癌症的影响

表达CB1和CB2受体的MCL细胞系– Rec-1,Jeko和JVM-2用剂量依赖性合成内源性大麻素甲酰胺和WIN55,212-2处理会导致细胞凋亡。抑制性研究证实了CB1和CB2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协同激活。细胞死亡的机制,当进一步探讨时,表明通过甲烷和酰胺和WIN5,212-2激活CB1和CB2受体导致p38激活,然后激活caspase-3,最终导致细胞凋亡。[60]对Jurkat白血病T细胞进行的一项研究,以确定THC的作用,也显示了凋亡的诱导。从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表明,当被THC诱导时,Raf-1 / MEK / ERK / RSK介导的坏转位起关键作用,导致细胞凋亡。[61]用CBD处理人白血病细胞显示其细胞活力和凋亡减少,这是通过CB2受体激活介导的。这种现象的机理基础是从白血病细胞获得的,即当暴露于CBD时,其显示出多聚(ADP-核糖)聚合酶的裂解,caspase-8,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数量增加。活性氧(ROS)以及NAD(P)H氧化酶Nox4和p22 phox表达的增加,最终导致细胞凋亡。[62]一项研究B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大麻素受体表达的研究显示,在大多数研究的淋巴瘤中,CB1和CB2的mRNA表达水平较高,但MCL除外,这两种类型的受体均表达相同水平的CB1和CB2。此外,研究继续观察到内源性配体金刚烷酰胺对MCL,伯基特淋巴瘤(BL),慢性淋巴白血病和浆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影响,除BL外,其他所有细胞均在体内显示出细胞死亡。[63]

>大麻素在肺癌中的抗肿瘤作用

暴露于THC时,对表达CB1和CB2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如A549和SW-1573)进行的研究显示,对趋化性,化学浸润和EGF诱导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该过程中研究的信号通路表明,THC抑制的EGF诱导酪氨酸397处ERK1 / 2,JNK1 / 2,AKT和粘着斑激酶的磷酸化。对免疫缺陷小鼠进行的其他体内研究表明,皮下肿瘤的生长和THC处理后A549细胞发生肺转移,提示其作为肺癌治疗中的新型治疗分子的重要性。[64]CBD是大麻中的一种非精神性大麻素,当受到肺癌细胞A549和H460的作用时,会导致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上调并增加癌症对LAK细胞的敏感性,从而导致LAK介导的癌细胞裂解。[65]

>大麻素对乳腺癌的抗肿瘤作用

当在表达CB1和CB2受体的乳腺癌细胞系– MDA-MB231和MDA-MB436上进行测试时,天然及合成大麻素的抗增殖和侵袭力均显示出可喜的结果。在实验中使用的所有大麻素– CBD,THC,CBN,WIN55,212-2,CBG和CP55中,就抗增殖作用和侵袭性而言,发现940-CBD最有效。CBD浓缩物暴露于乳腺癌细胞系– MDA-MD221和MDA-MB436在mRNA水平上导致有效的Id-1表达抑制,进而导致对所研究细胞系的乳腺癌细胞侵袭性抑制。[66]在McAllister 等人的研究中观察到的现象的机理基础。(2007)揭示了ERK和ROS途径的调节在暴露于CBD时在Id-1基因表达的下调中起关键作用,最终导致对所研究的乳腺癌细胞系生长和侵袭的抑制。[67]乳腺癌可以分为许多亚型,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乳腺肿瘤就是其中的一种。EGFR家族进一步由四个不同的成员组成(ErbB1 / HER1 / EGRF,ErbB2 / HER2,ErbB3 / HER3和ErbB / HER4),所有这些成员均在其激活过程中表现出致癌作用。[68] ErbB2 / HER2阳性乳腺癌被证明具有侵略性,并且对现有的治疗方法具有抵抗力。

一项研究大麻素受体的存在以及大麻素THC和JWH-133对87例乳腺癌肿瘤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在91%的ErbB2阳性乳腺癌中存在CB2受体表达。此外,在由ErbB2驱动的MMTV-neu小鼠模型中研究的大麻素对转移性乳腺癌的作用表明,大麻素诱导的抗肿瘤作用是由akt途径调控所引起的。临床证据表明乳腺癌向肺转移的减少。[69]

>大麻素在口腔癌中的抗肿瘤作用

对人类口腔癌细胞系(Tu183)过度表达bcl-2,并对抗癌药物高度耐药,对其进行delta-9-THC和delta-8-THC处理。研究结果表明,delta-9-THC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细胞呼吸。Tu183当用anandamide处理时没有显示出这种作用。[70]

