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泰蓝小知识普及

 灯下悦读 2020-04-12

景泰蓝的多样不失独特,朦胧中透露精致,令人着迷。下面就给各位藏友们科普景泰蓝的种类!

金属胎露地搪瓷器

金属胎露地搪瓷器俗称“金地景泰蓝”。金属胎搪瓷制品,多选用红铜制胎,这是因为红铜软,其延展性比较好,易成型,在制胎过程中不易开裂,且红铜与釉料的附着力比较好的原因。传世搪瓷制品中亦有用黄金为胎者,其釉料显色比较鲜亮。有的著作只在概括线内填敷搪瓷釉料,概括线外则暴露金地,可谓灿烂辉煌。这类以金为胎的搪瓷制品数量很少,多为18世纪今后的著作。后来盛行的金地景泰蓝,均彩用红铜胎,掐丝概括线为双线并行成纹样,或概括线相衔接处告知明晰明晰,只在概括线内点填釉色,其余部位保存原胎形不点填釉色,待烧蓝、磨光后,丝纹和原胎形露地处镀上黄金。如金地《葫芦瓶》、金地《狮顶罐》等,凡露地凹处镀上金色,凸起处点填有五颜六色釉色,作用似浮雕,金色与釉色相映生辉,独具匠心。

通明搪瓷器

通明搪瓷器包含金属胎通明搪瓷器和无胎掐丝通明搪瓷器。金属胎通明搪瓷器一般称为“通明搪瓷器”,俗称“银蓝”或“烧银蓝”。制造工艺是将具有通明性的各种釉料涂饰在做过艺术加工的金胎、银胎(或铜镀银胎)上,经几次饰涂烧结后,显露胎上的斑纹。釉料一般用紫、蓝、绿、黄四色,可用单色,亦可用复色。器胎处理分錾花、锤花,或錾、锤兼用,或錾花之后再贴金片,或在通明搪瓷上描金。银蓝釉料的烧结温度低于景泰蓝釉料,但其通明度和细腻程度却高于景泰蓝釉料。银蓝的最大特色在于烧完后不必磨光就具有滑润细腻、光亮如镜的自然美,这种工艺多用于花丝首饰、徽章、标牌等工艺品。

有人将烧银蓝称为“金属胎浅浮雕搪瓷器”,是因为其坯胎需先用金属錾刻或锤花技法施以加工后,再罩以具有通明或半通明性质的搪瓷釉料,经过烧制后,暴显露因图画线条粗细和深浅不同,而引起一种视觉上的浓淡、明暗多变的作用。这种制造加工工艺,首要是运用搪瓷釉料的通明或半通明特色。这一工艺是在金属錾胎搪瓷工艺式微的时分兴起并发展起来的。

我国的金属胎通明搪瓷器始见于清雍正时期,而又以清乾隆年间广州所制造的最为闻名。广州所产的盆、瓶、五供等,器胎轻浮、錾花后再贴金银图画,涂上紫、蓝、绿三色搪瓷,甚为绮丽。此外,属清代内务府的广储司中设有“银作”,也生产“银发蓝”一类的器物。这类器物以银为胎,凿錾斑纹后涂饰半通明性质的搪瓷釉料,经烧制而成,常用于制造一些小件的首饰品,其外表作用与半通明搪瓷器类似,因而也是景泰蓝工艺中的一种。

金属胎归纳工艺搪瓷器

金属胎归纳工艺搪瓷器是将多种加工技艺和搪瓷釉归纳施于金属胎上制成的,有人将这种制品称为“复合搪瓷”。它是两三种工艺融于一器的制品,如:以掐丝搪瓷工艺与錾胎搪瓷工艺相结合的搪瓷器,或以画搪瓷工艺、掐丝搪瓷工艺、錾胎搪瓷工艺相结合的搪瓷器。搪瓷工艺还可与镶嵌、錾花、累丝等工艺结合运用。这种归纳工艺在清代乾隆年间今后的皇家金玉手工艺中常常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