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质投稿】 组合型选择题的解法例析

 新用户56909953 2020-04-11

组合型选择题历来是中考历史选择题的基本题型之一,在考试中较为常见。组合型选择题作为多选题的单选化变形,便于将历史知识进行横向或纵向综合考查,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在答题时,一旦没有把握好各组选项之间的关系,或者因为误判某组选项而直接排除掉正确答案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了该类型选择题的失分较为普遍。

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容量大、涉及范围广,题型可以是知识归类,可以是评价分析,也可以是异同比较。

因此,正确掌握组合型选择题的解答方法和解题技巧是选择题复习环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拟就组合型选择题的解答方法、常见题型及失分原因,作逐一分析和解答,希望能有助于同学们的学习。

一、解题方法技巧

(一)总体思路

近些年来,中考选择题的命制尤其注重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强调能力立意,来考查对历史知识、历史现象的认识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组合型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如下:

1)解读材料(题干)抓住立意(中心思想)找关键词(求答项)迁移知识(关联知识)逐项分析运用技巧得出答案。

2)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备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

组合型选择题的解题常见方法有很多,包括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下面对其中部分解题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1)肯定法,即直接肯定法。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辨别备选项是否符合题意,从而直接作答。

2)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省略,而将备选项中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3)排除法,又称归谬法。排除法是解答组合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一般而言,错误选项有时会用绝对的说法(例如全部、所有、一直、完全等)来叙述、评价、概括、归纳,稍加鉴别就能将其排除。在用排除法解题时,要以题干为条件,对备选项进行逐一筛选,排除那些错误的或者是与题干无关的选项,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这类题目有的时候一次筛选即可成功,有的则需要几次筛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二、常见题型分析

(一)排序型组合选择题

【题型特点】排序型组合选择题是中考中最为常见的组合型选择题类型,排序一般以时间、空间为序,时序性作为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考查的概率相对较大。

【方法指导】突破此类选择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确定首尾法,即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需要排序的几个小项,能够确定具体哪项能排在首位或末尾,然后再逐个排序,这样便可以大大降低此类题型的难度。二是确定先后法,即确定某两个或几个小项的位置关系。在解题过程中,即使不清楚整体先后顺序,也可以确定某个小项与另外小项之间的先后关系,然后把不符合这种关系的选项排除,将试题答案判断出来。

【真题1】(2014·湖北裹阳)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斯大林格勒战役百团大战西安事变希特勒上台诺曼底登陆长征结束

A.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①③⑥

C.④⑥③②①

D.⑥④③⑤②

【解析】本题题目直接指出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选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自19427月至19432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此战后苏联开始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选项,百团大战时间自1940820日至1215日,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选项,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发生于19361212日,其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选项,希特勒上台的时间是在19331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这也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选项,诺曼底登陆自194466日至825日,盟军此次行动的胜利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选项,长征结束的时间是在1936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标志着长征结束。依据时间顺序先后排列,应是④⑥③②①⑤,选择C

【参考答案】C

【真题2】(2014·湖北孝感)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

民主”“科学三民主义变法图强自强”“求富

A.①②③

B.④③②

C.①④②

D.④②③

【解析】本题题目中指明了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线索,设问点在于探索过程中各个派别所提出主张的先后顺序。实质上本题是以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主张为切入口,来考查各个主张的排列时序。选项,民主”“科学口号是一批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诸如陈独秀、李大钊等,掀起新文化运动1915—1923年)时所提出的。选项,三民主义于190511月,由孙中山在同盟会会刊《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公开提出这一主张。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辛亥革命(1911年)的指导思想。选项,近代化中的变法图强主张是在戊戌变法运动时期提出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以建立君主立宪制为主要目的的改革运动,又名百日维新(1898年),最终慈禧太后等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失败。选项,自强”“求富是以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在开展洋务运动(1861—1894年)时,先后提出的口号。自强是在洋务运动前期发展军事工业时所提出的,求富是在洋务运动后期发展民用工业时所提出的。根据探索中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④③②①,选择B