>大麻素在肝癌中的抗肿瘤作用

delta-9-THC和JWH-015在肝癌细胞系HepG2和HuH-7中的暴露导致自噬和细胞凋亡,这是通过激活CB2受体介导的。研究的机理基础表明,TRB3的上调和AMPK的激活是导致自噬的原因。[71]

>大麻素受体1 /大麻素受体2激动剂作为潜在的抗癌药


JWH-133,一种选择性的大麻素受体2激动剂,作为有效的抗癌药

。1999年,Huffman 等人。合成了几种1-deoxy–delta-8–THC类似物,其中与CB2受体具有显着亲和性的是3-(10,10-二甲基丁基)-1-deoxy-D8–THC(Ki = 677nM)。对于CB1受体而言(Ki = 3.4nM)。[72] 2001年,Sanchez 等人报道了JWH-133对体内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他发现与对照动物相比,瘤内注射50μg/天的JWH-133的小鼠C6胶质瘤细胞显着消退。人体星形细胞瘤的体内增殖还证明了通过选择性CB2激活。后来的研究表明,从头合成神经酰胺对CB2受体的选择性激活触发了C6胶质瘤细胞的体内凋亡。[73] Caffarel 等。报道了当分别给予THC和JHW-133时,小鼠模型的肿瘤生长和血管明显减少。[69] Casanova 等报道了对恶性肿瘤细胞的相当大的生长抑制作用。在裸鼠中施用JWH-133(CB2选择性激动剂)。成功接种PDVC.C57表皮肿瘤细胞后,可以在相应的裸鼠中诱导肿瘤。[74]在无毒浓度(10 -5 –10 -8 M)下的JWH-133 对A549细胞(非小肺癌)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同样,它成功地诱导了A549细胞中的DNA片段化并抑制了涉及血管生成的步骤。[75]

> Win 55,212-2-A非选择性大麻素受体1 /大麻素受体2激动剂具有抗癌活性

WIN55,212-2是一种氨基烷基吲哚衍生物,是CB1和CB2受体的合成非选择性激动剂。[45]尽管WIN 55,212-2的几个角色已经在前面的部分中进行了描述,但此处还描述了其他角色和效果。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WIN 55,212-2的剂量依赖性及时给药导致胶质瘤细胞凋亡,Ellert-Miklaszewska 等报道。[76] Emery 等人对人的MCF-7和MDA-MB231细胞以及鼠类4T1乳腺癌细胞进行了WIN55,212-2和辐射的联合作用。与仅一种药物的作用相比,报告了所有细胞中有效的抗增殖组合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WIN55,212-2单独或与放射线结合可促进生长停滞,但不能促进细胞系中肿瘤的死亡。[77]

尽管大麻素在各种研究中显示出一些令人鼓舞的特性,但在用于癌症治疗时,其治疗监测也同样重要。尽管已使用多种分析技术(包括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来确定和鉴定天然和合成的大麻素,[78]并非所有这些都适合测量治疗反应和体液中的残留含量。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基于光谱的技术,特别是拉曼光谱,在包括癌症在内的几种生物医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79],[80],[81],[82],[83],[84]拉曼光谱技术的进步,被称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已被证明可检测非常少量的代谢物和分子。最近的研究还探索了SERS的选择以及大麻素衍生物的毒理学分析。[85],[86] [表1]代表一些基于天然和合成大麻素的药物。[图3]概述了大麻素及其合成受体激动剂的抗癌和姑息作用

表1:一些基于天然和合成大麻素的药物

图3:大麻素及其合成受体激动剂的抗癌和姑息作用

>结论

尽管已有数十年的研究进展,但仍使用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例如烷基化剂,烷基磺酸盐,放射性同位素,细胞毒性抗生素,抗有丝分裂剂和其他药物,例如顺铂和1-天冬酰胺酶)治疗癌症,[87]由于四氢大麻酚及其衍生物具有“精神依赖”的性质,因此在药理学上仍未得到开发。大麻素受体的特异性靶向可用于管理化学疗法,姑息治疗和整体癌症治疗期间的严重副作用。此外,有关大麻素的研究证据表明,肿瘤抑制和抑制特性值得重新考虑该物质的合法性。在癌症的情况下,对CB1和CB2受体的研究表明,大麻素的精神活性成分可有效抵抗肿瘤的生长。有趣的是,研究还表明,CB1和CB2大麻素受体各自的合成激动剂的激活趋向于限制人类癌细胞的生长,表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作为治疗癌症的新靶标的作用。

