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同是天涯沦落人—赏读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文/蔡炯)

 百年yesuo 2020-04-12
郁氏文化


同是天涯沦落人


——赏读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

文/蔡炯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描写工人阶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工人阶级的作品之一。

作者用第一人称写谋职无门的知识分子的“我”与孤苦无依的烟厂女工在一个奇特的情境里相遇相处的一段经历,作者旨在表现劳动人民与知识分子的处境是一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从那位女工身上,作者看到了劳动人民可贵的品质,也控诉了中国二十世纪初社会的黑暗。

小说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开端部分,奇遇相识。作品中的“我”因为与女工陈二妹同租住一家房主的房子,“我”住在楼下,陈二妹住在楼上,她进房间必经过“我”住的房间,因而二人相遇、相识了,旧时知识分子往往与工农群众隔着鸿沟,“我”是谋职无门的知识分子,陈二妹是一家烟厂的女工,共同处于社会底层,同样地贫困与不幸,“我”的神经衰弱、失眠、精神的颓唐,陈二妹的为生计疲于奔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命运让他们同病相怜、让他们都对社会黑暗与不平发出悲凉的义愤。

发展部分,渐结友谊。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互相逐步有了了解,女工逐渐解除了对“我”的疑虑戒备,开始相信我,这部分中,他们通过交谈,达到了思想上的相通,而且在生活上相互关心体贴,陈二妹买面包送给“我”吃,买了香蕉让“我”一起吃,叮嘱我要戒掉烟;“我”关心陈二妹在厂里工作情况,买了蛋糕等杂食与陈二妹分享。通过交谈,表现了女工天真纯洁善良朴实的美好心灵;也表现了“我”富于同情心和反抗精神,陈二妹劝“我”不要吸烟,尤其不要吸N厂生产的烟,这一精彩之笔,表现了对我的关心,对工厂的愤恨,生动传神,真切有力的表现出了她单纯而又不彻底的觉悟的反抗意识。

高潮部分,产生误解。这部分,跌宕起伏,悬念迭起,落拓文人的“我”的无所事事的畸形生活,不可避免地引起女工陈二妹充满道德意识的怀疑,思想上冲突,意识上误会自然而然产生,因为黑暗社会致使“我”形成了放荡形骸的行为,“我”在昏暗污浊社会中所感到的压抑感和异己感是畸形生活的具体表现,当“我”被电车司机呵斥后的变态狂笑,就是社会造成“我”身处底层无奈地位的体现,而正直纯真的女工陈二妹,由于特定地位的局限,不了解“我”特殊处境。她从节俭,规矩,老老实实做人等道理来怀疑和规劝我,无形中女工的洁净的品质反衬出’”“我”的变态颓荡,而且又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揭示出陈二妹的可怜与不幸。

结尾部分,感情升华。通过坦白的交谈中消除了误解,彼此信任、友谊及微妙的感情都有了升华,“我”的情感的波澜激起爱的冲动,“我”理性地克制着自己欲念的冲动,这爱在特点的现实社会气氛里上升为一种更为博大的胸怀,这种意境升华显示了一个浪漫主义的欲情净化的主题,想到女工,想到自己,想到明天,竟找不到自己生存的位置,于是“我”只能陷入苦闷,颓唐,迷惘的泥淖,这是对黑暗社会的有力控诉和无情抨击。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二十世纪初的两个不同类型的社会底层人物。

陈二妹,一位烟厂女工,她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爱憎分明。当她获知“我”窘迫的境况后,便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关心与同情,这种关心有生活上、道德上、品质上几个方面,如生活上劝导“我”戒烟,道德品质上见我在困难时还买衣服,担心“我”钱来路不明,劝“我”走正道,直到知道“我”写稿获得稿费钱时才解开误解;陈二妹爱憎分明,对剥削自己、“戏弄”自己的压迫者,她心生仇恨,自觉地反抗,而对“我”这样的贫困者百般同情关心。

