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为什么儿童节我要表演节目?”请把“六一”还给娃自己

 枕边的小故事 2020-04-11
快六一了,大宝在的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级的小朋友都在忙着排练节目,他们要在六月一号那天表演给全部幼儿老师和家长们看。很多小朋友在还不认识太多字时,都要背诵诗词朗读,还要练习击鼓以及古典舞。


大宝一回到家就问“妈妈,儿童节为什么我要表演节目啊?你都不知道我们排练多累。”说实话,我从来不知道大宝会说这样的话,也不知道才五岁的孩子就懂得维护自己的“主权”了。仔细想了想,却想不起来从什么时候儿童节变成了孩子的“噩梦”。大概是大宝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吧!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六一儿童节”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是儿童自己的节日,在这一天儿童自然是生活的主角,其他的一切都是配角。
可在今天,竟然轮到了主角给配角“搭戏”。每个孩子要准备节目、表演给我们大人(配角)看,而且要特别开心才能符合氛围,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请把“六一”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儿童节的主角

记得我小时候过六一,妈妈会给我煮碗面,告诉我今天可以有什么小要求,适当满足。有时还会在面里加上我最爱吃的荷包蛋,吃起来那可真香。虽然那时我不懂“儿童节”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这一天让我很期待,会有很多快乐的事情发生。
孩子是主角,自然会觉得快乐。把节日还给孩子,孩子不会再为了两个小时的演出,而变成摆设和道具,更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辛苦排练节目,更不用为了取悦大人努力雕琢自己。
大宝所在的中班,要表演的是一个情景剧。将击鼓、吟唱诗词、舞蹈以及武术动作融为了一体,整个节目演下来必须要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可孩子们年龄还小,拗口生硬的中华诗词背下来很难、动作练到统一整齐更是难上加难、还有中间击鼓部分要和武术动作、吟唱诗词融合到一块,但孩子很难记住在音乐的哪个部分需要变换表演的内容,所以用的时间非常长。为了达到舞台效果,老师们中午加班给孩子排练,晚上回家,孩子们还要背诗词。我很少见到大宝开心的笑。


孩子是主角,会觉得被公平对待。虽然表演节目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历练,但对于一些比较普通的孩子来说,如琴棋书画都不精通,他们上台就是为了当背景,来凸显有艺术天赋的孩子。心里就会觉得不公平,自己不受重视,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因为六一排练节目,妞妞最近总会问“妈妈,我厉害吗?”或者“妈妈,别的小朋友表演节目都很好看哎!我就不行”等等,妞妞妈总担心孩子会出现心理扭曲,还特地咨询了一下心理医生。了解情况后,医生说,妞妞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别的小朋友弱,又因为节目都是速成的,妞妞是因为受不到重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或许老师批评过她,所以孩子有点不自信。平常多鼓励鼓励孩子就可以了。
孩子是主角,利于孩子健康审美能力的建立。有些节目是成人喜欢的,比如融合民族元素的舞蹈,可为了迎合社会风尚以及舞台效果,孩子的演出服装袒露的部分太多,再加上化的很浓的舞台妆,会对孩子的审美造成影响,如过早喜爱化妆、穿太露的衣服等。


让孩子做回自己,六一才更有意义

当孩子通过表演节目得到成人的夸赞后,会认为我这样做是对的,大人们会喜欢我。进而就会产生为了取悦大人而刻意美化自我的行为,如为了得到大人的夸奖把自己塑造成才艺双全的人。这样的孩子很早就会失去本真和自我。
美美长的很可爱,自从上台表演完节目得到很多家长的夸奖后,美美的成就感就上升了很多。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她总是缠着妈妈给她化妆,还要学习各种舞蹈,经常在亲子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美美经常会觉得这样好累,看见别的小朋友不顾忌形象玩的很开心,心生羡慕。
而如果美美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单为了取悦父母,她才更快乐,也做回了自己。
就像文章开头大宝问我的话,那才是孩子在六一到来时最真实的状态,把“六一”还给孩子,把孩子当做独立个体,不争做儿童节的主角,“六一”才更有意义,不是吗?
枕边育儿寄语:
所以,不论家长还是老师,请不要绑架孩子的“六一”,把节日还给孩子。让孩子做主角,让孩子做观众,给他快乐和自我,这才是最重要的,儿童节并不是让大人开心的节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