致谢

我们要感谢Nilesh Wagh博士,Sandeep Pai博士和Neetin Desai博士的指导和编辑帮助。

参考

1。Fetterman PS,Keith ES,Waller CW,Guerrero O,Nordenbos NJ,Quimby MW 等。密西西比州种植的大麻 L:对表型的化学定义和四氢大麻酚含量随年龄,性别和植物部位变化的初步观察。药学杂志1971; 60:1246-9。  

2。Addlesperger E.四分之一大麻的商品。J农业食品信息2015; 16:196-202。可从以下https://www./doi/abs/10.1080/10496505.2015.1050323?journalCode=wafi20。[最后访问于2018年12月26日]。  

3。Izzo AA,Borrelli F,Capasso R,Di Marzo V,Mechoulam R.非精神植物大麻素:古老草药带来的新治疗机会。Trends Pharmacol Sci 2009;30:515-27。      

4。沙利文JM。大麻受体。Curr Biol 2002; 12:R681。      

5,Velasco G,Hernández-TiedraS,DávilaD,LorenteM。使用大麻素作为抗癌剂。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生物精神病学2016; 64:259-66。      

6。Nelson KA,WalshD。大麻素在姑息医学中的用途。Prog Palliat Care 1998;6:160-3。 

7。Voth EA,Schwartz RH。δ-9-四氢大麻酚和大麻的药用。Ann Intern Med 1997;126:71-8。      

8。Maurya N,Velmurugan BK。大麻素的治疗应用。Chem Biol Interact 2018; 293:77-88。      

9。Whiting PF,Wolff RF,Deshpande S,Di Nisio M,Duffy S,Hernandez AV 等。医用大麻素: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JAMA 2015; 313:2456-73。      

10。Grotenhermen F,Müller-VahlK。大麻和大麻素的药用。2016年Crit Rev Plant Sci; 35:378-405。      

11。Gaoni Y,Mechoulam R. Hashish活性成分的分离,结构和部分合成。J Am Chem Soc 1964;86:1646-7。      

12 Mechoulam R,HanušLO,Pertwee R,Howlett AC。早期的植物大麻素化学作用已超越了内源性大麻素。Nat Rev Neurosci 2014;15:757-64。      

13 Mechoulam R,帕克,洛杉矶。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和大脑。Annu Rev Psychol 2013;64:21-47。      

14。Aizpurua-Olaizola O,Elezgarai I,Rico-Barrio I,Zarandona I,Etxebarria N,Usobiaga A 等。针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未来的治疗策略。Drug Discov Today 2017;22:105-10。      

15 Piomelli D.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的分子逻辑。Nat Rev Neurosci 2003;4:873-84。      

16。Di Marzo V,Melck D,Bisogno T,De Petrocellis L.内源性大麻素:具有神经调节作用的内源性大麻素受体配体。趋势神经科学1998; 21:521-8。      

17。Schlicker E,KathmannM。通过突触前大麻素受体调节递质释放。Trends Pharmacol Sci 2001;22:565-72。 

18  Iversen L,Chapman V.大麻素:缓解疼痛的真正前景?Curr Opin Pharmacol 2002;2:50-5。      

19  Di Carlo G,Izzo AA。用于胃肠道疾病的大麻素:潜在的治疗应用。专家Opin调查药物2003;12:39-49。      

20 Schmid K,Niederhoffer N,SzaboB。大麻素对大鼠的呼吸作用分析。Naunyn 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ol 2003;368:301-8。      

21 兰德尔(Randall MD),哈里斯(Harris D),肯德尔(Kendall DA),拉勒维奇(Ralevic V.)Pharmacol Ther 2002;95:191-202。      

22  ,McPartland JM,玻璃M.大麻,大麻素和繁殖。前列腺素白斑重要脂肪酸2004;70:189-97。      

23。Pandey R,Mousawy K,Nagarkatti M,Nagarkatti P.内源性大麻素和免疫调节。Pharmacol Res 2009;60:85-92。  

24 卡普兰BL。CB1在大麻素免疫调节中的作用。Pharmacol Ther 2013;137:365-74。      

25 Wacnik PW,Luhr KM,Hill RH,Ljunggren HG,Kristensson K,Svensson M 等。大麻素影响树突状细胞(DC)钾通道功能并调节DC T细胞的刺激能力。免疫学杂志2008; 181:3057-66。      

