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韭菜沾雨染春绿

 望月舒文 2020-04-11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在北方乍暖还寒时节,农家院里最早上登上饭桌的一道菜应该是韭菜,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

那时,姥姥的菜园子里,在位于整个园子中间的凸起部位有一块不大的菜地。这是每天太阳能够最早照耀和最后离开的地方。它的四周被姥姥用秋天的苞米秆子一捆一捆地竖起围了起来,像母鸡孵蛋的大草窝一样,挡住了肆虐的料峭春风。菜畦上的雪最先化去,几场春雨过后,就有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但那条块上的泥沙土上,密密麻麻的枯草败叶间冒出了一个个幼芽,白的、黄的、绿的,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仿佛会眨眼睛一样,跟人说着悄悄话。那仿佛是说:“你好哇!我是小韭菜!”

再去看它时,竟然已经长出了快有一寸高。

“姥姥,姥姥你快看,韭菜出来了!”

“好哇!头刀韭菜人人爱!”姥姥一边欢喜地叨咕着,一边爱惜地用耙子把菜畦上的枯草败叶轻轻地扒拉出去,有时还会小心翼翼地拿手仔细地挑拣混在韭菜里面的杂物。

两三天的功夫韭菜就长出来了,差不多有书包里的格尺那么长了。绿油油的一条一条,更像作业本上的绿色横线,忍不住让人想在那上面写上一行字。

“韭菜炒鸡蛋可好吃啦!”望着这地里的韭菜,我的馋虫又出来了。姥姥却说:“吃了怪可惜,还是卖了换钱吧!”

附近林场的住户是挣工资的,每年吃姥姥的头刀韭菜。他们知道姥姥的韭菜长得早,小身材味道好。头几天有上门来买韭菜的,过两天就很少了。姥姥就把韭菜割下来捆好拿到八里远的镇上卖。剩下的一捆半捆就成了我们的牙祭。

韭菜炒鸡蛋当然好吃,韭菜单炒味道更纯真。还没等进门,离老远就会闻到韭菜那种特殊的香味。走进家门听到韭菜在铁锅里吱吱吱的欢叫声和铁铲接触铁锅的嚓嚓声响酿成了日子的温馨。于是,口水搅动着味蕾,连肠胃也跟着动了起来。

姥姥喜欢给我做韭菜盒子,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道美食。

乡下上冻前,家家户户都爱烙煎饼。北方的大煎饼主要是以玉米为原料,经过水磨加工成糊状,发酵或不发酵直接上鏊子摊烙都可以。这种煎饼如果保存到位,直到开春的时候也不会坏掉。

姥姥把韭菜洗净切成细末,再煎个鸡蛋碎。把韭菜和鸡蛋碎放在一起,加盐搅拌均匀,馅子就做好了。从草囤子里拿出几张煎饼,洒点水,醒一会变软。把馅子摊铺在煎饼上,叠卷包裹好馅料成为扁状长方形的韭菜煎饼盒子。热锅稍淋一层油,放入煎饼盒子烙三两分钟成焦黄色,再翻过来烙。韭菜味全出来了,油香和韭菜香味飘满了屋子。“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我觉得杜甫趁着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是无法跟姥姥烙的煎饼盒子相媲美的。刚出锅的韭菜盒子滚烫火热,咬一口软甜辣香,吃了一个还想吃一个。头刀韭菜的味道绝对和平常时节的味道不一样,它的香辣可口,主要是带着鲜,它的辛辣主要是带着甜。

“东风送暖雪初融,萌芽拱土一丛丛。卑微亦沾太阳雨,弱小同感春意浓……”春韭的成长特性与一般蔬菜不同,它割完一茬又一茬,割得越快,长得越快,生命力极强。在饥馑的岁月里,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果腹食粮。它“剪而复生”的神奇,在冥冥之中赋予人类顽强的斗志。

今天,有了塑料大棚和现代科技种植技术,蔬菜反季节,达到了无所不能。然而,我总也忘不掉儿时的记忆,忘不掉那春天的头刀韭菜。

感谢在这个顶着疫情顽强生长的春韭菜陪伴着我们走进这个温暖的春天!

在这个春日里,让我们都成为这样最无惧风雨、勃然奋发的春韭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