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春风沉醉的晚上》

 蓝镜书屋 2021-01-18

难忘《春风沉醉的晚上》

老郑读书评论

        在大学期间,也就是1980年前后,我已经收藏和读完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郁达夫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让人读后难以忘怀的小说,如:《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彩石矶》、《她是一个弱女子》、《迷羊》、《迟桂花》、《出奔》等,我都读了不止一遍。其中,小说《沉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于1980年1月写了“读郁达夫的《沉沦》” (载文集《前尘如风》下册,卷五:读书与评论)。

        随着对郁达夫兴趣的增加,我有幸买到并仔细阅读了几大册《新文学时期史料》其中有大量对郁达夫鲜为人知的传奇式经历的详尽介绍,使我对这位文学大师、爱国主义者一生的坎坷经历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近日,翻开郁达夫感人的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再次阅读,对当今的社会现象和中国的小说家们近年来的创作取向果然有了新的感受与慨叹。

        有评论认为:“郁达夫的小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叙体小说,代表作是《沉沦》;一类是侧重表现社会的小说,即社会问题小说,代表作有《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等。对于文学创作,郁达夫主张文学作品应更多地表现作家“自我”,表现作者的“内心要求”。


        “郁达夫的小说,无论是哪一类,大都不追求复杂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是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的体验。这就使郁达夫的小说具有了浓重的表现自我的个性特征,也正因此,郁达夫的小说又被称为浪漫抒情小说。”我觉得这样的分类与概括是比较精准和令人信服的。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创作于1923年7月的小说,是作者受到革命形势的影响,目光开始从先前较多地注视知识分子狭小的圈子,转移到更广大的劳动人民之中。在作品里也开始有意识地表现下层劳动者,描绘他们的苦难,表现他们的抗争,歌颂他们的品德,揭示他们不幸遭遇的根源。

        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故事情结并不复杂,但却感人至深。

        故事中的“我”是一位生活无着的贫穷知识分子,为生活所迫,住进了贫民窟中一个窄小破旧的阁楼里。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同样被生活压迫的烟厂女工。由于有着共同的生活处境,对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他们相识后很快从相互同情,发展到相互关怀、体贴。作品以黑暗污浊的大都市为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深刻的阶级矛盾,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展示了他们自发的反抗意识及纯洁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表现出,在那样的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与穷苦工人之间是可以沟通的,并且歌颂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

        《春风沉醉的晚上》成功地刻画了一位纯朴、善良、乐于助人、具有朴素的阶级反抗意识的下层女工的形象。17岁的女工陈二妹,在一家小烟厂做包烟工,她每天从早到晚站在机器旁干十几个小时的活,有时还要被迫加班,得到的报酬却十分低微,除了吃饭,连房租都付不起,更别说购买衣服和其它生活用品了。由于二妹的父亲刚刚去世,她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工厂的管理人便总想乘机占她的便宜。正是由于陈二妹生活在社会下层,因此她对剥削压迫她的资本家有着强烈的仇恨。当她发现“我”吸烟时,便规劝“我”不要吸烟,尤其不要吸她所在工厂的烟,因为她痛恨那个厂。尽管陈二妹的这种反抗对她所在的那个烟厂不会有丝毫损伤,但是,这反抗的呼喊,却是发自被压迫者内心深处的,它代表着当时下层工人群众自发反抗斗争的要求和心声。

        此外,二妹对遭遇同样命运的落难者也有着深切同情与关怀。她自己生活相当贫困,然而当她发现“我”的生活同她一样窘困时,便主动买来面包留给“我”充饥;当她发现“我”整夜不归,行为可疑时,便真切地担忧“我”走上邪路,规劝“我”改过;当她发现是自己误会了别人时,又马上坦率地检查自己。作品通过刻画这样一位下层女工形象,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纯朴、善良、美好的可贵品质,同时也揭示出了她们苦难的根源是严重的阶级压迫和剥削。

        郁达夫的作品历来注重人物心理状态的描述。而《春风沉醉的晚上》在表现人物心理上更是独具特色。作品多次直接袒露“我”的内心活动,把人物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再现了出来。比如写到陈二妹规劝“我”不要吸烟,尤其不要吸她所在的那家烟厂的烟时,作品这样描写“我”的心理:“我知道这是她为怨恨工厂而滴的眼泪,但我的心里,怎么也不许我这样的想,我总要把它们当作因规劝我而洒的。”