26 Matias I,Pochard P,Orlando P,Salzet M,Pestel J,Di Marzo V 等。人树突状细胞中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存在和调控。Eur J Biochem 2002;269:3771-8。  

27。Martin-Fontecha M,Eiwegger T,Jartti T,Rueda-Zubiaurre A,Tiringer K,Stepanow J 等。特应性患者中大麻素受体1的表达明显增加。J过敏临床免疫2014; 133:926-900。      

28。Di Marzo V,Bifulco M,De Petrocellis L.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及其治疗用途。Nat Rev Drug Discov 2004; 3:771-84。    

29。呕吐的神经机制。Can J Physiol Pharmacol 1990;68:230-6。      

30 Hornby PJ。与呕吐相关的中枢神经回路。Am J Med 2001;111增刊8A:106S-12S。      

31。Kalant H.大麻的药用用途:历史和现状。Pain Res Manag 2001; 6:80-91。      

32。Hu DL,Zhu G,Mori F,Omoe K,Okada M,Wakabayashi K 等。葡萄球菌肠毒素通过增加肠内5-羟色胺的释放诱导呕吐,并被大麻素受体1下调。Cell Microbiol 2007; 9:2267-77。    

33。帕克(Parker)洛杉矶,洛克(Rock)新兴市场,莱姆比尔(Limebeer)CL。通过大麻素调节恶心和呕吐。Br J Pharmacol 2011;163:1411-22。      

34。Sharkey KA,Darmani NA和Parker LA。大麻素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恶心和呕吐的调节。Eur J Pharmacol 2014; 722:134-46。      

35 GuzmánM.大麻素:潜在的抗癌药。Nat Rev Cancer 2003;3:745-55。      

36。Vincent BJ,McQuiston DJ,Einhorn LH,Nagy CM和Brames MJ。大麻素及其止吐功效的综述。药物1983;25增刊1:52-62。      

37。Henness S,Robinson DM,Lyseng-Williamson KA。利莫那班。药物2006;66:2109-19。   

38。Moreira FA,克里帕(Crippa)JA。利莫那班的精神病副作用。Braz J Psychiatr 2009; 31:145-53。

39。沃克JM,斯特朗曼NM,黄SM。大麻和疼痛。Pain Res Manag 2001; 6:74-9。      

40  Starowicz K,Malek N,PrzewlockaB。大麻素受体和疼痛。Wiley Interdiscip修订版Membr Transp Signal 2013;2:121-32。      

41。Zogopoulos P,Vasileiou I,Patsouris E,Theocharis SE。内源性大麻素在疼痛调节中的作用。Fundam Clin Pharmacol 2013;27:64-80。      

42。Mbvundula EC,Rainsford KD,Bunning RA。大麻素在疼痛和炎症中。Inflammopharmacology 2004;12:99-114。

43。Ibrahim MM,Deng H,Zvonok A,Cockayne DA,Kwan J,Mata HP 等。AM1241激活CB2大麻素受体可抑制实验性神经性疼痛:CNS中不存在的受体可抑制疼痛。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3;100:10529-33。      

44。Bifulco M,PisantiS。欧洲的大麻使用:更多国家将大麻的药用合法化的事实不应成为不受限制和不受控制的使用的论据。EMBO报告2015; 16:130-2。      

45。亚历山大·A,史密斯·PF,罗森格伦·罗杰。大麻素可治疗癌症。Cancer Lett 2009;285:6-12。      

46。Munson AE,Harris LS,Friedman MA,Dewey WL,Carchman RA。大麻素的抗肿瘤活性。J Natl Cancer Inst 1975;55:597-602。  

47。Sarfaraz S,Adhami VM,Syed DN,Afaq F,Mukhtar H.用于治疗癌症的大麻素:进展与希望。癌症研究2008;68:339-42。  

48。Parolaro D,Massi P.大麻素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潜在新疗法。专家Rev Neurother 2008;8:37-49。  

49。GuzmánM,Duarte MJ,Blazquez C,Ravina J,Rosa MC,Galve-Roperh I 等。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在多形性成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临床试验研究。Br J Cancer 2006;95:197-203。  