“我”则是一个完完全全“多余者”的形象,遭受着经济上、精神上的压迫,倍感压抑,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走投无路,完全找不到“救我出目下的穷状来”的“好法子”;虽然被陈二妹纯洁的心灵震撼、感染,但仍然不免陷入无尽的忧郁中,只能躲进春风沉醉的晚上排遣内心的烦闷。

这篇小说的主题:作者通过描写受尽压榨、孤苦无依的女工陈二妹和穷愁潦倒、谋食无门的知识分子的“我”交往的描写,说明劳动人民与穷苦的知识分子的处境是一样的,控诉了旧社会剥削阶级的凶残本质,赞扬了劳动人民勤劳忠厚善良的高尚品质,展示陈二妹善良、正直、诚恳的美好心灵,以及反抗压迫倔强意志,也反映了他们同处困境而相互扶持,相互激励的向上的追求,抒写了“我”与劳动人民之间那种同是天涯沦人”伤感情怀。

这篇小说的写作特点:一、从结构与内容上看,标题与结尾处的“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意象构成意象的重叠呼应,全篇略有曲折而但不复杂的情节紧扣男女主人公的关系而发展,使本篇小说清晰地分为开端、发展、误解、高潮四个部分;二、巧妙设置误会,构成悬念,陈二妹见到“我”买了新衣和一些吃的,晚上总是外出行走到很晚,有点怀疑“我”整日待在住处没有职业,钱来路不明,后在交谈中解开悬念,陈二妹才知道“我”写稿获得了稿费。三,通过对他们相遇地点、环境、道具和种种情节的描写,都渗透着一种寒酸、窘迫、悲凉的气氛,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作者所以着意渲染住房的狭窄、简陋、肮脏,目的就是要突出他们共同的贫困和不幸,同时,共同的地位和困境,又着重表现了女工疲惫的体质和我颓唐的精神,无形中产生他们在不幸中的同病相怜,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悲凉的义愤。四、通过坦白直率的心理剖析,抒写自己的感情个性,渲染抑郁伤感的情绪,表达对黑暗社会的反抗。如写“我”听了陈二妹对自己规劝的话,看了她单纯的态度,心里起了爱的欲念,但是理性又命令自己放弃这种欲念,这爱在特点的现实社会气氛里上升为一种更为博大的胸怀。

作者简介

蔡炯,男,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系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兼任环球出版社编审、当代作家报顾问编委,沈阳作家网官网烟雨文学社小说副主编,清风笺文学网编辑。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中篇小短篇小说80余篇,小小说90余篇,发表了很多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有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集《冰雪消融》和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集《扬帆——蔡炯文学作品精选》出版。获全国文学大赛奖30余次,曾获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社颁发的中国作家金秋笔会全国征文评比一等奖,全国首届雁鸣湖杯征文大赛一等奖,全国“当代文学作品大创作”金奖,全国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全国“春笋杯”小小说大奖赛二等奖,全国“浪人杯”征文比赛二等奖,全国“当代文学作品大创作征文比赛”二等奖,“抒写世纪光辉”全国征文比赛二等奖,南通市廉政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南通市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自1995年以来连续获海门市文艺创作成果奖,其中获一等奖10多次。被中国作协、《文艺报》编辑部评为“人民艺术家”,传略入选《中国专家学者辞典》、《新世纪优秀作家、诗人风采录》、《新时期文艺三十年·艺缘群英谱》、《新中国60年诗典》、《中国文化传承人物志》、《中国当代文学事业发展概览》等大典。


【郁氏文化】致胜法宝(文/蔡炯)

【郁氏文化】严防疫情赞村干  (文/蔡炯)

【郁氏文化】清静悲凉的秋味,忧郁孤独的心境  —赏读郁达夫《古都的秋》(文/蔡炯)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黄花梨

                     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丁秀萍 郁洪军 郁金波 郁宁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