        这段人物心理的剖白,真实地表现出了作品中“我”因陈二妹的规劝而产生出来的复杂而又真切的内心世界。在作品的尾部,故事进入高潮,当陈二妹发现自己误会了“我”而坦诚地道歉时,作者又精准地描写了一段“我”的内心活动,从而将人物情感与理性的冲撞以及人物灵魂净化的心理历程,都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作品采用这种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不仅使人物变得更加真实生动,也使作品具有了一种浓郁的抒情色彩。

        故事中其它感人的描述还有:虽然“我们”生活在经济重压之下,但是彼此得到的微薄的收入,却不曾忘记为对方购买食物,一同分享,这份关心和照顾,使得原本压抑、悲凉的生活平添了几分欢乐和温馨,为浓重的“黑暗”绘上了一抹淡淡的亮色。这是他们之间情感萌动与发展的必然。然而,就在“我”不禁想要拥抱她的时候,内心的理性却命令“我”莫要作孽,切莫让如此纯洁的处女毒杀在“我”的手中,更称自己是“恶魔”。

        于是,“我”和二妹之间的情感始终保持着一种幽微的情思,似有似无,似幻似真。相对于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缺乏责任感的“乱爱”、“试婚同居”、“一夜情”、“未婚先孕”…等等现象---数十年前的人的品质尚能如此纯洁、高尚,确实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不能不问:在这方面,社会到底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

        《春风沉醉的晚上》对“我”与二妹之间纯洁的情感的表达手法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学含蓄、婉约的风格,仿佛一层朦胧的面纱,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深入探究的欲望。这样的创作手法在现代文学史上倍受推崇,这也是东方文学中特别具有的美学特质。

        我注意到,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期间,正值西方文学思潮在日盛行,因此有人说郁达夫是“在东方学西方”,他不但同川端康成一样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同时也受到日本文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写作技巧来说,郁达夫擅长“自叙传”小说,强调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忧郁、苦闷,这一点同当时日本流行的“私小说”派的创作风格基本一致。

        不难看出,《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我”也带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经历的烙印:落魄的知识分子、苦闷压抑的内心世界,以及文章流露的忧郁情调都体现了“私小说”对他创作的影响。从《春风沉醉的晚上》的精妙构思,我们也不难发现“清淡中出奇趣”,“简易里寓深意”的韵味。这正和他在日本所感受到的日本文化的气息相一致。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作者较早描写工人的好作品,也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最早表现工人生活的作品之一。由于它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因此历来被认为是“五四”优秀短篇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胡愈之先生对郁达夫的一生作过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夏衍先生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郁达夫,王映霞夫妇

        再次阅读《春风沉醉的晚上》,全新的感悟随之而出:几千年来,中国的底层百姓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遭遇、苦难和灾难,他们都是那样坚强与顽强地在互相扶持和支持中渡过;而郁达夫早在数十年前尚能将目光聚焦于底层群体,写出令人感慨与感动的故事,其中的社会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再看看今天的小说家和近年出版的汗牛充栋,铺天盖地的小说,又有几本是描写工人、农民和那些弱势群体中发生的动人的故事的呢?

        都说文学、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提炼与创作,但生活中最为真实、感人和丰富多彩的一面并非仅仅局限于都市生活和知识阶层。现在的小说展示给读者的多是花花绿绿的城市景观、官场的权钱交易、声色犬马、花里胡哨、纸醉金迷的生活演绎或缺少灵魂心语和思想深度、卿卿我我的情感呻吟;在描写广大的农村和底层生活方面无疑是远远不足的,而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恰恰发生在品质最为纯朴、情感非常丰富和苦难依然深重的社会底层。

        希望并期待当今的作家能够把聚光灯的光束转向这些需要更多光明的地方,写出更多动人心弦和揭示百姓生活中喜怒哀乐的好作品。2009.11.19.

郁达夫故乡的秋

郁达夫生平简介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文坛。他的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1922年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遂投入抗战的时代洪流,参加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曾赴台儿庄劳军。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简介摘自《中国文学大百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