50  McAllister SD,Chan C,Taft RJ,Luu T,Abood ME,Moore DH 等。大麻素选择性抑制增殖并诱导培养的人成胶质细胞瘤多形细胞死亡。J Neurooncol 2005; 74:31-40。      

51。Massi P,Vaccani A,Ceruti S,Colombo A,Abbracchio MP,Parolaro D 等。非精神活性大麻素大麻二酚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的抗肿瘤作用。J Pharmacol Exp Ther 2004;308:838-45。      

52。Torres S,Lorente M,Rodriguez-FornésF,Hernández-TiedraS,Salazar M,García-TaboadaE 等。大麻素和替莫唑胺对神经胶质瘤的临床前联合治疗。Mol Cancer Ther 2011;10:90-103。      

53。Gurunathan S,Han JW,Kim ES,Park JH,Kim JH。白藜芦醇还原氧化石墨烯:一种新颖而简单的生物方法,用于合成有效的抗癌纳米治疗分子。国际纳米医学杂志2015;10:2951-69。  

54。Sarfaraz S,Afaq F,Adhami VM,Mukhtar H.大麻素受体作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新靶标。癌症研究2005;65:1635-41。 

55。Sarfaraz S,Afaq F,Adhami VM,Malik A,Mukhtar H.大麻素受体激动剂诱导的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凋亡通过持续激活ERK1 / 2导致G1细胞周期停滞来进行。生物化学杂志2006;281:39480-91。  

56。Sharma M,Hudson JB,Adomat H,Guns E,Cox ME。植物来源的大麻二酚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体外抗癌活性。Pharmacol Pharm 2014;5:806。      

57。Orellana-Serradell O,Poblete CE,Sanchez C,CastellónEA,Gallegos I,Huidobro C 等。内源性大麻素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促凋亡作用。Oncol Rep 2015;33:1599-608。      

58。Cianchi F,Papucci L,Schiavone N,Lulli M,Magnelli L,Vinci MC 等。大麻素受体激活通过结肠癌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介导的神经酰胺从头合成诱导细胞凋亡。临床癌症研究2008;14:7691-700。      

59。Aviello G,Romano B,Borrelli F,Capasso R,Gallo L,Piscitelli F 等。非精神性植物大麻素大麻二酚对实验性结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J Mol Med(Berl)2012;90:925-34。      

60  Gustafsson K,Christensson B,Sander B,Flygare J.由R( )-甲酰胺和Win55,212-2诱导的大麻素受体介导的凋亡与套细胞淋巴瘤中的神经酰胺蓄积和p38活化有关。Mol Pharmacol 2006;70:1612-20。      

61。Jia W,Hegde VL,Singh NP,Sisco D,Grant S,Nagarkatti M 等。Delta9-四氢大麻酚诱导的Jurkat白血病T细胞凋亡是由坏菌向线粒体易位调节的。Mol Cancer Res 2006;4:549-62。      

62。McKallip RJ,Jia W,Schlomer J,Warren JW,Nagarkatti PS,Nagarkatti M 等。大麻二酚诱导的人类白血病细胞凋亡:大麻二酚在调节p22phox和Nox4表达中的新作用。Mol Pharmacol 2006;70:897-908。      

63。Gustafsson K,Wang X,Severa D,Eriksson M,Kimby E,Merup M 等。非霍奇金淋巴瘤中1型和2型大麻素受体的表达:通过受体激活抑制生长。Int J Cancer 2008;123:1025-33。      

64。Preet A,Ganju RK,Groopman JE。Delta9-四氢大麻酚在体外抑制上皮生长因子诱导的肺癌细胞迁移以及在体内抑制其生长和转移。癌基因2008; 27:339-46。  

65。Haustein M,Ramer R,Linnebacher M,Manda K,HinzB。大麻素通过ICAM-1的上调,通过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增加肺癌细胞的裂解。Biochem Pharmacol 2014; 92:312-25。      

66。McAllister SD,Christian RT,Horowitz MP,Garcia A,Desprez PY。卡那比二醇作为侵袭性乳腺癌细胞中Id-1基因表达的新型抑制剂。Mol Cancer Ther 2007;6:2921-7。      

67。McAllister SD,Murase R,Christian RT,Lau D,Zielinski AJ,Allison J 等。调解大麻二酚对减少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作用的途径。乳腺癌研究治疗2011; 129:37-47。      

68。Caffarel MM,Andradas C,Pérez-GómezE,GuzmánM,SánchezC。大麻素:乳腺癌治疗的新希望吗?癌症对待Rev 2012; 38:911-8。      

