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团附”不是副团长

 昵称m5Gu5 2020-04-11

   
    在记载或反映民国时期军事活动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中,常常能看到诸如“团附”“营附”“连附”这样的军队职务称谓。有不少人以为“团附”就“副团长”,也有人把“团附”写为“团副”。
 
  其实,“×附”并不是各级副职的简称。在晚清新军和民国军队中都设置了“附属官”这一官职,根据具体职级简称为“×附”。

    在军队职务称谓中,“副”和“附”有不同的含义。“副”主要有“居于第二位的”的含义,与“正”相对,如“副团长”“副营长”等等;“附”则有“附属”的含义。如民国元年出版的《军语类解》,把“团附”解释:“附于团长办事之官”,“营附”的解释为:“附于营长办事之官”。下面就以“副团长”和“团附”为例,说说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副团长和团附虽然都是辅助团长工作的,但副团长是部队副职指挥员,而团附则是团部附员,相当于团长助理。只有在不设副职时,“×附”才能行使副职的职权。再者,副团长的职衔通常仅次于团主官,而团附的职衔则可以低于团主官多级,如北洋军队中曾在团部同时设中校团附、少校团附和上尉团附各一名。

    在称呼上,通常副团长不能简称“团副”。师以上机关附员也极少称“师附”或“军附”,在一些历史资料中,有“师部高级参谋”之类的称谓,实际上指的就是师部附员。一些军队中的所谓“排附”,指的是协助排长工作的士官。
   
   “×附”与“副官”也不同,副官实际上就是贴身随从。以下摘录民国二十年(1931)海军部第878号指令,从中可以看出团附与副官及参谋之间的区别和“军衔主导”关系:

    “第三团中校团附郑训晟,因病恳请辞职,拟予照准,遗缺以少校副官马鸿炳升补;递遗之缺以上尉参谋任国炳升补;递遗之缺以上尉副官陈赞周调充;递遗之缺以吴希贤充补。”

     上文中“升补”指的是提升,说明中校团附高于少校副官,少校副官高于上尉参谋;“调充”指的是平调,说明上尉参谋与上尉副官平级;“充补”指的是从无相应职务的人员中补入。

    简要概括一下:在旧军队中,副团长是副职指挥员,团附相当于团长助理,而团长副官则是团长的随从,三者不是一个职务。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解释“副”的第二个项——“辅助的职务”时举例“团副”,这是不准确的。无论是旧军队还是我军现行军语中,都没有“×副”这样的职务称谓。

     附带说明一下,旧军语中还有“队附”一词,这个军语与上述“×附”的职务称谓完全不同。当时的“队附”是一个动词,是指“将平时系属不同之某一部分人员,依于教育训练上之特别目的,临时以之附属于其部队之谓”(《军语诠释》)。当时军校毕业前都要完成“队附勤务”,旧军语中的“队附勤务”,是指“在队附期间,使服习其所要业务之谓”(《军语诠释》),相当于现在的学员下连见习锻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