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国家级精品课)

 秋雨书轩 2020-04-11
  • P11-1-1“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学科概说
  • P22-1-2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
  • P33-1-3学习“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意义与方法
  • P44-2-1礼乐文化与中国文学观念的产生
  • P55-2-2儒家的文学思想
  • P66-2-3道家的文学思想
  • P77-2-4经典建构与宗经观念的
  • P88-2-5经学语境中的屈赋批评
  • P99-2-6发愤著书说的演变
  • P1010-3-1大业、盛事与文以气为主
  • P1111-3-2缘情绮靡与追求文学平凡
  • P1212-3-3刘勰《文心雕龙》的体系性
  • P1313-3-4《文心雕龙》基本文学思想
  • P1414-3-5钟嵘《诗品》与梁武帝时代
  • P1515-3-6《诗品》内容、体例及主张
  • P1616-4-1从“兴寄”到“兴象”
  • P1717-4-2从“缘情”到“尚意”
  • P1818-4-3儒家“讽喻”诗学的重倡和消歇
  • P1919-4-4“诗格”与“诗法”
  • P2020-4-5宋代诗法论
  • P2121-4-6《沧浪诗话》专论
  • P2222-4-7散文概念源流考
  • P2323-4-8古文运动与散文理论的兴起
  • P2424-4-8古文运动与散文理论的兴起
  • P2525-4-8中国文学史上的骈散文体(一)
  • P2625中国文学史上的骈散文体(二)
  • P2727-4-9文道变奏:散文理论的基本脉络
  • P2828-4-9文道变奏:散文理论的基本脉络
  • P2929-4-9归有光散文与散文理论(一)
  • P3030-4-9归有光散文与散文理论
  • P3131-4-9中国文学史上的骈散文体(四)
  • P3232-4-9中国文学史上的骈散文体(三)
  • P3333-4-9归有光散文的抒情性与批判性(二)
  • P3434-4-9归有光散文的抒情性与批判性
  • P3535-5-1李贽与晚明文学
  • P3636-5-2公安派与性灵说
  • P3737-5-3王士祯与顺、康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
  • P3838-5-4纪晓岚与乾嘉学派
  • P3939-5-5袁枚与乾隆诗坛
  • P4040-5-8清末“中国文学史”的转型(二)
  • P4141-5-8清末“中国文学史”的转型(三)
  • P4242-5-8清末“中国文学史”的转型(四)
  • P4343-6-1什么是小说?
  • P4444-6-2小说批评的发展阶段
  • P4545-6-3小说批评的基本构成
  • P4646-6-4当前中国小说研究的几个问题
  • P4747-7-1戏曲起源与曲学形态
  • P4848-7-1戏曲起源与曲学形态
  • P4949-7-2写意与拟真
  • P5050-7-3叙事体与代言体
  • P5151-7-3叙事体与代言体
  • P5252-7-4评点与批点
  • P5353-7-5“意趣神色”与“依腔合律”
  • P5454-7-5“意趣神色”与“依腔合律”
  • P5555-7-5汤沈之争与明代戏曲学问题(一)
  • P5656-7-5汤沈之争与明代戏曲学问题(二)
  • P5757-7-5汤沈之争与明代戏曲学问题(三)
  • P5858-7-5汤沈之争与明代戏曲学问题(四)
  • P5959-7-6徐渭与难《南词叙录》
  • P6060-7-7文章学与剧场论
  • P6161-7-7文章学与剧场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