69。Caffarel MM,Andradas C,Mira E,Pérez-GómezE,Cerutti C,Moreno-Bueno G 等。大麻素通过Akt抑制作用来减少ErbB2驱动的乳腺癌进展。分子癌2010;9:196。  

70  Whyte DA,Al-Hammadi S,Balhaj G,Brown OM,Penefsky HS,Souid AK 等。大麻素抑制人类口腔癌细胞的细胞呼吸。药理学2010; 85:328-35。  

71。Vara D,Salazar M,Olea-Herrero N,GuzmánM,Velasco G,Díaz-LaviadaI 等。大麻素对肝细胞癌的抗肿瘤作用:AMPK依赖性自噬激活的作用。细胞死亡差异2011; 18:1099-111。      

72。Huffman JW,Liddle J,Yu S,Aung MM,Abood ME,Wiley JL 等。3-(1',1'-二甲基丁基)-1-脱氧-δ8-THC及其相关化合物:CB2受体选择性配体的合成。Bioorg Med Chem 1999;7:2905-14。  

73。SánchezC,de Ceballos ML,Gomez del Pulgar T,Rueda D,Corbacho C,Velasco G 等。通过选择性激活CB(2)大麻素受体抑制体内神经胶质瘤的生长。癌症研究2001;61:5784-9。     

74。Casanova ML,Blazquez C,Martínez-PalacioJ,Villanueva C,Fernández-AceñeroMJ,Huffman JW 等。通过激活大麻素受体抑制体内皮肤肿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J临床投资2003;111:43-50。      

75。VidinskýB,GálP,PilátováM,VidováZ,SolárP,VarinskáL 等。CB2R激动剂(JWH-133)在非小肺癌细胞(A549)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抗增殖和抗血管生成作用:一项体外研究。Folia Biol(Praha)2012;58:75-80。      

76。Ellert-Miklaszewska A,Kaminska B,Konarska L.大麻素下调PI3K / Akt和erk信号通路并激活坏蛋白的促凋亡功能。Cell Signal 2005;17:25-37。      

77。Emery SM,Alotaibi MR,Tao Q,Selley DE,Lichtman AH,Gewirtz DA 等。氨基烷基吲哚WIN55,212-2和放射线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联合抗增殖作用。2014年Pharmacol Exp Ther;348:293-302。      

78。Znaleziona J,GinterováP,Petr J,Ondra P,VálkaI,ŠevčíkJ 等。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定和鉴定不同基质中的合成大麻素及其代谢物–综述。肛门Chim Acta 2015; 874:11-25。      

79。Pence I,Mahadevan-JansenA。拉曼光谱的临床仪器和应用。Chem Soc Rev 2016; 45:1958-79。      

80  库玛(Kumar P),克里希纳(Krishna CM)。光学技术:口腔癌的研究。施普林格国际出版公司,隶属于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载于:Panta P,(ed。),口腔癌检测,2019。167-188。DOI:https : //doi.org/10.1007/978-3-319-61255-3_8。    

81。Panta P,Lu CW,Kumar P,Ho TS,Huang SL,Kumar P 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口腔癌的新兴体内光学活检技术。施普林格国际出版公司,隶属于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载于:Panta P,(ed。),口腔癌检测,2018. p。217-237。DOI:https : //doi.org/10.1007/978-3-319-61255-3_11。      

82。Kumar P. Raman光谱学是脑癌检测中一种有前途的无创工具。J Innov Opt Health Sci 2017; 10:1730012。      

83。Kumar P,Bhattacharjee T,Pandey M,Hole AR,Ingle A,Murali Krishna C.实验口腔致癌作用中的拉曼光谱:研究对照组织的异常变化。J拉曼光谱2016; 47:1318-26。      

84。Kumar P,Bhattacharjee T,Ingle A,Maru G,Krishna CM。拉曼光谱实验口腔癌变:在仓鼠颊囊模型中连续癌进展的研究。技术癌症研究治疗2016; 15:NP60-72。    

85。伊斯兰教SK,郑勇平,伯克RL,格林O,库比比T,伦巴第JR。使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快速灵敏地检测合成大麻素AMB-FUBINACA和α-PVP。Chem Phys 2018; 506:31-5。       

86。Mostowtt T,McCord B.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作为合成大麻素的毒理学分析方法。塔兰塔2017; 164:396-402。    

87。Satoskar RS,Rege N,Bhandarkar S.《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电子书。印度Elsevier,新德里,2015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