【参考答案】B

(二)排除型组合选择题

【题型特点】排除型组合选择题是中考中另一常见的组合型选择题类型,但需要排除的选项数量不定,有的为一项,有的为两项或者不等项。

【方法指导】排除型组合选择题主要的解题方法是排除法,即将能确定正确或错误的选项固定或排除,然后再观察其他选项,这种选择题往往只要一开始判断正确,排除某一小项,答案即可迅速得出,甚至是在我们对该项所涉及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也可以答对题目。

【真题3】(2014·湖北成宁)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实行科举取士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提倡节俭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①②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文景之治指的是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这道题可以通过排除法迅速得出正确答案,选项实行科举取士。科举制形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可以直接排除掉选项,那么很快就能得出②③④为正确选项。

【参考答案】D

【真题4】(2014·四川遂宁)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

B.①③

C.①②

D.

【解析】本题考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首先要明确,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一范畴。选项,《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选项,《独立宣言》为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脱离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的文告。177674日,《独立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于费城批准,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选项,《人权宣言》于17898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权力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等原则。选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由美国总统林肯所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叛乱下领土的黑奴应享有自由,该宣言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注意此题各个选项所包含备选项数量不等,因此要明确各个檄文的大概内容。通过开始的分析,檄文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一范畴,因此可直接排除②④,留下①③,再观察选项,D选项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D

三、常见问题分析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

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基石。如果对于备选项的内容把握不准确,常常导致选项无法确定,在考场中犹豫徘徊,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无法保证正确率。因此,在日常的复习过程中要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中的基础知识要点。

【真题5】(2014·四川达州)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以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利用议会限制王权最终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和进化论学说

A.①②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解析】材料中评价近代英国主要是这么一句话: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依此作答。该题本质上是一道以史证论题。在政治方面,英国在1688光荣革命后,第二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建立起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以议会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在经济方面,通过工业革命,率先创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在科技文化方面,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他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由此可见,①③④的结论正确。选项最终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的问题出在共和政体上。英国的代议制下,首相、内阁、议会三者之间实际上也构成了三权分立的关系,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平衡,但是英国的三权分立所构建的政体基础是典型的君主立宪政体,民主共和政体一般被认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政治体制。因此选项错误。

此题略有一定难度,需要对备选项的知识点进行二次转换,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因此,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做好组合型选择题的基本前提。

【参考答案】D

(二)材料信息提取不准确

在解题时,学生对于题目的分析流于表面,无法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考场时间有限,务必要静下心来读题分析,囫囵吞枣、一目十行地阅读很可能丢掉重要信息,或者在没有充分理解材料的情况下,反复阅读,致使时间流逝。因此,在日常的复习过程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答题过程中也要提高效率,保证在对材料的一次阅读分析中就能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

【真题6】(2014·山东临沂)在海外,与华侨华人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词,恐怕就是唐人街了。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在其他国家城市中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在海外有唐人街唐人街还有其他名称华侨华人的居住区就是唐人街唐人街的名称来源与唐朝的强盛有关

A.①②

B.②③

C.①②

D.

【解析】准确分析材料是解题的前提。选项,材料中提及在海外……唐人街是在其他国家城市中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说明在海外有唐人街选项,材料中提及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说明唐人街还有其他名称。选项,唐朝时期,国力强盛,政局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唐人街的名称也因此而来,故其来源与唐朝的强盛有关。选项信息虽然材料中不能准确得出,但此点内容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介绍到。选项,材料中提及唐人街是在其他国家城市中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很显然,材料中表明唐人街是商业区,并非居住区,因此华侨华人的居住区就是唐人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排除第项,选择①②④,答案为C选项中的就是一词,是明显的绝对化词语,这通常是错误选项的特点。

【参考答案】C

总之,组合型选择题由于考查容量大、涉及范围广,所以牵涉到很多知识点,夯实基础是前提。学生答题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排除干扰选项,从题目本身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不要和以前做过的题目作无谓的比较,受以往做过的题目的影响和干扰。学生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解题技巧,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并不断分析和总结失分的原因,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编辑:李诗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