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晓岚与《清明》诗

 杏坛归客 2020-04-12

0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02

    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至今有两个争议,一个是作者问题,一个是关于纪晓岚说这首诗不够精炼的问题。

    这首诗最早出现在南宋谢枋得编写的《千家诗》里,在流传下来的各个版本的杜牧诗文集中都没有收录,南宋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序》和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中都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和杜牧同一时代的许浑。这个问题今天也没有确论。
03

    至于这首诗不够精炼的问题,纪晓岚认为:“清明时节”,自然是“雨纷纷”,何须多言;“行人”定是在“路上”,不在“路上”何谓“行人”;“借问酒家”,不“借问”也有借问之意,无须指明;“遥指杏花村”的也不一定是牧童。所以“纷纷”不必写,“路上”不要说,“借问”是多余,“牧童”应删去,他把这首七绝改成了五绝:
    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04

    如果按照纪晓岚的思路,我觉得这首诗还可以进一步精练,比如改成四言诗、三言诗,甚至是两言诗:“时节”就可以简化成一个字“时”或“节”,“行人”一样可以简化成人,“何处有”,有字是多余的,写成“何处”一样可以说明意思,“遥指”的遥字也可以去掉,因此,这首诗可以改作:

    清明时(节)雨,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如果照这样再精练下去就可以改成三字诗:

    清明雨,欲断魂。

    酒家处?杏花村。

    如果再大胆些,改作两言诗也未尝不可,一样可以说明白原诗中的意思:

    清明,断魂。酒家?杏村。
05

    可是这么“精练”下去,还是诗吗?诗虽然要求语言精炼,但更重要的是诗要有“诗味”,词要有“词味”,曲要有“曲味”。纪晓岚可以为了让乾隆高兴,组织编写《四库全书》,而无视这次编写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洗劫,他这么改诗,可以充分认定纪大学士是一个不懂诗的人。
06

    如同周汝昌先生所说: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阳光明媚的季节,但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时有“疾风甚雨”,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细雨,这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就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又美丽的境界。而“纷纷”就是形容春雨的意境,又是形容路人的心情。对于“行人”一词,周先生认为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走路的人”,行人一词是出门在外行旅之人,有游子的意味。而“借问”一词更是万万不能删掉的,我们知道诗的结构是“起承转合”,对于绝句来说,转合就是诗的灵魂,没有转合的绝句几乎不可能给读者带来回味和享受,古人常常使用“借问、不知、唯有”这样的转接词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按照纪晓岚的想法,“借问梅花何处落,春风一夜满关山”中的借问也能删去么?“旧交散落无消息,借问黄尘有底忙”中的借问也可以删掉吗?
07

    “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既是这一句的主语,又是借问句的宾语,牧童一词恰恰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写出了一幅牧童雨中指路图的清明景色。

由此可见,这首诗的作者对于诗中语言的组织,不是纪大学士能够理解的。(王健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